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昼夜不离的身体,你真的了解吗?
奇妙的中医探秘之旅 10
与你昼夜不离的身体,你真的了解吗?
# 输穴
荥穴往上,就是输穴之所在。“输”有运输、灌注之意,古籍中对此穴的阐述是:“喻作水流由小而大,由浅注深,是经气渐盛”。相较前面的井、荥二穴,此处的“水量”增大,水深更胜,所含气血精微也更为丰富。
# 经穴
经穴位于输穴之后, “喻作水流变大,畅通无阻,是经气正盛”。由此可见,此处的“水量”较输穴进一步增大、深入,所含经气也更加旺盛。
# 合穴
合穴位于五腧穴末端,宛如江河汇入大海,经气由此渗透至内脏。由于五输穴位于四肢末梢,经气含量虽然没有躯干部位强盛,对很多疾病却有独特有效的治疗功用。其实井、荥、输、经、合各个穴位都有其无法取代的长项,才被单独列出。关于五输穴配合五行的解析,对初学宝宝来说可能稍微烧脑了些,我们暂且搁置,将来进入高级班时再学不迟。
五输穴能治疗哪些疾病呢?
wu shu xue neng zhi liao na xie ji bing ne
井穴常用于治疗神志昏迷。对神志昏迷的病人,在井穴扎针放血有奇效,对某些发烧症状也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荥穴适用于治疗热病;输穴用于治疗关节痛;经穴用于治疗咳喘;合穴则用于治疗六腑病症……不难发现,井、荥、输、经、合这五个穴位所含的经气是逐渐强大的,它们各自负责治疗的疾病范围也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的。希望大家能好好记一下这些内容,这对我们从整体上理解腧穴有很大的帮助。在学到经络与穴位的相关内容时,我们能依靠五输穴的知识,快速判断出某个穴位是属于某条经络的哪一类穴位,比如输穴可以治疗关节疼痛,我们就可以找到相应经络上的输穴,进行有的放矢的治疗,这对帮助我们准确地对症治疗有很大帮助。
# 原穴
腕、踝关节附近,十二经脉各自拥有一个专属穴位,即原穴。原穴是脏腑原气留止的部位,对于治疗经络上的脏腑疾病有显著疗效,以后我们会学到每根经脉和它各自的原穴。
此外,六条阴经上的原穴,也是五脏的原穴,同时还是五输穴的输穴,这种复合性的穴位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是我们需要重点记忆的穴位。比如脏腑发生病变时,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穴位进行诊断,也可以通过这些穴位进行治疗。
# 络穴
人体有十二正经,加上任脉、督脉,共十四条主干道。主干道旁边各分一个枝丫,即络脉。分布于枝丫上的穴位,就叫络穴,络穴分布于十五条主干道旁的枝丫上(十二正经,加上任脉、督脉、脾之大络,共十五络穴),既能治疗主干道上的病变,也能治疗五脏所对应的六腑。比如,胆经上的络穴不光能治疗胆经的病,还能治疗肝经的病,就是这个道理。
# 郄穴
郄(xī),通“隙”,空隙、间隙之意。郄穴分布于四肢经脉气聚之处,如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主治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器的急症。郄穴可以治疗各种不同的急症,比如血症就找阴经上的郄穴,疼痛就找阳经上的郄穴,相关内容后面我们还会学到。
# 背俞穴
背俞穴位于背脊两旁,五脏六腑的反射区,属足太阳膀胱经。
# 募穴
脏腑之气聚集于胸腹的俞穴称为募穴。募穴的部位都接近其脏腑所在之处,如肺脏的募穴在胸部,心包的募穴在心脏附近,总之,六腑的病症多取募穴。募穴既可以用于诊断,也可以用于治疗,这也是临近取穴的原理之一。
# 八会穴
八会穴涵盖了脏腑、气血、经脉、骨髓等人体运行的基础,有广泛的实用性,希望大家能花点时间来熟记八会穴,这是非常重要的穴位。
# 八脉交会穴
所谓八脉交会,指十二经四肢部的脉气通往奇经八脉的八个输穴。这八个穴位是两根经上的联络穴,就像中转站,将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相连,既可以治疗本经的病变,也可以治疗奇经的病变,有一箭双雕的功效。
# 下合穴
下合穴的全称是“六腑下合穴”,跟六腑有关,位于下肢,是六腑之气在下肢的汇聚之处,是六腑之气下合足三阳的六个穴位。下合穴能提升六腑功能,是治疗六腑病症的主要穴位。
# 交会穴
交会穴是两经或数经交合的穴位,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三阴交,三阴交是足上三根阴经交汇的穴位,故名三阴交。
以上通过概念性的描述,我们将人体经脉大致捋了捋,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虽然对初学宝宝来说可能稍显枯燥,但我们还是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还是很有收获的。一些重点内容希望大家抓紧时间熟悉、记忆,以便之后的学习理解哦。
未完待续
To be continued...
心灵乐园
充满烟火气的智慧小水滴
扫码关注
解锁更多智慧生活大礼包
更多智慧与生活内容分享
请移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