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看教育
仁波切曾说:
他没有别的伏藏法,
大学演讲系列就是他的伏藏法。
学校教育之
对国中学生的引导
问:我是一名国中老师,毕业于国北教育大学特教系。请问,我作为一个老师,在学生国中的三年学习中,带给学生的最重要的信念应该是什么?
答:老师肩上的负担特别沉重。从表面上看来,老师是一种职业,但这个职业所担负的是人们的未来,而且不仅仅只是一个人的未来。
假如一位老师带两个班,那么会有近100个学生的未来都要依靠他。如果这位老师一直在学校里,那十几年、二十几年,他就像一个工厂,不停塑造新的学生。如果工厂的机器有问题,所生产出来的就是有问题的产品,如果老师非常好,那他所带出来的学生全都是“精品”。这是好老师与坏老师的差别。
老师这个职业与其他职业有很大差别。比如,医生这个职业很重要,但他每天利益的,只是少数人的身体,而老师不同,他会影响一群一群学生的思想、行为。
你这个问题确实很好。作为老师一定要想到,学生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老师应带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
作为一名老师,自己有一定的社会经验,要提前考虑学生需要什么才能在社会上生存。当然我们不可否认,知识是很重要,而且现在知识也是多元化的,什么都要学,否则将来会面临就业问题。但更重要的,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不然,进入社会之后,他们的人际关系可能会处理得非常差。
古人有古人的德行,现代人有现代人的做法。老师带学生的过程中,哪怕是在课堂上讲一个故事,让学生在见解上、行为上不要太自私,在他们身上培养出利他心,他们将来一定会受益很大。如果人很自私,在任何场合都得不到别人认可。
所以,我特别希望老师能培养学生为别人着想的品质,让学生们在自己的利益没有受太大损害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帮助别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育。
此外,作为老师一定要给学生传递慈悲的理念,否则,他们到了社会之后,可能非常痛苦。
老师还要给学生传递如何面对折磨和困境的方法,让学生在不成功的时候,可以坦然面对,懂得心理疏导。倘若只给他们讲生活多美好、未来多快乐,等他们真的工作时却发现,这个世界并不像你讲的那么幸福,那时候,他们面对一切可能会有很困难。
——节选自2013年11月27日台湾师范大学问答
学校教育之
对大学教育的期望
如今的大学教育中普遍缺乏的是道德和信仰教育,这样的结果是:很多大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得很娴熟,但在道德 修养方面令人担忧,一旦步入社会,可能会引发诸多问题。
所以我对很多大学的期望是:增加道德和信仰教育。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全世界七十多亿人中,只有 十几亿没有信仰?
有些人认为:“有信仰的人是思想有问题,没有信仰才正常。”其实这种想法很不合理,而且特别危险与可怕,因为人没有信仰,就没有归宿感,没有归宿感就可能在一定范围中做恶事,乃至发展到无恶不作的地步。
所以,对于信仰,很多人从小被老师和父母灌输的有些理念不一定正确,其实信仰给人带来的利益不容小觑,如果能在大学中增加信仰教育,无疑将弥补大学教育的一大缺憾。
——节选自寻找生命的意义·云南大学问答
学校教育之
善心教育
善心,需要培养
很多人嘴上也会说人要心地善良,但实际上一反观,可能就会发现自心中实际上有很多恶的习气。
而要具备善心,也并非无因无缘,需要依靠一定的教育来培养。
所以不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应当致力于向人传递善的能量。尤其对于下一代,从小给他灌输善的理念至关重要。
如果有了外在的教化和影响,人心就会慢慢沿着善的轨迹发展,因为人心之中本来就具备善的种子,所谓“人之初, 性本善”。佛教中也讲众生皆具佛性,佛性是什么呢?就是一种最究竟的善。
那么如今的学校中,有没有培养善心的教育呢?有一些,但并不多。反而包括小学、幼儿园在内的很多学校,给学生灌输的常常是对抗的理念。
以前有个专家到学校去调查,专门询问一些孩子:“如果有些同学穿得很单薄,可能会冻死,你们能不能把自己多余的衣服借给他们?”大多数孩子的回答是:“冻死也活该,跟 我无关。”
与此同时,很多家长也这样教诫自己的孩子:“如果学校里有人欺负你,你一定要报复,骂回去或者打回去。”在街上遇到一个乞丐就跟孩子说:“这是骗子,不能给钱。”这样从小给孩子灌输种种不善的思想,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不论遇到什么对境,都会以一种恶心或者抵抗心来对待。而如果从小给孩子灌输善的理念,那么他的人生就会呈现另外一幅景象。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佛教也讲“心善地道善,心恶地道恶”,一个人如果心地善良, 就会给自己的生命营造快乐;反之,如果内心邪恶,就会给自己的人生招来痛苦。
也许有些人想:“某某人做了善事,为什么没有看到他有好报呢?”这实际上是因为他所行的善还比较薄弱,如果这种善力量足够强大,即生或来世必定会感召安乐的果报。
——节选自生命的成长与完善·北京大学演讲
排版 | 一心一意
图片 | 一心一意
求学足迹
分享上师的金刚语
愿您得到殊胜的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