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佛学会 >> 【大学演讲】很多追求,不一定值得
Back
【大学演讲】很多追求,不一定值得
大学演讲
目标比较小的人,似乎还更容易快乐。就像我家乡的很多打工者,除了挣钱,没什么其他的想法,每天挣个一两百块,就是他最大的追求。看他们在工地上起早贪黑,和着混凝土,全身都是泥,按说是很累的,但晚上经过他们的帐篷,就听到里面在吃饭、打牌,时不时发出一阵大笑,进去一看,桌上摆着几块钱,玩得不亦乐乎。有些时候,还能听到愉快的歌声,我在外面静静“偷听”,心想,他们的日子过得还真不错。
而大城市里那些月薪上万的人,每天想得很多,却好像失去了最简单的快乐。实际上,我们的很多思考并不那么重要,很多追求也不一定值得。人生路上,到底有什么更深的意义和价值,也许迄今你还没有找到答案。
比如读书。按理来讲,人应该爱读书,爱学习,这是一种宝贵的品质。我在一些欧美国家,看到那里的人不管在哪里,公车上、地铁上,手里都会捧一本书,感觉对知识很渴求。但回到国内,却发现很多人不爱读书,不觉得知识是自己的所需,甚至有些地方专门只在“读书日”那天看一看,做个“纪念”,其他时间根本不学习。不知道这样的现象你们这儿有没有。
这是对人生很重要的事,但人们不追求;一些并不重要,或者不现实的事,人们却苦苦营求。
我们要探寻人生的价值,按照佛教的方法,就是闻、思、修。首先通过读书、学习获得知识;然后反反复复地思维、辩论,解除疑惑;最后不断串习、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境界越来越提升,对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能慢慢给出答案。
否则,就会有很多不正当的追求。今天这个社会,德行被冷落在一边,聪明却受到热捧,很多人在绞尽脑汁想着,玩什么套路说什么话,才能诱惑人、欺骗人。暂时看来,他们或许得到了一点利益,但能不能笑到最后,很难说。
摘自探寻生活的另一种价值——上海外国语大学演讲
本月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