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文殊密语 >> 学习《成量品》的必要性——【ZCKB】《释量论·成量品》28(上) Back

学习《成量品》的必要性——【ZCKB】《释量论·成量品》28(上)

文殊密语 2021-09-28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释量论·成量品


-ZCKB辅导-

28

(上)



上集回顾

现在还可以选择——【ZCKB】《释量论·成量品》27(下)

本集讲记

《释量论·成量品》广释 28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

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

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继续一起学习法称论师所造的《释量论·成量品》。

 

《释量论》是五部大论之一,因明学主要是通过推理来安立世间的正量。在世间的万法当中,我们仅凭自己的分别念分不清楚正量和非正量,就是说我们所认知的对境,哪些是虚妄的,哪些是真实的?心和境的本体,以及二者的关系,都会影响到我们的抉择。我们对于万法产生了很多观念,通过这些观念又引发了很多正见或者烦恼、邪见等等。如理如是地通过万法的规律来了知万法的本体,对于修学解脱道的人来讲很重要。即便是不修学解脱道,如果有了因明的智慧,能够清晰地辨别,既能分辨世间的真实和虚假,也可以减少很多的烦恼,这些无益的困惑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如果我们没有智慧,就会深陷其中,根本无法了解,也不能真实地处理。

 

因明能够把我们的智慧梳理得很细致,让我们知道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妄的。如果是虚妄的东西,就不必要继续执著下去了;如果是真实的东西,我们就要相应于真实之道做出观察取舍。不仅会在世间上具有非常正确清明的智慧,对于出世间道来讲,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明了辨别取舍之道。

 

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仅会关系到三相推理,还有很多的辩论。很多人不了知因明的精神,仅仅认为因明是辩论术、逻辑学。虽然因明的逻辑性很强,但也并不是靠这些逻辑来辩论,让自己一定要在辩论当中处于不败之地。

 

很多修学者认为观心最重要,因明的辩论术就是增加戏论分别念,没有什么必要,这种想法也不正确。虽然因明是通过我们的分别念来抉择世间的道理,但是在分别念当中,有些是正确的,有些是虚妄的。因为分别念有贤有劣,也有随顺解脱和随顺轮回的分别,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因明有很大一块内容,大恩上师只是给我们翻译宣讲了《释量论》中的《成量品》。本品主要是成立真正的量,也就是成立佛为量士夫,佛陀作为圆满的标准,他的智慧心识是最究竟的正量。因为他是最究竟的正量,所以他所抉择的观点也是正确无误的。佛陀出世是干什么的?佛陀出世是为了引导众生趋向解脱道,既然佛陀的智慧是正量,他宣讲的解脱道也一定能够真实帮助我们解脱,而不是挂着一个解脱的标签,把我们带上轮回之路。

 

我们仅仅这样说并不够,因为我们无始以来的分别习气很严重,不仅受到很多外道观点的影响,今生当中也受到其他人和世间教育的影响,所以完全不知道解脱道是怎么回事。如果十个宗派的导师都宣称自己有解脱道,如何在其中去观察辨别呢?就要通过真实的正量推理来安立。







《成量品》是凡夫的分别心可以操控、驾驭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辨别究竟谁宣讲的是真正的解脱道,谁宣讲的不是真正的解脱道,还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来辨别谁是真实的导师,谁不是真实的导师。

 

前面我们强调的方面很重要,这些理论是分别念完全可以驾驭的,不是丢给你一个不可思议的观点,永远也想不通。就像有些宗派说的那样,想不通就不要想了,顺着我们的教义去做就行了。某些宗派的特点就是这样的,因为凡人无法了解天神的密意,所以不要去观察分别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既讲不出什么真实的道理,也不给你讲道理,只是让你接受、随顺就行了。

 

现在我们学习的方法,完全是我们的分别心可以驾驶的,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方法去观察、去学习,获得了智慧之后,自己就可以去辨别所谓的解脱是怎么回事,哪种才是真实的解脱道等等。这些真实的推理我们的分别念完全能够驾驭、掌控。不仅可以了知这样的理论,而且也可以通过这个理论获得正确的见解,再通过理论修行,最后就可以现证,这是我们能够达到的目标。

 

抉择佛陀为量士夫、道是正道,并不是让我们通过正理观察完之后,确定了佛是导师,道是正道,永远把佛陀和佛法作为顶礼的对象,就要在下面膜拜,不是这样的。我们观察完之后,除了了知佛陀是导师,这是真实的道,所有的凡夫人都可以走,如果走下去所有的凡夫都可以成佛。我们对于所修学之道,也会生起一个真实的信心,除此之外,还会生起一种信心,就是我也可以走,能够成就和佛陀一样量士夫,这种信心非常重要。

 

我们现在所观察的能够把佛陀安立为量士夫的所有根据,这个道都是真实无误的。我们看他所安立的根据,从发心到修加行,然后福智圆满之后,获得了自利果位,最后自利圆满之后,成就了利他的果位,每个环节通过观察推理都可以成立。

 

观察成立了之后,我们也知道,这个过程是从最初的欲利生,就是发心,这是谁在发心?纯粹是一个凡夫人在发心。最早的时候,佛陀是一个凡夫人,前面我们讲了他不是自然量,不是生下来就是量,如果是这样,你永远没办法达到他的标准。佛陀最早和我们一样是凡夫人,通过发菩提心,把大悲修到了究竟,然后通过大悲心的摄持对治相续当中的违品,然后修持以无我空性为根本的福智资粮,修持究竟之后,相续当中的无明困惑,还有很多的违品逐渐消亡,功德逐渐生起。佛陀通过这种道,从凡夫人修持了一段时间之后,进入到圣者地,再把圣者地修圆满了,成为真实圆满的觉悟者,这就是成佛的过程。了知之后,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痕迹,佛陀就是通过凡夫修成的。

 






我们现在也是凡夫,前面再再讲了,学习因明不是为了把佛陀当成一个高高在上崇拜的对境,我们永远只能作为他的弟子在下面顶礼膜拜,他的境界是我们永远无法企及的,并不是这样的。讲这个道理,也是对修道者的启发。通过发心,积资净障,我们也可以成就佛果,成佛之后就能利益众生。对修道者来讲,这种信心的提振是非常有力度的。

 

有些时候我们会想,到底佛的果位,自己能不能成就?或者没有学习佛法的人,把佛当成一个天神,这种天神的果位自己可以企及吗?我们可以奢望有一天,自己和佛陀平起平坐吗?我们有时也会担心,虽然经论当中说每个众生都能成佛,特别是进入了大乘道之后,就会给我们灌输这类思想,或者能够学习到这些理论。但具体来讲,为什么可以成佛?这种信心在我们内心当中还是有点不好建立。虽然相信我们,但是缺少了细节的推演,我们对于自己怎样才能成佛这一点不太确信,这就导致了我们精进的力度不一定强劲。我们不了知它的细节,也不知道成功是百分之百的。如果没有确信这一点,我们想要获得佛果的意乐不会很强;如果我们真正通过抉择这些道理,能够完完全全说服了自己,了知了修行成佛的成功率是百分之百的之后,我们就会非常有兴趣去修持成佛之道。

 

这里的安立佛陀为量士夫,佛陀所宣讲的法是正道,对于我们想要成佛而修解脱道生起稳固的信心帮助非常大。如果我们相续当中宿世的善根种性苏醒,再加上这些通过正理抉择的修行之道,在我们修学的过程中,通过正理观察生起的定解,对于佛陀、正道的信心就不容易退失。让我们退失的因素都是分别念没办法转为道用,当我们产生怀疑、邪见的时候,本身就是分别念。如果我们对于这些分别念没办法消化,它就开始凝固,像肿瘤一样逐渐长大,最后“癌变了”之后,慧命死亡了,也就没办法了。

 

现在我们学习的是通过推理观察得到的正见之道,这是非常殊胜的智慧。如果有了殊胜的智慧,很多分别念根本没有机会生起。即便是生起来之后,智慧像一把锋利的刀,很快就把它消灭了。这种智慧在哪个修行人的相续当中生起来,都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我们在修道的过程当中,基本上不会产生怀疑邪见,这方面不会有障碍了。虽然也许通过宿世的业力还会出现一些违品,但是内心的见解非常殊胜的缘故,即便遇到一些违缘、疾病等等,内心对于道的定解非常稳固,这些违缘也没办法让我们产生动摇。虽然它也是一个分别念,但这是通过理论生起定解的善分别念,可以成为我们坚持修道的助缘,这种定解非常超胜。







我们所学的《成量品》属于因明,直接关乎于解脱道,学到了现在,如果是一直学下来的道友就发现,里面所讲的,从能立修悲中开始,然后所观察分析的,都和解脱道息息相关。前面我们讲了,有两个大科判,第一个是欲等顺式依道说,就是欲利生,产生了加行,通过欲利生修持安立为导师,通过导师安立为善逝,然后善逝安立为救护者,欲等顺式依道说是通过修道的次第给我们讲了修道很合理,而且道修圆满是可以成佛的,能够圆满自他二利。这是第一个大科判依道说,依道就是把修道安立完全和解脱直接相关的。

 

现在我们所学习是第二个救等逆式说能知,通过佛陀是救护者,安立佛陀是自利圆满的善逝;通过自利圆满的善逝,安立佛陀是修行圆满的导师;通过修行圆满的导师,来安立佛陀是最早发起利他心的等等,前面作为能知,通过现在能够了知的能知再推出所知,最后就安立佛陀为量士夫。

 

现在我们是通过救护来安立什么呢?通过救护安立佛陀为善逝。怎么才能知道佛陀是救护者呢?就是通过佛陀所宣讲的四谛法要。佛陀讲了四谛法,这是在佛经论典当中明明白白写着的,佛陀所有的思想、修行的方法、所讲的法义在现存的大藏经当中完全都可以看到,这些法就是四谛。

 

佛陀讲了四谛是现量见的。佛陀到底是不是救护者?我们看佛陀现在可以给我们什么根据,或者我们从哪个地方作为契入点来观察分析呢?就是从佛陀的救护事业来安立佛为救护者。佛陀的救护事业又如何安立呢?佛陀宣讲了四谛法要,四谛法要一定能够救护众生吗?我们说可以。为什么可以呢?因为四谛当中的苦谛和集谛讲到了众生轮转的因和果,众生的现状是苦果,叫做苦谛。

 

苦谛生成的因是集谛,一切众生现在处于痛苦当中,这个根本原因是什么?佛陀就把导致苦的原因非常详尽地作了正确宣讲。这方面不是说我们说正确,在《释量论》当中,还要进一步观察为什么众生痛苦的因就是集谛,非常肯定地破斥了其他不是痛苦因的其他说法,然后安立了真实的痛苦因,这些都是通过确实可靠的根据来进行观察和安立的。







首先讲到了众生流转的苦因和苦果,然后怎么才能把这样的苦果完全消除呢?又宣讲了还灭,就是让众生获得解脱道的因果。因是道谛,它的果是灭谛,最后就是证灭。我们真实来看的时候,通过道谛对治了集谛之后,苦谛就灭了。因为因和果之间是随存随灭的关系,因具足果一定具足。所以如果集谛一直在相续当中存在,它的果就会连绵不断地出生。如果在现世当中不把苦因灭掉,只是在表面上灭掉一些痛苦,痛苦是永远灭不掉的。

 

如果众生不了知集谛,现在所做的任何努力都是在寻找一个止痛之道。就像贫穷很痛苦,我们觉得挣了钱之后,贫穷的痛苦就没有了,大概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这些表层的灭苦得乐之道,相当于我们生病的时候很疼痛,怎么办?赶快去打止痛针、吃止痛药。这方面有没有用呢?有点用,因为它的病根不断还会发作,所以会越来越依赖止痛药,最后吃来吃去也没有效果了。

 

众生寻求的灭苦之道,很多时候都是用止痛的方法,而不是说把病根彻底灭掉,从而使疼痛完全消失。因为根本发现不了,也没有发现的智慧,而佛陀除了宣讲痛苦之外,还宣讲了苦因。苦因是什么?我们要对治痛苦,让痛苦彻底地消失,只是止痛是不够的,我们要让痛苦消失,必须要把病灶完全灭掉才行。佛陀讲到的灭苦之道,就是通过修道来对治它的因,佛陀讲到了道谛可以对治集谛,集谛的因一灭,集谛的果苦谛就没有了,苦谛一旦没有,灭谛就现前了,这就是真实的灭苦之道,相当于我们治病那样。

 

首先我们有病,有些病是明显的,有些病是隐藏的;痛苦也是这样,有的苦是明显的,有的苦是隐藏的。比如我们没有发现行苦、变苦是苦,苦苦比较明显,大家都愿意远离,对于变苦和行苦没有发现,不认为是苦。我们的病有些是明显的,有些是隐藏的。

 

我们是病人,病因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我执无明导致的。这方面讲到了集谛,然后道谛就像服药一样。服药是用药力对治疾病,因为药性和疾病是相对的,完全矛盾,如果生了这种病,你吃的是另外的药就不管用。为什么不管用?因为药力和病本身之间没有矛盾,不是相互对治的关系,所以生了病随便吃药是不行的,必须要找它的对治性,只有找到对治性,才是真正把病灭除的方法。

 

为什么医生把完脉之后,这种病吃这种药,那种病吃那种药?每种都有一个正对治。我们要把内心痛苦根本的因灭掉,也必须要准确地找到相反的方面,对治贪嗔痴要修无贪无嗔无痴,最根本的我执怎样灭掉呢?必须要修无我空性。每个都是它的对治法,如果找到了对治法,也修了,就像我们的药对症,而且勤于服药,非常遵医嘱,药的力量也会大。既是对治的法,而且时间又长,这些因缘都具足之后,病慢慢就会消亡的。我们修行道谛的方法是对症的,然后也是长期地去修的,这时力量就会大,可以慢慢消除我执。道谛的力量越来越强,集谛会越来越弱,这样对治完之后,集谛的因完全没有了,病根一灭,病就好了。病好了就叫灭谛,苦已经灭了,现在我们学的就是这个问题。







我们说这是不是救护者?因为他的确彻底地把所有众生粗大和隐藏的痛苦根本都对治了,完全把众生从三界轮回的痛苦当中救护出来了,做这个事情的人就是救护者。因为他用四谛之道对于有情,做了最根本的救护,当然是救护者了,所以安立佛陀为救护者必须要看佛陀所宣讲的四谛的救护方法。现在我们学的是四谛,通过安立四谛正确无误的这一点,来了知四谛的的确确救护了众生,所以佛陀就是救护者。既然佛陀做了最圆满的利他,通过救护成立了救护者,救护者成立之后再反推回去,因为是救护者的缘故,所以他是善逝。因为利他圆满,所以自利也是圆满的。从反方面推过去,由救护者推出善逝自利圆满,由自利圆满推出修行圆满,由修行圆满推出发心圆满,推回去之后他就是量士夫,完完全全标准的正量就可以安立了。

 

不管是从顺式逆式,通过不断观察反复检验之后,佛陀的确就是量士夫,这方面就没有什么怀疑了。我们对于自己所皈依的三宝中佛宝的自性完完全全理解了,理解了佛宝自性之后,对于成佛的法宝自性也会生起决定的信心。因为佛就通过这个道修成,错误的道不可能让修行人到达目的地,佛也不可能成佛,所以皈依的法宝道谛和灭谛正确无误,完全可以生起信心。

 

我们皈依法的时候,对于法的的确确是正道,没有怀疑了,我就真实依止它,趋向于成佛之道。因为佛是这样成就的,所以我们对于法宝皈依的信心也非常强烈。

 

我们修行的关键还是要对法宝产生真实无伪的信心,我们能够真实调伏自身烦恼和我执最根本的因素就是法宝。以前我们再再讲过法宝的自性,真实的法宝是道谛和灭谛,圣僧相续当中的智慧是道谛,佛陀相续当中的是灭谛。现在我们所学习的是随顺于获得道灭二谛的因,获得道谛和灭谛的因就是要修持佛法,我们对于法产生了真实皈依的自性,然后对于修持法的僧宝也能够生起真实的信心,把这些相续当中现前了圣谛的僧宝作为我们修行的助伴,他们是修行佛法者,我们也是修行佛法者,所以他们可以作为我们的助伴。他们是修行有成的人,只是还没有圆满。因为佛陀是僧之究竟,所以僧宝究竟就是佛果了。

 

为什么我们把僧宝作为修道的助伴,而不是作为导师?佛宝是导师,僧宝也是在道上走,正在依止法修行的修行者,只不过这是圣僧的自性,对于圣僧的自性我们要依止。因为我们都是在道上的,所以叫做修法的助伴。

 

为什么我们可以依止僧宝?因为他们是圣僧,相续当中圣法的自性现前了一部分,所以我们可以依止,他们也可以带着我们走,我们能够放心地跟着他们。因为他们不是一点经验都没有,为什么不能把其他的修行者作为僧宝来依止呢?因为他们相续当中没有对圣法生起觉受和验相,也没有能力引导我们,只有圣僧可以引导我们,所以我们就要皈依僧宝。

 

为什么僧宝是我们修行的助伴?因为我们都在修道,只不过圣僧相续当中道谛的自性现前了,完全可以作为我们真实可靠的助伴,别人不一定可以。一般相续当中没有现前道谛的修行者,不一定有能力成为我们修行的助伴。

 

但是凡夫的僧团真正来讲,因为他们有羯磨,也有僧团的力量。这种世间的僧团,也可以作为我们修行的助伴,有些时候我们要依靠僧团得到戒律和很多修行的方式。从很多地方来讲,真正的僧宝应该是一地以上的菩萨,相续当中现前了道谛的圣者,属于真实的助伴。其他世间凡夫僧可以从另外一个侧面成为我们的助伴,就像皈依三宝自性当中,真实的佛宝就是现前法报化三身,尤其是法身的自性。他的代表是什么?就是佛像。皈依前面我们讲了,虽然真实的法宝是道灭二谛,但是我们现在没有现前怎么办?它的代表就是经书的文字等和法宝相应的等流。

 

真正的僧宝是什么?僧宝是圣僧,初地以上的菩萨就是真实的僧宝。和他们对应的是什么?就是世间的僧团,凡夫僧人或者居士团体相当于在人间出现的所依,或者代表。因为我们了知了之后,皈依三宝的信心就会非常坚固,所以学习这些是非常有必要的。

 


未完待续



终生学习

终生修行

终生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