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49课-脉络&难点
思维导图下载
Xmind文件下载:https://pan.baidu.com/s/19TkgTMQp-Dl24lt4nH2ZQg
提取码:wl8b
JPG文件下载:https://pan.baidu.com/s/1BjH3SGtUvI8fhA88sFV-kA
提取码:x5uf
本课脉络
简略分析
戊四(人类之苦)分二:一、三大根本苦;二、八支分苦
己一(三大根本苦)分三:一、变苦;二、苦苦;三、行苦
课前开示
一、科判解释
二、劝诫:应细致思维
(一)总说:应细致思维
(二)分说
三、补充:唯有佛法才能治疗三苦
(一)了知道理:唯有佛法才能遣除三苦
(二)应如何做
庚一、变苦
一、快乐自身角度:所有的快乐必将灭尽
(一)什么是变苦
(二)变苦的周遍性(所有的快乐必将灭尽)
二、痛苦众多角度:快乐会被各种苦中断
(一)正说:快乐时也许被怨敌赶走了家畜、大火烧毁了房屋、病魔缠身、听到别人恶语中伤等
(二)例说:汶川大地震(侧重于根本想不到会发生何种苦)
(三)结论
三、了知道理后如何做:生出离心
(一)正说:应对轮回生起出离心
(二)劝诫
庚二、苦苦
一、什么是苦苦
(一)定义:所谓苦苦,指前面的痛苦还未烟消云散,后面的打击又接踵而来
(二)例说
(三)补充:汉地慧远大师对苦苦的解释
二、苦苦的周遍性/如何做
庚三、行苦
一、什么是行苦
(一)定义:看起来好像没有亲身受苦,但实际上没有摆脱痛苦之因
(二)补充及劝诫
二、举例说明
(一)总说:以茶叶和糌粑为例,说明行苦之理
(二)分说:茶叶
1、茶叶的角度
2、兑换物的角度
展开分析
戊四(人类之苦)分二:一、三大根本苦;二、八支分苦
己一(三大根本苦)分三:一、变苦;二、苦苦;三、行苦
课前开示
一、科判解释
二、劝诫:应细致思维
(一)总说:应细致思维
(二)分说
1、低标准:稍加思维会认同佛陀所说
2、高标准:真正思维修行并非轻而易举
三、补充:唯有佛法才能治疗三苦
(一)了知道理:唯有佛法才能遣除三苦
(二)应如何做
1、上师:很想将佛法教义,传播到每个人心里
2、弟子:
1)正面说:有能力应分享给有缘众生
2)反面说:若自己未成熟不急于度化
3)结论:既要想到利益众生也要保护自己
庚一、变苦
一、快乐自身角度:所有的快乐必将灭尽
(一)什么是变苦
1、定义:拥有的片刻快乐转眼就会变成痛苦
2、例说:
1)古代公案:《金色童子因缘经》中的妙耳商主
2)现代案例:家中变故,带孩子四处流浪的女人
(二)变苦的周遍性(所有的快乐必将灭尽)
1、正说:变苦是每个人无法摆脱的规律(教证/例说)
2、消归自心
1)外在:一切都会灭尽
2)内在:
① 佛教徒:能坦然接受
② 世间人:会怨天尤人
二、痛苦众多角度:快乐会被各种苦中断
(一)正说:快乐时也许被怨敌赶走了家畜、大火烧毁了房屋、病魔缠身、听到别人恶语中伤等
(二)例说:汶川大地震(侧重于根本想不到会发生何种苦)
(三)结论
1、正说:暂时拥有的安乐幸福没有丝毫恒常稳固(终究离不开痛苦)
2、教证/例说
1)教证:道歌/《正法念处经》
2)例说:富豪/地产大亨投资失败自杀
3、劝诫/必要
1)劝诫:应思维以上道理真正体会人间痛苦
2)必要:生起体会的必要(正面说/反面说)
三、了知道理后如何做:生出离心
(一)正说:应对轮回生起出离心
补充生起出离心之因:《四百论》云:“于此大苦海,毕竟无边际,愚夫沉此中,云何不生畏?”
(二)劝诫
1、世间人:有些对无意义的生活有所领悟/ 有些人无动于衷
2、佛教徒:应好好思维轮回痛苦,发自内心有所认识
庚二、苦苦
一、什么是苦苦
(一)定义:所谓苦苦,指前面的痛苦还未烟消云散,后面的打击又接踵而来
(二)例说
1、现代案例:东北一户人家连遭横祸
2、古代公案:《贤愚经》中的微妙比丘尼
1)内容:微妙比丘尼在家时先后失去了所有家人
2)消归自心/劝诫:我们平时能感受很多,认同后比较好面对
(三)补充:汉地慧远大师对苦苦的解释
二、苦苦的周遍性/如何做
庚三、行苦
一、什么是行苦
(一)定义:看起来好像没有亲身受苦,但实际上没有摆脱痛苦之因
(二)补充及劝诫
1、补充
1)解释:行苦的其他解释方法
2)特点:行苦很难体会
2、劝诫
1)教证:生老死对应三大痛苦
2)劝诫:应经常观察这些道理,切实了解“轮回皆苦”
二、举例说明
(一)总说:以茶叶和糌粑为例,说明行苦之理
(二)分说:茶叶
1、茶叶的角度
1)各个环节隐藏的痛苦罪业
① 种植环节的痛苦和罪业
● 补充:茶是生活一部分,看起来美好(看不出罪恶)
A. 反面说:现在上市的茶叶名不副实
B. 正面说:阿底峡尊者进藏时享受茶的美好
② 运输环节的痛苦和罪业(人/畜)
● 补充:相比古代,现代运输先进,但造的罪业并未减少,只是省略了有些过程
③ 经销环节的痛苦和罪业
2)了知道理后如何做
① 了知道理:
A. 总说:仔细分析后,要了知一切快乐的背后有无数痛苦或痛苦之因
B. 分说:
a. 痛苦:迁流变化即是痛苦(教证)
b. 痛苦之因:加工厂,市场可以感受到痛苦之因
② 应如何做:
A. 应舍之行为:修行差的原因是不思维这些道理
B. 应取之行为:要对起心动念、所作所为涉及的人和物多观察
2、兑换物的角度
1)总说:茶叶要用绵羊毛、羊羔皮兑换
2)分说:
① 绵羊毛背后隐藏的痛苦和罪业
② 羊羔皮背后隐藏的痛苦和罪业
3)结论和补充
① 结论:喝一口茶也成了恶趣之因
② 补充:现在用的是钱来买茶叶,要分析钱的来源
本课难点
人生没有赢家
变苦是人生三大根本苦之一。所谓的变苦,是指快乐并不可靠,转眼就会变成痛苦。想必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本来好好的生活突然间被各种倒霉事打乱的状况,所以对于变苦,没什么不能认同的。
但是更深的意义并不止于此。
承认快乐会转瞬变成痛苦,这并不稀奇。重要的是,是否仔细思维过它的决定性、周遍性。也就是“快乐必定变成痛苦”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没有意外,没有侥幸,必定发生。彻底地死心。
本课中上师特意谈到了这两个问题。看到别人身上发生了变苦,我们会觉得他可真倒霉,但潜意识中往往认为自己不会这样,通过我怎样怎样地努力和规避,调整心态,可以一直维持着快乐,躲避痛苦。可是从古至今,未曾有一例试验成功的,你确定自己就是那个幸运儿?
第一,所有的快乐,它自己就会消失,就像手中的沙无法驻留。享受美食的快乐,吃完立即消失,转而被肠胃负担、体重增加的痛苦代替;考上大学的快乐,转眼就被新的挑战带来的压力代替;更不要说健康的身体,必将被衰老疾病代替;再好的亲友相聚,终究会被各种方式的离开而代替……而这些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变苦,更不要说那些猛烈的、突如其来的、想都想不到的意外灾祸,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打乱你的生活。
第二,幸福只有一种,而痛苦却有千万种。归纳而言,幸福的感觉总是相似的,身心快乐。身心快乐其实很难达到,需要你的身体、家庭、工作、钱财、孩子、饮食等等诸多因素都没有出现问题时你会感受到那么一些些的快乐。而毁掉这种快乐的事情却多如牛毛,让你防不胜防,甚至无法算得清能被多少种倒霉事打断。看起来一切都很好,可是一杯烫口的咖啡,一句不得当的话,一只蜜蜂的叮咬,突如其来的一个电话,就足以毁了整个快乐。可是人啊,终其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按下各种葫芦各种瓢,为了那达到平衡的一瞬间快乐倾其一生地努力,最终却还是要舍弃一切独自离去。
那些“目前看起来还好”的人们,被定义为人生赢家——眼下他们没有被痛苦追上,仅此而已。比如富豪,他有没有实现财务自由?既然钱多得几辈子都花不完,为何还会资产缩水、卧轨自杀或者锒铛入狱?那么多有钱人都有可能保不住自己,你又为何以为追求到财务自由就是终身保障呢?
对人生的基本认知如果错了,整个方向就错了。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向你兜售“如何保持快乐”的秘诀,诸如“如何保持和伴侣的新鲜感?”“不服老的新潮奶奶”此类的话题,也许这些是你爱听的。可是只有佛陀,唯有佛陀,告诉你苦才是人生,告诉你那么多人走的路前提就是错误的,告诉你其实还有另一条路可选,而真正接纳、并懂得的人寥寥无几。有多少人生赢家,认为佛法是说给倒霉蛋听的,自己是登上了人生巅峰的胜利者,不需要这个。可是所有的自以为是,终会被变苦的滚滚洪流所淹没。
细致思维变苦的决定性和周遍性,有助于我们打破任何侥幸,舍弃整个幻想,彻底关闭轮回世界的大门。其实我们失去的,仅仅是错误的观念,一错再错的恶性循环带来的恶果;而得到的,却是崭新的,前所未有的人生。
难以领会的行苦
如果说变苦让我们知道所有的快乐就像蓝布上的小白点,终究摆脱不了痛苦的底色,那么学习了行苦,就彻底打碎了仅存的那点安乐幻想。为什么看起来清净美好的事物全部是痛苦的本性?本课从两个角度阐述。
主要的角度是从快乐是痛苦之因来说的,这个角度相对于另一个更容易理解。杀生吃肉表面是快乐的,但是所造的罪业足以让自己感受五百次被杀的痛苦,这个谁都明白;但是即使是吃素的,所享用的素食也并非清净无染,所以本课举了一个茶叶的例子。
茶,清香美好,养身养心,谁也不会把它和罪业联系起来。可是仔细分析后确实发现,无论是茶叶的种植、运输、销售的整个环节,都充斥着痛苦和罪业;包括买茶的钱,也掺杂着无数痛苦罪业。我们享用的每一杯茶,都和这些罪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样的世界上,谁也不可能独善其身,我们仅有的那点快乐,反而成了罪业痛苦之因,想想是不是太悲催了呢。
另一个角度理解起来更难一些。“只要是变动迁流的事物,即是一种痛苦。”《入中论》说:“见‘众生犹如动水月’”,从而对其产生悲心。what?我这样结实的一百多斤,怎么会是水中的月影,毫无实质?如果没有空性理论的基础,不太容易理解这样甚深的观点。但如果有了一定的领会,哪怕并没有证悟,也会不由自主地对众生生起悲心。
行苦在圣者看来就像眼中的毛发一样,痛苦十分明显;而在凡夫眼中,就像手上的毛发一样毫无知觉。在目前阶段,我们其实并不能真正领会行苦的意义,但是尽可能地理解快乐背后隐藏的种种痛苦罪恶,并推知一切美好均是如此,是眼下能够做到的。细细思维后,你忽然明白,整个轮回中,连针尖大小的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一心想彻底逃离,这个时候你会更加懂得了出离心的含义。
“诸受皆苦”,将其转为道用最有意义
通过学习三根本苦,我们更加深切地懂得了,在有漏的轮回中,不论生于何处,都会感受一个接一个的痛苦,甚至连一刹那的安稳、快乐的机会都没有;诚如《法华经》所说的一样:“我等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表面看,有些人可能拥有暂时片刻的安宁与快乐,因为是有漏的有为法,所以处处隐藏着靠不住的无常,可谓瞬息万变,就能将这份安宁转眼变成痛苦。关注新闻的人,应能看到近期一名很年轻的台湾艺人,在拍摄现场因过劳而瘁死于录制现场,包括他及他家人在内,在事故的前一天绝不会相信,他这一去将会奔赴黄泉路,感受失去生命及亲人的痛苦。曾经有名誉光环、曾经的财富地位、曾经拥有那么多粉丝的喜爱,在面对人生中的生老病死时,又是那么地无能为力,可是当它光临时又有谁能坦然接受它呢?
作为修行人,倘若你从内心深处能真正认识到三界轮回的真相时,理应“以诸法药,救疗三苦。”应从佛法究竟的意义上去寻求解脱痛苦的方法,学会看破世间的一切荣华富贵、权财地位、包括自己的美貌青春,无有一处是可以给你带来幸福的,唯有学会放下,才能获得自由;然而作为学习大乘佛法的我们而言,除了看破放下表面绚丽多彩的事物,接受不断来袭的挫折和变化,并在自己遭受痛苦时更应发愿:“愿众生的所有痛苦都加于我身上,以此善根,消除一切众生的痛苦。”这是将痛苦转为道用最有意义的方法!
编写师兄:定解B17 定解B18
审核师兄:定解B06 定解B07
档案编号B03049-定解B0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