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修出离心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知道自己具备了出离心?
问:顶礼上师!请问法王如意宝是否曾发愿,要将曾与法王如意宝结缘,并在此生念满六百万遍阿弥陀佛佛号或咒语的众生接引至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但是现在法王已经涅槃,如何才算和法王结缘?六百万遍指的是阿弥陀佛佛号还是心咒?
上师答:是的,凡是和法王如意宝结缘,然后念一百万佛号的人都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很早以前就有一个授记——授记就是佛的语言,这个当中讲过。过去的一些上师们的著作里面也有记载。另外,刚才这个问题里面提到,法王如意宝也有这样的发愿,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对上师如意宝结缘,怎么样结缘呢?法王不在的时候,我们修法王如意宝的上师瑜伽,然后对上师法王如意宝有非常强大的信心,这样的话,那圆寂了以后这个加持永远都会存在的。
念佛号和念心咒,这个都可以的。藏传佛教里面有一个阿弥陀佛的佛号,不是心咒,一般就是念这个。实际上我们念佛号、念心咒都可以,平时我们念的“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实际上就是咒语,这个不是中文,这是梵文,这些梵文就叫作咒语,所以念这个也应该是一样的。
问:顶礼上师,清澈透明平静是观想得到的感受还是修到一定程度自然出现的?
上师答:这个跟观想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不是我们观想出来的,是我们自己的心平静下来了以后,在自然的状态当中自己亲身感受到的、体会到的,而不是我们去观想出来的。
问:顶礼上师,请问实修出离心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或者是体会,才会知道自己具备了出离心?
上师答:比较高的出离心标准,在《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里面有讲,还有宗喀巴大师的《三主要道》里面也有讲,这些是有文字的东西,大家可以看。
稍微低一点的标准在《慧灯之光》的四加行里面也有讲,关于四加行的这些视频里面都有的。
简单地说,什么是出离心?什么样我们算有了出离心?我们不说高标准,低标准是我们坚定不移的下决心,我一定要解脱。无论是为了一切众生,或者是为了我自己,我一定要解脱,我一定要走解脱道,有这个决心就叫作出离心。
这个决心,当然不只是口头上说,必须是要发自内心的,坚定不移的决心,只要有这个决心,我们就可以说:我自己有出离心了。
问:顶礼上师,昨天提到如来藏具有广大无边的特性,噶千仁波切曾说过,慈悲心具有扩张的特性,能遍满一切处。宗萨钦哲仁波切曾说过,慈悲是唯一能带来平等的方法。请问堪仁波切,培养慈悲心,是否即是让如来藏广大无边的特性显露出来的方式呢?
上师答:如果能够证悟了空性的话,在这个空性当中散发出来的慈悲心,它是广大无量的,那这个慈悲心是非常到位的,非常高标准的慈悲心。
要有无量的慈悲心的话,是不是必须要证悟佛性如来藏呢?也不是。慈悲心就有慈悲心的修法,用这个修法我们去修,慈悲喜舍这么修,一样也可以达到广大无边,因为四无量心里面的无量跟广大无边是一个意思。
那么佛性的广大和无边就是说因为佛性像虚空一样,它是没有任何实质的东西,就像虚空一样的空性,所以它处处弥漫。比如说虚空弥漫在整个的宇宙中。连一个电子或者是原子里面都有虚空,所以虚空是无处不在的,佛性如来藏也是这样子。从这个角度讲,佛性的广大无边是这样子。
然后慈悲心的广大无边不一样,慈悲心的广大无边是不排除任何一个众生,所有众生都在这个慈悲心的范围当中,那么众生是无边的无际的,所以慈悲心也就是无边无际了。
慈悲心可以叫作广大无边,因为它是无量的;佛性也是广大无边的。广大无边这个词两边都可以用,但是内容是不一样的。
问:他问这是否也是大乘佛教不仅强调正觉,而是强调正等正觉,强调智悲双运的一个原因呢?
上师答:强调智悲双运的主要原因是如果没有慈悲心的话,证悟了以后有可能就会进入了涅槃,就像阿罗汉一样。涅槃了以后,就在涅槃和解脱的这个境界当中,停留非常非常长的时间,很漫长的时间,在这个当中不出来度众生,如果没有慈悲心的话那就会变成这样子。
如果有慈悲心没有智慧的话,那就是梵天,梵天就是天人,他也有很大的慈悲心,但是因为他没有智慧,所以就不能解脱。
所以大乘佛教强调智悲双运的主要原因就是不要堕两边,既能够超越轮回,又不脱离轮回,这不就是《华严经》的话吗?这个我们曾经讲过很多很多次,大乘佛教强调智悲双运的原因,就是为了达到《华严经》的一句话,超越轮回又不脱离轮回。就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所以就是强调智悲双运。
在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