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大学演讲】生命提升素——慈悲 Back

【大学演讲】生命提升素——慈悲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8-08-02

大学演讲

佛教的“慈悲”跟世间的爱有所不同,佛教的“慈悲”是一种大爱无疆的境界。这种慈悲也有小乘的层次、大乘的层次,以及更高的层次。如果就大乘而言,则不仅针对亲人朋友,甚至对于怨敌,也心怀悲愍。


慈悲自己的敌人,这是很多人难以做到的。比如有些宗教所倡导的爱心,其对境仅局限于自宗的教徒,不包含异教徒,如果异教徒做出不合理的行为,就可以进行杀害。


而大乘佛教的爱心,则是对一切生命的关爱,乃至对于动物,也像爱自己一样地给予爱护。


叔本华曾说人类行为的动机有三种:希望自己快乐、希望他人痛苦、希望他人快乐。这三种心中,希望自己快乐的心和希望他人痛苦的心,是自私的心、平庸的心,并非崇高道德的基础;而希望他人快乐的心则是崇高道德的基础。


佛教中也讲:自私心是令人束缚的心,像毒药一样;爱他心是能令解脱的心,如珍宝一般。如今的社会中,为什么毒奶粉、地沟油等事件屡见不鲜?就是有些人太自私了,在自私心的驱使下就做出这些伤天害理之事。所以这个社会确实需要利他心。真正崇高的教育,也应当着重培养人的利他心。


《学习的革命》一书的作者戈登说:“教育的最高境界,应该达到三种和谐:学生与自身生命的和谐、与周围生命的和谐、与大自然万物的和谐。”


人与自身要和谐,就要首先调整好心。如果总是处于心烦意乱的状态,又谈何和谐呢?


现在很多大学生的口头禅常常是“好烦,痛苦,压力好大”,而正面的词语,比如“快乐,幸福,感恩”,都很少听到。


我前段时间在其他学校里也讲,古人口中是没有“压力”这个词的,即便在如今的藏地,很多人也不知道“压力”这个词。但城市里每个人都说“压力好大”——成年人要买房、要买车、要养家,喊着“压力大”;学生要学习、要考试、要就业,也喊着“压力大”。


究其根源,压力是自己制造出来的。如果能学会调心——培养一颗慈悲心,压力也会随之削弱。


摘自生命的成长与完善-------北京大学演讲


本月藏历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

佛学会开设佛学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

悉尼:

0423121173

墨尔本:

0401352062

阿德莱德: 

0403411556

布里斯班:

0420687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