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怎样才能不起嗔恨心?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需要因缘聚合,嗔恨心也不例外。生起嗔恨心的话,因缘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强行我不欲”,本来我不想做的事情,非要让我做;还有一种是“挠吾所欲”,本来我希求的事情,他人却百般阻挠,不让我去做。这两种因会产生什么呢?就是不悦意的食物。此处“食物”是一种比喻,指不快乐的心态犹如食物一样,能养育嗔恨心的敌人,使其身体越来越强壮,一旦嗔恨心的能力大大增强,就能毁灭今生来世的所有善根。
平时生活中也看得出来,如果我打算今天好好休息,不做任何事情,但有个人非要让我帮他做事,而且这件事是我不愿意干的,那我很有可能闷闷不乐。或者,本来我很想做一件事,但他人却横加阻挠,一直给我制造违缘,我的心里也会不快乐。有了这两种不乐食后,嗔心敌人的身体就会渐渐强大,蠢蠢欲动,随时随地都有可能爆发。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冲突,都是因为观点不一致,比如一个人性格外向,一个人性格内向,在处理问题上就容易发生矛盾,或者一个人非常自私,一个人是为了广大众生,这方面也是性格不合。由于这种种的原因,就会让彼此产生不快乐,进而生起嗔恨心,毁坏自他一切善根。《天鼓经》中说:“分别念的薪所生之嗔恨火,最终焚毁自他一切,导致一切祸害。”
实际上,嗔恨心的来源就是执著,如果没有特别执著,即使别人“行我不欲”或“挠吾所欲”,自己的心也会如如不动。因为本来就没什么希求,别人怎么样制造违缘,我也不会产生嗔恨心。或者我非常随顺,别人说什么,我就顺从他,也不一定有嗔恨心。所以,两个人的观点稍不一致,他的说法你不接受,你的说法他不采纳,这时候心态最好比较平衡,麦彭仁波切在教言中也说了:“嗔心生起之时,如果观察它的来处,默然静坐片刻,怒火会自然熄灭。”
总之,我们应时常审视自己的心态,若发现有不快乐的情绪产生,说明嗔恨心马上要爆发了,此时务必要提高警惕,否则很可能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每日箴言
佛陀曾在不同经典中讲,如同不净室中不会有香味,凡夫也不会有善妙的行为。实际上,乃至未得菩提果之前,要完全断掉自私很困难。但是,不管怎么样,不管你是否学过大乘佛法,都要努力培养一颗利他心。否则,即使智慧再高、身份再了不起,也没有什么价值。
-- 索达吉堪布
图片取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