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佛眼”中的爱情与婚姻(附殊胜日提醒)
2018年2月14日,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
大护法及一切勇父护法会集会供日、供养龙王日。药师佛节日,作何善恶成千倍。
药师佛心咒:
喋雅他 嗡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喇杂 萨目嘎喋梭哈
世间对爱情颇多溢美之辞,如“只羡鸳鸯不羡仙”。意思是,只羡慕像鸳鸯一样,与爱人携手同老,相伴终身。除此,就算是天上的神仙,超越三界的佛陀,给我,我也不羡慕。
欲界生命都耽著情爱,有一首词说:“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这句话出自元朝词人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公元1205年,16岁的元好问赶赴并州应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人。捕雁人告诉元好问,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另一只脱网而飞,岂料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久久盘旋,最后竟从空中直冲而下,坠地而死。 元好问听后心绪难平,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将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名“雁丘”,并作了流传至今的《雁丘词》。 不仅世间之人都期望值遇这样一位知音:与他(她)生死与共。
经常有一些大学老师和学生问我:“你读过仓央嘉措的情歌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我回答:“还未出家之时,我在读甘孜师范学校时读过,出家以后也看过。原因是,仓央嘉措是一位非常著名的诗学家,深谙诗学的精髓,用词非常之美,一般人无法效仿。
我理解他的诗有内外密三层意义。从外义而言,它阐述了男女之情,但它的内义和密义,多数人却无从了解。比如,他在一首诗中写道: 白色的仙鹤啊,不会去远方,有一天,它会从理塘归来。 当时,人们不知道白色仙鹤之义,以为又是一首情歌。后来才发现,第七世达赖喇嘛降生于理塘。所以,仓央嘉措在寺院时,表面上,他一直在思念远方的情人,实际上,他的每一首诗,都隐含着对当时藏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预言,并对未来的变异作了授记。
他在一首流传甚广的诗中写道:“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人们可能奇怪,这样的诗怎么会出自一位藏传佛教著名大德之手?事实上,他的这种特殊的显现,对世人具有一定的意义:欲界中人,都难免对异性的贪恋,通过他的情诗,人们被引入他的世界,由此因缘,缓缓种下解脱的善根。”
综上所述,自古以来,多少人赞美爱情!为之讴歌,为之伤怀。尤其在人们年轻时,会认为这是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为之深深向往。
人与人之间所谓的爱情,归根结底它不是无私的,而是自私的;不是为了他人的福祉,而是为了自己的需要和快乐;它不是正直、温暖的,而是有条件的、痛苦的;它建立在对方对我的行为上,一旦这个前提条件变化,自己的情感就随之变化。但人们对此视而不见,依然被世间对爱的赞美所迷,徒然追寻着永恒的爱。
世人真的非常可怜,所谓的爱只是一种虚妄、颠倒的幻觉,一种自心的执著。除此之外,并不存在一个真实的爱。
爱让人痛苦。为什么说它让人痛苦?最初,人们彼此迷恋、贪执,这种感情一旦成熟,就会结婚成家。有人分析,“结”的右边是“吉”,左边是 “丝”,吉祥一旦被丝缠裹,头绪万端,剪不断,理还乱时,就叫“结” 。“婚”是说见到女人头就发昏,头脑已不再清醒,不见真相。
所以,男女成婚,本是吉祥,然而,有诸多执著之丝将其捆绑,情绪和心智受其影响,失去了辨别和取舍的能力。就这样,一天又一天混混沌沌地过着,直至吉祥和快乐一去不返。
人们最初可能不承认这个事实,他们认为,结婚是人生最快乐、美好、令人憧憬的事。我到城市坐出租车,司机看见我上车,就说:“啊,你是出家人!那你很痛苦啊,你不能结婚啊!”
爱的本质:首先,爱是无常的。 但我们以为它是永恒的,一旦它变化了,我们就会感受到巨大的挫败,如同一种神圣的信念被摧毁了一样。
世间有一句话叫:“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佛陀也说:“三界之中,独来独去。”三界中的生命,都是独来独往,随业风飘荡。只有业力 如影随形,伴随着我们离开此世,除此之外,我们不可能与任何人同生死、共病痛。人们虽然信誓旦旦,要白头偕老,但实际上,他们更多的是在一起争吵不休、感受痛苦,直到无常到来。
人到了四五十岁时,才可能基本了解爱的真相;六七十岁时,已经非常明白了;到了八九十岁,已经彻底洞穿了它的本性。但那时,他已将离开人世。回顾人生,想起他二三十岁时,曾经那么癫狂、那么愚痴,对他年轻时的心行,他可能会深深地悔恨并呵斥。
其次,爱的可能会变成一种憎恨。
佛陀在《增支部》中说过:“爱可生爱,亦可生憎。”表面上,它是一种爱,但这种爱,会产生一种深刻的仇恨。为什么人们对所爱之人会有强烈的执著和控制欲?在他们的情感中,对所爱对境的嗔恨之心,也许远远超过关爱之情。
爱和恨之间,相隔只有一瞬间。莎士比亚在《英雄叛国记》中说:“最亲密的朋友,一瞬间就变成不共戴天的敌人。”
每个人在成长之初,都会暗暗地幻想、期盼他的另一半在人生舞台上出现。可是,一旦那个人出现,充满纠结和烦恼的生活也就从此开始。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在漫长的生活中,渐渐领悟爱的真谛。
第三、爱的本质是痛苦。
年轻人不懂感情的痛苦本质,以为它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快乐、永恒和具有意义的,其实不然。很多人无法忍受它带来的悲伤、沮丧和绝望,最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第四,它是心的幻象。
当分别心的执着越来越严重时,本来是虚幻之法,却被视为真实不虚;本来不美,却视为美好;本来是遗憾和缺漏的,却视为完美;本来无有任何意义,在我们的眼里,却意义非凡。所以,它是我们心中所现的虚假、颠倒的幻象,是我们的心念一手缔造的产物。所谓的感情,完全是心的一种幻化,而心的真实本性,犹如虚空一样,远离了一切概念。我们分别念捏造的情感,乃至整个世界,都不在心的光明本性中存在。
既然按照佛教的见解,感情是颠倒,是一个错误。那居家之人是否不能拥有夫妻生活呢?也不是。首先,我们要洞察它的本质,但过正常的夫妻生活是允许的。对此,佛陀在《大宝积经》、《优婆塞戒经》,尤其是在《善生经》中,详细宣说了妻子应该怎么对待丈夫,丈夫应如何善待妻子的内容,前者约有十三条,后者有五条。
我的原则是,在家人有自己的命运。你还是过一种清净的居家生活,一边学佛,一边做丈夫、妻子的善知识。有个又学佛、又心地善良、行持善法的妻室,是让丈夫从无始以来的轮回中得以解脱的人。所以,一个非常贤良、贞洁的妻子,是丈夫的善知识。在世间中,我们也看到一些特别美满的佛化家庭,夫妻相敬相爱,一生行持善法,非常圆满。
家人和睦、谅解、过清净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佛教的观点。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菩萨行愿品
每日箴言
就算是强烈的欲望、贪心、嗔心,通过空性法门断除也非常容易。所以,整个世界要获得安宁和平,自己的内心要得到寂静快乐,暂时、究竟最好的妙药就是空性法门。这一点,我们不仅要从道理上明白,实际行动中也要多串习,若能如此,自己的实执很容易断除。
——索达吉堪布
本月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