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广解》94课 * CC+笔记
བྱང་ཆུབ་སེམས་མཆོག་རིན་པོ་ཆེ།།
菩提心妙宝
མ་སྐྱེས་པ་རྣམས་སྐྱེ་གྱུར་ཅིག།
未生者当生
སྐྱེས་པ་ཉམས་པ་མེད་པར་ཡང་།།
已生勿退失
གོང་ནས་གོང་དུ་འཕེལ་བར་ཤོག།
辗转益增长
本课科判坐标
本课总义归摄
🔹本节课为《安忍品》的最后一课,主要宣讲了两部分内容:
1. 接着上节课所讲内容,继续通过观察取悦众生的殊胜后果,告诫我们应该恭敬众生。
①诸佛菩萨和地狱中的狱卒都是怨敌的靠山,势力强大,我要如同平民取悦君主一样恭敬对待包括怨敌在内的一切有情(详见颂词1);
②对比伤害国王或者众生分别能带给我们的伤害和利益:(详见颂词2、3)
2. 从恭敬有情可以获得的殊胜果报(来世成佛、今世荣耀)的角度,为修持安忍(第六品)进行总结(详见颂词4),归纳了依靠修安忍而获得的五个功德:貌美、无命障、誉雅、命久长、乐等转轮王。(详见颂词5)
颂词详解及重难点分析
(颂词1)
悲佛与狱卒,吾敌众依怙,
故如民侍君,普令有情喜。
颂词1-1
消文释义
地狱的看守与大慈大悲的佛陀就是我这些怨敌的依怙靠山,如果我伤害我的怨敌,狱卒会反过来对我进行报仇加害,佛陀会不悦悲伤。因而应当如同民众百般取悦君王一样令所有众生皆大欢喜。(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颂词1-2
重点难点
重点1. 为什么佛陀是我怨敌的依怙呢?
不管是从现相还是实相上,众生都跟佛无二无别,佛陀显现上也执众生为我和我所,除了利益众生外,根本没有所关心之事。
重点2. 狱卒为什么是我怨敌的依怙呢?
如果你即生中害了众生,来世一定会被恶业之风吹动堕入地狱,在地狱中感受无量痛苦。那个时候,面目狰狞的狱卒拿着各种各样的兵器,口里喊着“打打杀杀”的恐怖之声,肆无忌惮地折磨你、摧残你。从这个角度来看,你杀害众生的话,总有一天狱卒会用残忍的手段报仇。
难点:由于怨敌的后援是隐藏式的,我们暂时看不到,会不了知而造下重罪,这是最可怕的。比如我们觉得杀死一只蚊子很容易,却没有想到会因此感受地狱的痛苦。我们必须时时串习本品所讲的道理,这样在对境现前时,就能够以正知正念摄持。我们尤其要注意:伤害众生,不只是行为上的,内心生起嗔心也算,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好的果报。
颂词1-3
相关知识
沙门四法:他骂不还骂、他怒不还怒、他打不还打、寻过不还报。
颂词1-4
相关教证
1. 佛陀:“谁人害众生,等同伤害我,若有嗔害行,岂属吾弟子?”
2. 法王如意宝:“作为大乘佛教徒,不仅要遵守大乘教义,即使小乘的沙门四法也不能违背。”
颂词1-5
思维讨论
现实中遇到的痛苦究竟是不是乐,应该如何理解看待?请举实例讨论。
(颂词2)
暴君纵生嗔,不能令堕狱,
然犯诸有情,定遭地狱害。
颂词2-1
消文释义
有权势的暴君,如果生起极大的嗔恨心,很有可能将我们的财产全部抢走,将我们的权力地位统统剥夺,甚至将我们的身体毁坏无余。但他的能力仅此而已,无论他怎么生气,也不可能让我们堕入地狱、旁生、饿鬼中,感受无量时日的痛苦。但如果是伤害了众生,却会带来地狱的苦害。
颂词2-2
本颂重点
要明白地狱之苦比暴君给我们即生造成的痛苦严重得多:如《亲友书》中云:“于此一日中感受,三百短矛猛刺苦,彼较地狱最微苦,难忍之分亦不及。”
颂词2-3
相关教证
1. 龙猛菩萨在《菩提心释》中说:“世间有情所感受,地狱饿鬼与旁生,所有种种无边苦,皆由伤害有情生。”
2. 《正法念处经》云: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在地狱中住一中劫。
颂词2-4
相关教证
如果单位聚餐时,领导强迫自己去点杀,否则会失去晋升机会,我们应该如何抉择?
提示:思维二者对自己造成的后果,哪种伤害大。
(颂词3)
如是王虽喜,不能令成佛,
然悦诸众生,终成无上觉。
颂词3-1
消文释义
对国王忠心耿耿,日夜勤恳为他做事,令其心花怒放,有可能会得一些地位财产,但不可能像取悦众生那样获得佛果。然而让众生高兴,对我们生生世世都有极大的利益,可帮助我们直接或间接得到无上圆满正等觉的果位。
颂词3-2
本颂重点
1. 依靠国王甚至帝释梵天,都无法赐予我们佛果;而众生是我们成佛的最大助缘,依靠众生才能圆满六度,最终成就佛果。
2. 我们得到佛果的目的,就是要利益众生。也不要觉得利益众生很困难做不到,只有要信心,做什么都很容易。莲池大师说:“放生时如果自己没有财力,在心里随喜赞叹,劝别人大量放生,也能获得无量功德。”
颂词3-3
相关教证
龙猛菩萨说:“莫舍诸众生,获得佛菩提。”
颂词3-4
思维讨论
复述《度狗经》里小沙弥为遭杀的小狗念经回向的公案,如果你平时遇到同样的情况时会怎么做?
(颂词4)
云何犹不见,取悦有情果,
来生成正觉,今世享荣耀。
颂词4-1
消文释义
为什么还见不到令众生喜悦的果报呢?未来能够成就正觉,今生今世也会享受丰厚财富、美名远扬的快乐。(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颂词4-2
本颂重点
1. 假如没有让众生欢喜,就算今生的安乐也很难获得。华智仁波切曾说:“世界上没有比嗔恨更严重的过失了,即使其他的德行非常圆满,但若嗔恨心特别大,也不可能是一位好上师或者好修行人。”
2. “今世享荣耀”:恭敬众生修安忍,即生就可能享受荣华富贵、美名远扬的快乐,我们因此要对修安忍更加生起信心。
3. 此处“来生”不一定指下一世,至成正觉之前,中间还会经历很多世。
颂词4-3
相关教证
《学集论》中也说:“令众生欢喜,能圆满暂时和究竟的一切安乐。”
颂词4-4
思维讨论
若有人以狡诈的手段来欺骗你,你是按世间的规矩来报复,还是以大乘的慈悲来对待?
提示:可以从二种做法分别给我们带来的果报进行分析。
(颂词5)
生生修忍得,貌美无病障,
誉雅命久长,乐等转轮王。
颂词5-1
消文释义
身处轮回中时,其他生世中也会因为安忍而感得相貌端严、健康无病、名声荣誉、长寿百年等等,拥有转轮王的圆满安乐。(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颂词5-2
本颂重点
1. “生生修忍得”:本颂重点说的修持安忍的功德,是在轮回中生生世世可以感得的功德。生生:指从今世到成佛之间的生生世世。
2. 本颂总结的功德有五个:
①貌美:修安忍可以感得相貌庄严;
②无病障:修安忍的人,生生世世会体健无病;
③誉雅:修安忍可以获得好的名声;
④命久长:一个人如果修安忍,不会有伤害别人的行为、语言和心,所以会感得长寿的果报;
⑤乐等转轮王:可以获得如转轮王一般的财富和方便。
3. 虽然修安忍有以上的功德,但是,我们修安忍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得到这些人天善果,而是为了利益众生、成就佛果。但通过发菩提心和安忍的修法,在累积成佛资粮的同时,自然而然也会得到这些果报,相当于是附带的利益。所以真实的修行之道是很快乐的。
颂词5-3
相关教证
月称论师说:“忍感妙色善士喜。”
颂词5-4
思维讨论
为什么在安忍品结尾时,寂天菩萨在本颂着重总结修持安忍的功德是世间功德?
提示:
1. 先以欲勾牵,后令得佛智。
2. 感得这样殊胜的果,有利于最终成佛。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