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和生命的真正起源
古希腊德尔斐神庙上有一条标语:“认识你自己。”
相信在许多人的思维中,都曾经追问过自己:生命是如何起源的?人类是怎样产生的?虽然我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为各种琐事而忙碌,但对关于生命本质等终极问题的探索,却是藏匿在内心深处的火花,一旦终极答案出现,它就会被点燃并发热发光,照亮我们的灵魂。
古往今来,人类对物种起源和宇宙产生的真相不断求索。然而,早在二千五百年前,遍知的佛陀就已经对宇宙、万物的起源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佛教对于生命的开始、物种的起源究竟是如何解释的呢?换言之,众生、轮回或者所有的生命究竟是怎样诞生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基督教以及现代科学等宗教与学科,都表明过自己或清晰、或模糊的观点。基督教等宗教认为,世界是由上帝等造物主创造的;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则认为,最初在海洋中形成了有机物,然后逐渐演变成动物、人类等;现代科学家则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等观点。
而对于人类是否有灵魂,也有不同的观点。如笛卡儿创立了二元论,认为人是肉体与灵魂的结合体;后来诞生的神经科学则认为,意识应当是从大脑中产生的,这种思想一度成为主流。但时至今日,很多人又对这种说法产生了怀疑,因为出现了很多其根本不能解释的脑外记忆等生命现象。
关于世界与人生的种种解释就这样不断地推陈出新,却始终没有一种学说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很多人也想了解佛教究竟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另外,如果能将这个问题了解得比较透彻,就能成为修行的动力。因此,有必要谈一谈佛教关于宇宙或者轮回起源的观点。
对于这个问题,佛教显宗中并没有确切的答案,显宗认为轮回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而密宗对于这个问题却有着非常具体而确切的解答,但此处只向大家介绍一些不显不密、亦显亦密的中立观点,以便使大家能对此有一些浅显的了解。
佛教认为,轮回的起源用一句话就可以准确地加以概括,那就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为什么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轮回中经历过无数次生死,正因为轮回的漫长遥远,所以说是“远在天边”;又因为每个众生在每一次生死、每一天的深度睡眠、每一个念头的产生与消失之际,都经历了轮回的开始与结束,所以,又可以说轮回的开始是“近在眼前”。
最远的轮回
首先讲最远的轮回。在外在世界与六道众生尚未产生之前,既不是轮回,也不是涅槃;既没有佛,也没有众生。
这种状态,与地球没有诞生之前,天体物理学家称之为“真空”的状态,以及佛教《俱舍论》等论典中所讲的成住坏空中“空”的阶段虽然不是完全一致,但也有些相似。在这些状态中,都不存在任何物质。
天体物理学家认为:在真空当中蓄积着能量,在能量挤压之后,就产生了原子核等微小粒子,众多微小粒子的聚合,就形成了肉眼所见的物体,继而产生了星球以及星球上的万事万物。
佛教认为,在这个没有佛、没有众生、没有轮回、没有解脱、没有山河大地、没有任何星球、没有时间概念、没有东南西北上下等方位的,非常宁静的空间中,只存在着如来藏的光明。
如来藏的光明是佛的境界,已经超越了凡夫感官思维的范围,无论说如来藏的光明是有还是没有,都同样不能如实地表述如来藏的本体。但以我们的语言来描绘如来藏,就只能说它是光明,因为它一尘不染、清明纯净,不存在任何污垢、烦恼与执著。因此,我们可以说,生命的起源是如来藏,物种的起源也是如来藏。
与其他学说所讲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大相径庭的是,佛教认为众生的第一个念头,产生于如来藏光明的境界。
为什么从光明清净的境界中,会产生具有执著的不清净念头呢?因为,虽然本基如来藏是清净无垢的,但由于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产生过轮回,也没有经历过修行,所以具有某种非物质的、产生执著的可能性或者能力。这种可能性,佛教称之为习气或者种子。因为这种习气的存在,所以在如来藏中随时都可能产生第一个念头。
这就像水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是静止不动的,但在微风的吹拂下,就会泛起层层涟漪,吉他、琵琶的琴弦,在经过轻微的拨动之后,就会发出声响一样。
在第一个念头产生之后,就会产生各种幻觉,一旦这些幻觉产生,众生就立即将这些幻觉分成了“他” “我” “内” “外” “我在里面,幻象在外面”的执著。此时还没有形成外面的物质,只是一种内在的感觉。随着执著能力的进一步增强,就逐渐形成了外面的山川草木等幻象。这就是最远的轮回起源。
这种说法有没有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呢?有。这个证据,就是“近在眼前”的轮回开始。
更近的轮回
更近的轮回就是死亡的时候。除了因车祸、暴病等而突然死亡的情况之外,每个人的死亡都会经历一系列的程序,因为人体具有独特的气脉明点,依靠与其相应的意识,就可以感受到其他五道众生所不能感受到的特有程序。在这些程序结束之后,所有的人都会昏厥,也就是到了死亡的最边缘。
昏厥的时间因人而异,有的是几分钟,有的是几小时,有的是一两天,在从昏厥中苏醒过来之后,就会进入轮回尚未开始之时的、既非轮回也非涅槃的境界。以前所有的意识,以及在意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有概念、观点、感受都已经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如来藏。这与轮回尚未产生之前的境界完全是一回事。
虽然每个人都会进入这个光明境界,但没有修习过密宗的人对此就不会有什么感觉。对于他们而言,这种境界只是在一分钟、一秒钟,甚至一秒钟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一瞬间就飞逝而过。
但修行人在进入这个状态之后,就可以利用这个状态进行修行。西藏很多上师,特别是修习大圆满的上师,常常在死亡之后的七天或者三七二十一天之内,即使在严寒的冬天,身体也不会冻僵,因为他们还处于这种状态之中。按照经书的说法,这种状态还不能称之为死亡,因为它与生前打坐时的状态是完全相同的。在这种状态中,有些人的肉体就缩小了,这些情况在藏地比比皆是,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为什么他们的肉体在死亡之前不缩小,而在死亡之后却会缩小呢?因为在这个空间当中,生前的所有杂念已经消失殆尽,没有眼耳鼻舌身的五根识,也没有意识,甚至连阿赖耶识都不存在;没有执著,没有烦恼,只剩下纯净无垢的境界。所以,死后修行的能力,可以远远超过生前打坐的能力。
此时的境界与佛的境界是完全一样的。也就是说,佛的境界、轮回尚未诞生之前的境界,以及死亡之后从昏厥中苏醒过来的境界三者是完全一体的。
这些说法有没有证据呢?有。所谓证据,就是有些修行人在把握住这个机会之后,就可以处于这个状态中永远不出来。当然,对于没有任何证悟、没有这方面概念的人而言,这就谈不上是什么证据。因为这些证据只是修行中的感受、直觉,不是来源于外界,而是存在于内心。
怎样就可以在内心找到证据呢?这就要看西藏的修行人是如何修行的。很多西藏的修行人将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修行当中,他们深知:虽然在其他时候也存在解脱的空间,但只有在死亡之时,这种空间才是最明显的。在这种境界来临之际,如果能好好把握,就有可能于这种境界中获得成就。因此,他们一直在迫切地等待着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死亡对于这些修行人而言,非但不是不愿接受的可怕灾难,反倒是个稀有难得的突破口。
虽然凡夫也能在片刻当中处于这种境界,但因为没有修行,就不能阻止烦恼的产生,而只能让这种境界停顿一会儿,其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轮回,并产生新的中阴身(死亡之后到投生之前的阶段)。产生中阴身之后,就会去投胎,并再次经历生老病死,最后又回到光明当中,就这样循环往复,无穷无尽。
再近的轮回
再近的轮回就是每个昼夜的二十四小时所经历的始末。在白天的一切活动都结束之后,就会进入深度睡眠,在深度睡眠当中,又有可能经历类似于前面所讲的空间:粗大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已经消失,但细微的阿赖耶识却没有中断。之后,这个空间会随着梦境的出现而结束。当然,如果整夜都处于梦境当中,那么这种位于深度睡眠之中的状态就不会出现。
这也是一种轮回的开始,我们几乎每个晚上都会经历,所以说它是“近在眼前”。有的修行人可以昼夜连续不断地处于光明境界当中,对于这些人而言,打不打坐、睡不睡觉已经无所谓了。这种修法就称为“睡眠光明”。
最近的轮回
离我们最近的轮回开始,就是一个念头的产生。每个人在每一刹那都会产生千奇百怪的念头,这些念头从产生到消失的过程也许是一秒、两秒,乃至百分之几秒、千分之几秒,虽然时间极其短暂,但其间也经历了一次轮回的始末。
比如说,我们心中产生了一个比较强烈的嗔恨心,无论这个嗔恨心持续多长时间,当它最终在没有任何去处的情况下结束时,假如又产生了一个忌妒心,则在嗔恨心的结束与忌妒心的产生之间,也存在着一个光明空间。修行人白天所修的光明,就是这种每个念头之间的,最原始、最古老的光明。
但这个空间对我们来说却没有任何用处,因为我们没有这方面的锻炼,缺乏修行的经验,所以抓不住这个机会,在尚未意识到这一切的时候,这个空间已经转瞬即逝,我们又会被新的念头所控制,就像忌妒心的产生,这也就是一个最短暂的轮回开始。
最远的轮回开始,在轮回诞生之际;其次的轮回开始,在众生每次死亡之后;再其次的轮回开始,在众生每天的深度睡眠之后;最近的轮回开始,则在刹那刹那的念头之初。这些轮回的开始,既不可能用任何仪器来测量,也不可能用世间逻辑来推理,只有通过修行人自己的内证才能找到。
佛所讲的理论就是不但有直接的感受,也有逻辑的推理。当然,这种逻辑不是普通的逻辑,而是佛教所特有的、极其深奥的逻辑。如果想了解更详细的解释,就只有在密宗的经续当中去寻找,在这些经续中,将轮回的起源剖析得非常透彻。
以上就是佛教的轮回起源说,既可以当成一个常识来了解,也可以作为一个修法来运用。但愿大家能各得其所,并学以致用。
注: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素材来源:
《慧灯之光(三)》:《佛教的物种起源说》
文中蓝字部分为小编语
推荐阅读
• END •
【 官方网站:huidengzhiguang.com 】
【 慧灯之光禅修公众号:HDZG_Z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