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就懂的《宝性论》| 课后思考题答案分享(08课)
一听就懂的宝性论
课后思考题
答案分享08
由学院堪姆辅导的《一听就懂的宝性论》
每节课后都留有思考题
便于道友们温习巩固
本公众号为您不定期分享思考题答案
愿您再再思维,深入法义
获得定解
思
考
08
课
1、 如来藏的本体清净的三种比喻有什么共相和自相的差别?
答:威力不变异,润体自性故,与珠宝虚空,水功德同法。
【共相】
自性清净。宝珠、虚空和水,受了染污只是暂时的客尘,本性都是原本清净的,不会被染污和改变的,只是暂时包裹未被认知而已。
【别相】
A、威力:宝珠有个不共的特点——具威力。能让乞求者求一得一,求十得十,求富饶得富饶,有满愿的能力,即威力相,比喻如来藏具有自在力。通过祈祷皈依如来藏,可获得无量能力。为什么心可转变一切,因为如来藏有这种功能,可赐予我们暂时和究竟的无量功德,因具力故。
B:不变异:指无有变异,如虚空般。虚空在一切分位中没有变异,即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不管是黑人上方的虚空还是白人上方的虚空,或有没有鸟,建设高楼,乃至器世界的成住坏空,虚空都没有变异。同理,佛性虽然在众生位、菩萨位的显现不一样,但本性是恒常不变的。
C、润体:指水能利万物而不争。其自知性可滋润一切万物,使万物得以生长发育,具有成就的功德。同理,我们的法界佛性、如来藏具有慈悲的功德性,能周遍众生,令有情获得其加持、滋润而成熟一切功德。
2、 本体清净的如来藏以怎样的因缘来显露?
答:本体清净的如来藏以胜解、智慧、禅定、大悲四种因缘显露。
3、 能净的四种因是什么?四种因分别以怎样的比喻来解释成为佛子的助缘关系?
答:(1)能净的四种因是:胜解大乘、无我智慧、禅定、大悲心。
(2)信解胜乘种,慧生佛法母,禅乐胎处悲,乳母佛生子。
A、信解胜乘作为种子:种子是根本,无种子不能开花结果,不论积聚多少因缘都无用。我们信解大乘就是成就功德的根本。此为源源不断成就大乘的基法。要想在菩提道上不退失,就要不断生起信解信。如最开始只是清净信,修道后就会变成胜解信,而成为不退转菩萨。《宗镜录》云:“唯信能入,信则道源功德母,一切善法由之生。”
B、证悟无我的智慧作为生母:生母指般若智慧,她能出生如来。为什么把经书供在佛像之上呢?因为正法可引导我们修行,最终成就佛果。法是生母,证悟无我的智慧就可成佛。《入大乘论》:“所作重恶业,能深自悔责,敬信大乘法,拔除诸罪根。”要想成佛就要通过无我的智慧。
C、将等持禅乐作为胎处:如在等持三摩地中可远离轮回的恐怖、远离希求自我快乐的心态。整个世间毁灭时,唯四禅天不会毁灭,因其禅定已经超越了下下地的寻伺喜乐相。比如我们看到狗特别害怕时要装作没看到;看到熊,就装死。禅定功夫也是如此,遇到恐怖和畏惧时,如如不动就好了,这就是产生无上安乐胎藏的妙法,不会有恐惧心。
D、大悲心作为能哺育的乳母:以大悲乳母的悉心照料,就可以让修行人通过大悲心的滋润,发起利益众生的勇猛心,不堕入小乘寂灭的涅槃。有了大悲心的监护和养育会断除自私自利。《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云:“信为其种子,般若为其母,三昧为胎藏,大悲乳养人。”
4、 众生不能见到如来藏的主要四种障碍是什么?
答:A、嗔恨大乘;B、执著我见;C、畏惧轮回;D、无视众生利。
5、 四种障碍的代表人物是什么?
答:A、瞋恨大乘的代表是大欲有情,即一阐提众生及执著欲望特别强烈的普通人;
B、执著我见的代表是外道;
C、畏惧轮回的代表是声闻;
D、无始视众生利的代表是缘觉。
6、 如来藏果法具有哪些功德特点?这样的功德特点,分别可以遣除四类有情的哪四类执著?
答:(1)净我乐常德,波罗蜜多果。
具有净、我、乐、常的功德,此为波罗蜜多的果,波罗蜜是梵语,“到彼岸“的意思,指通过修行,最终能到达彼岸的果。此果美妙、安逸、甜蜜,具有的特点就是净、我、乐、常——即常波罗蜜、净波罗蜜、我波罗蜜、乐波罗蜜。
(2)A、对瞋恨大乘的大欲有情宣讲大乘佛法,令生清净心,断除不清净相,最后获得清净相,即净波罗蜜多;
B、对执著我见的外道宣说无我,而证得我波罗蜜;
C、对畏惧轮回害怕解脱二无我道理的声闻,通过禅定让他们获得乐波罗蜜;
D、对无视众生利的缘觉,宣讲大悲法门,让他们安住于常波罗蜜。
总之,四种波罗蜜可以针对四类有情,修行四种能净因,获得四种果法。
7、 所断的颠倒有粗和细两种,分别是什么?
答:
A、【粗颠倒】指凡夫对世俗法的颠倒(常乐我净)。把不净的身体执著为干净,把本来变化无常的法执著为常有,把无我执著为有我,把痛苦执著为快乐,并不断在轮回中求取。
B、【细颠倒】声闻缘觉可以通过无常、无我、苦、空、不净,即四法印、四念处的内容,由此断除凡夫的常乐我净,留有细微的四种颠倒执著(相对圣者菩萨有无分微尘和无分刹那的颠倒执著)。
8、 罗汉的无明习气地、无漏业、意生身和不可思议的死如何理解?
答:
A、【无明习气地】无明可障碍证悟殊胜如来藏;习气即无明体,指烦恼微细的习气;地是比喻,因为无明是能作障碍的所依,故立名为地。
B、【无漏业】就是依于无明习气地,以行持微细行相的戏论能引起的无漏善法。
C、【意生身】就是以无明习气地为因、无漏业为缘所生之果——显现像意识一样的无碍之身。
D、【不可思议变异死】就是意生身随意而舍。
9、 常乐我净的四波罗蜜多分别以哪二相来比较?
答:
A、净波罗蜜多具有两种清净,由于如来不但现前自性清净,而且也成就了离垢清净,断尽了一切客尘等障垢;
B、圣我波罗蜜多离两种边,由于寂灭了外道执著有我的戏论远离了外道边,而且寂灭了声闻执著无我的戏论远离了声闻边;
C、乐波罗蜜多离苦及苦因,由于彻底灭尽了痛苦而舍离意生身,彻底灭尽了业惑集而舍离了意生身的因——无明习气地和无漏业,故是大乐波罗蜜,因为连最微细的苦因、苦果都已远离,所以是波罗蜜多,即达到彼岸的意思;
D、常波罗蜜多不堕常断二边,由于证悟轮回和涅槃在究竟真实义中自性平等的缘故,是二利相续不断的常波罗蜜多。从远离断常二边的角度来说:法界自性清净的缘故,不会因为轮回无常的过失而有丝毫损减,故不堕断边。法界本来任运自成的缘故,不会因为涅槃的功德而丝毫增进,所以不堕常边,因而成立远离常断二边的大般涅槃。
10、四种果以远离常断二边来归摄,如何归摄?
答:以慧无余断爱我,爱众悲尊非得寂。
【不堕有边】以证悟无我的智慧,斩断蕴与贪爱为我的执著,由此就不像大欲有情一样堕于有边。
【不堕断边】以大悲慈爱一切众生,成为众生的依怙和利益,因此不会像声闻缘觉一样堕于寂灭一边。
往期参考答案链接汇总
END
答案整理丨欣西
排版丨一心一意
踊跃做习题,欢迎来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