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 佛教的定义(下) Back

佛教的定义(下)



佛教的定义

(下)

慧灯之光・壹




             彑

-❶-

智悲双运的修法

  夂                   


             匕


智悲双运如何修


对我们初学者来说,首先要修菩提心、受菩萨戒;一旦受了戒,菩萨戒的戒体——菩提心就已经存在于我们的相续当中;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进一步修空性。

当进入空性的状态时,并没有明显地思维“愿一切众生脱离轮回痛苦”,也可说是没有明显的大悲心,但因为之前受的菩萨戒戒体已存在于心中,故而,当心进入空性境界时,菩萨戒也随之而进入空性之中。我们要知道,菩萨戒并非物质,而是一种心的状态,虽然在进入空性境界时,心里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念头,但菩萨戒却是存在的;所以,心与菩萨戒不分彼此,同时都可以进入空性的境界。此时菩萨戒即是空性,空性即是菩萨戒,这就是智悲双运。



所谓双运的意思,就是当我们在证悟空性的境界中停下来时,心既是证悟空性的智慧,又与菩萨戒无二无别。如果能这样修,则所有大乘佛法的精华都已包含。


这是初学者的智悲双运修法。如果能这样修,则仅在一个坐垫上、一个位置上或同一时间内,就可以将佛的八万四千法门之精华彻底无余地修完。


智悲双运的基础



当然,在大悲心之前,还是要先有出离心。倘若自己对轮回痛苦都没有感受的话,是无法对众生生起慈悲心的,因为慈悲心的来源,即是众生的痛苦。没有慈悲心,菩提心也无从生起。出离心的另一个条件,是希求解脱。当看到众生在遭受痛苦折磨时,发愿要让他们获得解脱。但转念一想,如果自己都不能先解脱的话,又如何能带众生解脱呢?这样一来,出离心的两个条件就都具备了。


出离心是菩提心的基础,有了菩提心就可受菩萨戒,而菩萨戒是可以自受的,在受持菩萨戒之后,便开始修空性。当菩提心与空性结合在一起时,即为智悲双运。有了这样的见解,则所有大乘显密教法的精华都已了然于心。



出离心、菩提心要一个个分开修,最后进入空性的境界。这样一来,前面修的出离心与菩提心,也就成了空性的智慧。


出离心的生起,要靠人身难得、死亡无常等外加行;而生起菩提心的条件,则是积累资粮(修曼陀罗)及清净业障(修金刚萨埵)。显然,不论选择哪种方法学佛,都离不开外加行与内加行的修法,这也是我一直强调修加行的原因。


现在我们都已经知道,佛教的真正意义,是智与悲。从今往后,我们学佛就学这两个字,修行就修这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