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一脉心香 >> 如何避免善根被四种原因毁坏? Back

如何避免善根被四种原因毁坏?

智者 一脉心香 2022-08-09

二、善根不为他缘失坏的正行无缘殊胜者:

为使善根不失坏,就要有正行无缘殊胜。这又要先了解哪些缘会损坏善根,接着要明了怎样修避免失坏。

善根会以四种坏缘而失坏

善根为何缘而失坏呢?如果没有为了利他证得圆满正等觉佛果而作回向,则仅受一次乐报便永尽了;若起了嗔恚,如云千劫所修集,布施供佛等,一切诸善行,一嗔悉能坏。一般在一千劫中修集布施持戒所生的一切善根,在心中生起嗔恚的刹那间便摧毁;若于已作善根心生后悔,则善根会耗尽。如于自己作过上供下施,后来后悔不已,心里盘算:以前的那个东西,当时只供养一半或三分之一就好了。如此想后生后悔,则会耗尽善根;如果炫耀善根,也会耗尽善根,譬如是否念完观音心咒一亿遍,在念珠里穿上一个珠贝,说“我还没有念完一亿遍观音心咒”后,把念珠在众人面前夸耀。乃至稍微所作的善业,彼者在走路的人前坐着讲,在骑马的人前站着讲,则善根将会耗尽故。

善根会以四种坏缘而失坏。就像外在珍贵的东西,有可能被火烧、水腐,或者失手落地而毁坏等,内在的善根同样有破坏的缘和守护的缘。一旦出现破坏的缘,善根很快会被毁坏。或者部分毁坏,或者终究耗散,或者只有一次使用价值。相反,如果能精心地保养、守护,它就不会损坏,还会无尽地增长等等。因此,我们要有辨别缘起的智慧,才知道怎么处理,也才知道修正行无缘的必要。

先要了解坏善根的缘,这都是指内心上的缘。用“缘”字,就表示善根是一个主体,而与之相关的缘要么护持它、增长它,要么失坏它、损减它。这里是指坏缘,总的有四种:一、不回向或颠倒回向;二、嗔恚;三、后悔;四、宣扬。

首先,如果没有为了利他求证圆满正等觉佛果而回向,善根的趣向处就是实现人天果报或声缘果报等。一经领受果报,善根就永远消尽了,而不能结第二次果,也就是感果后自然消失。

其次,如果起了嗔恚,以它极大的破善根力,就像《入行论》所说:千劫所集的布施、供佛等善根,起一次嗔就被摧坏无余。在内的缘起上,起嗔会直接损坏善根,而且是大量地耗损。它有多快呢?就是心中起嗔的当下,善根就被摧毁了,就像把一个玉杯砸碎那样。因此一切时都要防护嗔恚。

第三,做了善根后心里后悔也会损掉善根。譬如你下山来接我,帮我把东西背到山上。但后面你起了个念头“我真不该帮你背东西”,结果你的善根就坏掉了,因为你把这个善否认掉了。或者有的人发心多年,最后想:“白干了这些年,当初不发心好了”,这样后悔的缘故,他发心所做的善法就没有功德了。又比如一个人服侍母亲十天,最后说:“我真不该这么做”,结果什么善根也没有了。这是以心上的缘起力否定掉了善根,所以善根就不能起。什么都是在心念上转的,坏善根的缘起也在心念上转。它是内的失坏缘,跟外的失坏缘相仿。

就像外在有个东西,如果你没有保护好,想打击它、摧灭它,把它分散掉,那它就会毁坏;如果很好地保护它,不做摧毁,不做压扁,不去耗散,它就能保存得很好。如果还有让它辗转增长的方便,它就还会扩大。可见把握缘起很重要。那么内在怎么把握缘起呢?对于善根不能压扁,也就是不能后悔,不能否认它,一有否认的念头它就失坏了。

第四,不能耗散它,不能到处宣扬我做了多少善。比如这座庙是我修的,这位师父全是我供养的,这样在人前宣扬,功德就耗散掉了。阳是发散的,阴才能蓄积,古人都知道要积阴德,行善不求名、不宣扬,就守护得好。就像把东西藏在不为人知的地方它就不会失坏,放在光天化日之下很快就没了。或者储存食物一定要放在阴暗处,放在阳光下很快会坏。这就是说,善根藏在心里就能保护得好,如果发出去了,求虚名,唯恐知名度不高而到处宣扬,这样很快就失掉了善根。名是一种福,享名过多福德就耗损地大。缘起就是这样的,我们不应该随顺现代人颠倒的做法,应当行善不显露、不自骄、不吹嘘,它就潜藏得深了。做任何善已经存在那里了,不为人知反而善极深厚。

正面来说,善根做了后要及时地回向到利益众生和成就菩提方面,这样它就不会失坏。因为你心里已经设置好了,就是要让它成熟在显发无边性德、成就圆满正等觉佛果、普利一切众生方面,这就不会得一个暂时的果为止。如果不作回向,没有首先给它预定好、做好缘起上的守护工作,就像把面粉放在窗口,风一来就吹散了,善根结了一次果后就不会再有了。

保护善根不坏,需要现证大中观、大手印、大圆满的正见

于以坏善根的四因不坏的善根,则需要证知基——大中观、道——大手印、果——大圆满三者的正见。

了解了失坏善根的四种缘以后,进一步要看怎么保护善根使它不坏,那就需要现证大中观、大手印、大圆满三者的正见。

这是就西藏新旧教派的差别而安立的三个名字。格鲁派重在抉择基的大中观,噶举派是修行道的大手印,宁玛派抉择果的大圆满见,而且以果为道等等。这里是说要得到这三者的正见,有了它就能实际住在无缘当中。一动了念,心里有取著,就可能出现失坏善根的缘。如果心空如洗,一切不著,由于心空不住相的缘故,就不会有任何失坏的缘。这就是《金刚经》所说的“离一切相,修一切善,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初业者的正行无缘指什么?

发起与彼随顺,则引起三轮现而无自性,如梦、幻、乾达婆城,以及水月般现而无自性的定解,说可以代充初业者的正行无缘。

真实的无所缘是很高的境界,如果达不到这一步,发起它的随顺品也可以。虽然不是真实的,但它趣近那个方向。这就要引起三轮现而无自性,如梦、如幻、如乾达婆城、如水月般现而无自性的定解,说它可以充当初业者的正行无缘。

这就好像公司的大老板不在,实在没人了,就叫助理来充任,占老板的位置。他没有董事长的能力,但有随顺分的功德,能够暂时主持一下公司的业务。像这样,我们是初业者,还达不到那么高的证德,但不是达不到就干脆放弃,那不是智者的做法;应当是,我现前能达到哪一步,而且它能保护善根,就用那个来代替,在正行无缘上有一个相当的修行。

那是什么呢?就是三轮现而无自性的定解。譬如在大成就者面前,一切妄相都没有了,然而他依然行善,这都是自然智慧的力用,自然从文殊智起普贤行。那是真正的无缘殊胜,一点著相的心都没有,当然是完全清净的。就像《金刚经》所说的,行善的时候一点相不著,犹如虚空,这是实证者的境地。虽然这里还有修证上的差别,但证悟的时候的确妄相全部消失,这时候力用不灭,依然安坐水月道场,大作梦中佛事,在做这一切的时候心不著相。这些虽然我们还达不到,但可以先取得三轮现而无自性的定解,以它摄持着心,让你非常明确,目前做这做那,实际无一法可得。这样你会随顺而不起妄执。

“三轮”表达的是行善过程中的三方面,就是操作者、所操作的对象和操作。譬如开车,操作者是司机,所操作的是车,不断地开来开去是操作。我们误以为每一个都是实在的,但真实中既没有开车的人,也没有所开的车,也没有开车这件事,这都我们虚妄心识前现出来的假相。用中观正理抉择的时候这个人的身心都得不到,也得不到这辆车,连一个微尘也成立不了。既然没有人也没有车,没有二取,而且手也没有,方向盘没有,踩的油门也没有,又从何安立造作的相?一切都是本来空。

对此起了定解就知道,现在我是幻梦不无,因为我没修好,在我面前还有这些幻相,但我心里已经确定地了解到它就是没有的,所以我不再随顺执著三轮有自性或者有实体的见解。在这上面起很多的分别、执著、计较,认为我很了不起,我是最大的功德主,我做出那么伟大的佛教事业,你看我正在做,我做得多好等等。你的心有一个所缘相,然后不断地在这上面显示、炫耀、取著、分别、回味等等,这些全是失坏清净善根的因。一旦有了三轮无自性的定解,虽然在根识前还有这些相,但心里已经认定都是假的。就好比在暗室里的人,从前他感觉这里有很多鬼,起很强的执著,发生很多的恐怖、焦虑、慌张等的心和行为。后来虽然还有错觉,但他心里已经认定这是假的,绝对没有,这就叫做定解,以这个定解就遮掉了各种分别取著的心。

心不取著,就不会染污善根

这样就很好了,它能保护你在行善的时候,有一个不住相的清净。如果已经得到了这一点,那做任何事都是做过拉倒,开始学会怎样住在初学者随顺无缘的方面。

譬如讲经,从前认为我是特别了不起的大法师,下面有一堆徒众,我是多么伟大!正讲的时候,对于自己的语言、行为都特别执著,想着要如何表现,如何把话说得精彩。讲完后还不断地回味:今天我是不是达到了最高水平?是不是博得了满堂喝彩?我的功德多大啊!走在人前也炫耀,脸上也发光,眼神也不一样,整个人都飘起来了。实际上心是处在躁热不安的状况。这都是取著造成的,由它就失坏了清净的善根。现在我了解到了三轮无自性,没有讲法的我,名字叫做某某的人,面前也没有实有的听众,说话的声音和心念也找不到,这样就尽管说而无所说,做什么都不往心里去,就好像没做一样。那是为什么?因为已经知道是空的,不再去著什么相。这就是近似分的修习。

现在听懂了吗?无论对于什么事,事情没来不迎接,走了以后不留恋,正现的时候不耽著。时间一到就开口说,说的时候心不停留在上面。为什么不停留?因为它是假的,没什么相可著。就好比走过一条长长的石板路,步步踏着石板,步步不停留。这比喻做事的时候,尽管做而又念念不停留,像行云流水一样。也就是并不回避这个善,但行善的时候心是空的,不著在上面,这时依然可以起用,依然可以行善,由于心不取著,所以不会染污善根。

凡是不计较的事情都是清净的。如果你懂了撒尿,你就懂了该怎么做。为什么呢?因为人们不会去计较撒尿,他当撒的时候就撒,撒的时候不执著,撒完拉倒。一切事何尝不是如此呢?但是,由于我们计较了,认为我在行这个善,心里有很大的功德见,认为我非常了不起,做的事情是不得了的。其实,说法跟风吹铃响一样,没有差别。做任何事情也都是如此,无非是一个假相。比如我们一个人走路不会有什么耽著,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又非常耽著:你看我走得怎么样?这就著相了。

如果你对待任何事就像拉屎拉尿一样普通,那你就会了。虽然这是世间的笑话,但其实已经说到底了,真正懂得拉屎拉尿的道理,就开始渐渐地明白了。人在拉屎的时候从来不比较,因为世间对此没有任何建立,所以这个时候人的心是不取著的,他不会去分辨谁拉得好、拉得精彩,他的心是真正放得下的。同样,如果你能把世上最高的事业当成拉屎一样平常,那就比较接近正行无缘殊胜了。是这样的。你要好好去体会,虽然说是笑话,其实就是这样平常,只是心里的执著使它不平常。就像《金刚经》上说的,把全法界的胎、卵、湿、化,有色、无色、有想、无想的众生,全都度到无上菩提的果位,心里还是不存法见,就好像没做过一样。做最高级的事业也好像扫个地一样,他不著功德见。这就是“于事无心,于心无事”。

这就是我们现前能够随顺无缘来修的。实证者是真正的无缘,比如别人看他是在走路,但在他的境界里没有路,而他依然在走。旁边的车水马龙、高楼大厦都是虚相,彻证的时候都没有了。我们现在还达不到这样,面前硬是有这些现相,但能够定解这一切现而无有,只是一场幻梦,因此没有什么可计较、执著的地方。一旦悟了三轮体空,对于本来没有三轮的相有了定解,这样就止掉了分别,做什么都是直接做的,念头不会停留在上面,不会有我高、我低,做得好、做得不好,或者善恶、净秽、高下、你我、得失等的心。这样心空无住,就叫做正行无缘殊胜。

有人说:我这个也达不到怎么办?下面又说到:

做不到无缘,能够专心于法也可以

特别而言,作为初业者,从最初达到正行无缘很难,如同拉鼻子是否到口里尝试一样。因此,正如寂天云:“于法思维之大柱,按照拴那样未逸走”。

这是说,作为初业者最初要达到正行无缘是太难了,就好像要拉着鼻子伸到口里去品尝一样,实在做不到。那就应当退而求其次,做不到无缘能够专心于法就可以了。这就是寂天菩萨说的:“对于思维法的大柱子,一定把心牢牢地栓在上面,不要让心跑掉了。”

意思是你要一心思维法,心住在法上,不要跑开。思维法好像一根柱子,正念就像绳子,一直把心栓在上面不让它跑到别的地方。也就是说,从早到晚一直住在思维法当中,不要去想非法的事就可以了。

如是所说般,对于暇满难得等,要么作观察修,要么作安住修,要么作观住轮番而修,此至关重要。

我们修正行的时候,如果空慧以上还不能相应,那就一心缘着法。也就是修正行的时候首先起动一下心:“为了一切众生远离苦因苦果得无上菩提而发心修行”,然后就上路了。这时候正行无缘还修不上,那我们就思维法而修,暇满、无常、业果、苦谛等等,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思维,心一直住在法上面。或者观察修、或者安住修、或者观住轮番修等等。这就是我们这一座修正行时要做到的。它其实不是无缘,但暂时可以把不缘非法称为无缘。这一点至关重要。

修完了以后以回向来印持。让它全部回到一切种智的大海,使得善根辗转无尽地增长。这样我们这一座加行、正行、结行就全部做圆满了。这就是在我们这个水平上的三殊胜,也是我们在修这一座法时就结合到了的三个珍重,不是随随便便做,而是做得很好。这就知道,三殊胜应该贯彻在每一种法行当中,这么做才是真正的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