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今日当精进 >> 《入行论广解》41课 * CC+笔记 Back

《入行论广解》41课 * CC+笔记


བྱང་ཆུབ་སེམས་མཆོག་རིན་པོ་ཆེ།།

菩提心妙宝

མ་སྐྱེས་པ་རྣམས་སྐྱེ་གྱུར་ཅིག།

未生者当生

སྐྱེས་པ་ཉམས་པ་མེད་པར་ཡང་།།

已生勿退失

གོང་ནས་གོང་དུ་འཕེལ་བར་ཤོག།

辗转益增长



本课科判坐标



本课总义归摄


🔹本课是在不放逸品中“谨慎所依暇满”和“谨慎所断烦恼”的两大科判下。之前分别宣说过“暇满难得”和“未得之过患”,及“得后不勤而舍”中的“思维愚笨之果报”;本课继续宣说“得后不勤而舍”中的“呵责彼本体”和“观察彼因”,教诫继续思维暇满难得而不能舍弃精进,接下来宣讲“谨慎所断烦恼”中“思维烦恼过患”之“非理损害”,引导我们用智慧来观察一直损害我们的所谓烦恼的真正实相。

本课共有四组颂词:

1. 因暇满人身难得,故需依此难得之人身精勤对治烦恼;反之则会被烦恼裹挟和迷惑,不断流转轮回,甚至数数堕入恶趣。这种不知取舍因果之行为,应予以呵责。(详见颂词1)

2. 是什么因造成我迷惑、受骗,以致先前不知道我的内心到底藏着什么东西?经过观察就会发现,无非是烦恼在作怪。(详见颂词2)

3. 经观察了知:烦恼为心法而非色法,并无任何自性,故被其奴役不应理。(详见颂词3)

4. 尽管烦恼无自性,却驻留于心并时刻伤害我们,故应对其生嗔恨心而非安忍。(详见颂词4)


颂词详解及重难点分析



(颂词1)




难得此益身,今既侥幸得,

亦复具智慧,若仍堕地狱,

则如咒所惑,令我心失迷。




颂词1-1

科判分析

此颂归于“谨慎所依暇满”科判中的“得后不勤而舍”,分为“略说”和“广说”。现在宣讲“广说”,分为三个科判,前面第一个科判讲了思维愚笨之果报,如果懈怠的话,临死时和死后都会后悔。这里接着“呵责彼本体”。其意为:获暇满人身不易,若已获得仍放逸,从而堕落,此行为应予以呵责。


颂词1-2

消文释义

极为难得并能成办自他利益的暇满人身如今既然已经侥幸得到,而且自己也具有明晓善恶功过的智慧,如果执迷不悟仍旧为非作歹,导致后世堕入地狱,那显然已被密咒所迷惑,使我的心迷失方向了。


颂词1-3

本颂重点

重点1. 首先了知暇满难得的人身能承办自他一切重大利益,如果虚度当呵斥

①得人身的价值。

A. 得人身胜过十万个如意宝的价值。通过几种观察方式可了知,人身犹如昙花难得现世一样难得,它的价值对众生具有无比重大的意义。

B. 人身对今生来世具极大的利益和帮助,依靠极其殊胜的因缘和千百万劫的积累资粮,我们即生中才得到了如同肥沃良田般的人身。

C. 得暇满人身的功德。能够承办自他一切的重大利益。

②各种因缘具足:获得殊胜的人身;有了明辨取舍的智慧;能了知取舍善恶、世出世间的种种道理;知道未来的前途如何;了知依靠何种途径获得永久安乐。却仍执迷不悟,虚耗人身,造各种下堕之因而感受难忍的痛苦,如此行为当被呵斥。

重点2. 通过举例阐述很多众生因经常处于迷惑状态中,而不知自己的前世

①公案记载:许多人都是从恶趣中解脱出来的,连阿罗汉和独觉,有些也是从地狱中刚出来。

②举例现在很多“活佛”、“上师”因邪分别念所致,也会忘记自己也曾经在地狱、饿鬼、旁生当中。

重点3. 众生不一定全部是从清净刹土中来的,乘愿再来的圣者们示现除外

①举例花色比丘每当忆起前世地狱的剧烈痛苦,会恐怖至极而出血的公案说明即便世尊在世时,也有一些比丘刚从地狱中转出来。

②教证:世尊曾对文殊菩萨和弥勒菩萨开示:“那些业力深重至今仍处于恶趣的众生,以后值遇你们的时候,你们也应以我的教法开示彼等。”

③很多高僧大德、诸佛菩萨化身、活佛法师,以其悲心和智慧,从不同世界专门来度化众生。

重点4. 得此暇满人身,如何不再造恶业

①首先一定要观察自相续,千万不能造恶业;

②了知应断应取。

A. 应断:利用这个具有无比价值的珍宝人身来造恶业,再没有比这更欺惑、更愚痴的了;

B. 应取:不要虚耗人身,行持善法,不愚痴,懂得取舍。

③呵斥人们经常认为旁生很愚痴的邪见。以人类和旁生相比,人类依靠科技,采用各种不同技巧,所造恶业远胜于旁生。

A. 原因:现在有些人根本不知道因果的道理,或者稍微懂得佛制罪和自性罪,由于烦恼深重还会明知故犯。

B. 明智之举:真正通达了以上道理,应该真正为未来做打算,不以各种理由作借口,珍惜暇满人身,精进修持正法,不要继续虚耗,耽误自己。

重点5. 被咒语所蒙蔽心智的人,是非常可怜的

①哪种人是被蒙蔽心智的人。

A. 拥有暇满人身和明辨取舍的智慧,但仍旧无恶不作以致堕入地狱,那自己的心显然已被密咒所迷惑。

B. 被有一些婆罗门和仙人,通过念恶咒控制住神智的人。

②为什么可怜?

A. 明智的人懂得明辨取舍,懂得行持善法不造恶业,而被蒙蔽心智的人却会不断造作恶业。

B. 被用密咒控制的人,让他做什么就做什么,甚至让他跳火坑、跳河,也会言听计从。

重点6. 分析佛经中指鬘王“无恼”被恶咒所迷惑,而完全失去理智不断杀人,后因缘成熟被佛所度,成就阿罗汉的公案

①指鬘王刚出生时,非常聪明,极为善良,相续中具有大慈大悲心,没有其他烦恼,故被称为“无恼”。

②指鬘王因被密咒所蒙蔽,迷失心性,失去理智,从善良高贵的种姓,变成了杀人如麻的恶魔。

③佛陀观察度化指鬘王的机缘成熟,化为比丘开示指鬘王:“我本来诸根寂静,恒得自在,而你被恶师所惑,随自己的烦恼分别念一直在跑,造下了无量无边的罪业……”魔佛一念间,迷是魔,悟是佛。因缘成熟,指鬘王当下开悟,而获得阿罗汉果位。

④以此公案反观自身。

重点7. 寂天论师的训斥:知已若不行,痴极应苛责

明明获得了这么好的人身,也具有一定的智慧,若还造恶业堕地狱的话,是不是自己的心被恶咒蒙住了,是不是精神不正常了?现在这么好的机会都不利用,以后堕入地狱怎么办呢?

重点8. 举例说明

汉地一老太太被迷魂药所迷之事,阐述迷失心窍后就如同吃了迷魂药一般,明明知道自己在做坏事,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以此教诫尤其在大城市里的人,不能让自己完全处于失控的状况当中。

重点9. 作为一个修行人,现在获得人身时千万不要空耗,大家一定要记住

①明明获得暇满人身却没有好好利用,跟精神失常没有任何差别。

②《妙法莲华经》中比喻: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③不要再被世间上的幻象所迷惑,一定要唤醒自己、提醒自己、督促自己,依靠这个短暂的人身,即使今生没有解脱,也能获得资粮道的开端。



(颂词2)




惑患无所知,何蛊藏心耶?




颂词2-1

科判分析

前一个科判“呵责彼本体”讲到“则如咒所惑,令我心迷失”,那么获得人身后却被白白浪费,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故本颂词通过“观察彼因”来分析此因,从而找到对治的方法,同时承上启下,引出下一颂,阐述怎样断除烦恼。


颂词2-2

消文释义

是什么因造成我迷惑、受骗,以致先前不知道我的内心到底藏着什么东西?(经过观察就会发现,无非是烦恼在作怪。) 


颂词2-3

本颂重点

重点1. 本颂是自己对自己发问:到底我的心被什么东西所迷惑住了?竟然能让我无视已获得的暇满人身和已具足的取舍智慧,依然我行我素的造作恶业

经过观察就会发现,无非是烦恼在作怪。

重点2. 举例说明烦恼毒蛇睡在我们心里,随时要将我们置于恶趣的死地,不能获得自在

①很多道友的想法:“我明明知道懈怠不好,但修法始终修不起来,背诵也是背不动,做坏事就很有兴趣、很有智慧,也非常的能干,根本不觉得时间长,我的心里究竟藏着什么东西呢?”

②教证:《佛遗教经》中说“烦恼毒蛇睡于汝心”。

重点3. 无力行持善法的原因

①心里没有动力,因为内心潜伏着烦恼。

②凡夫与高僧大德的修行对比说明:凡夫内心充满着贪嗔痴、嫉妒、骄傲等烦恼。所以如同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所说:“给你讲也听不懂,开示也不能领悟,到底你心里藏着什么东西?是一个巨大的铁球,还是一块大石头?”

重点4. 做善事时特别脆弱,身体不好,心情不好,各种违缘障碍层层出现的原因,并非是精神不正常,而是烦恼在作怪

重点5. 对治窍诀

①经常观自己的心、对治自己的烦恼,这不会让你太忙。

②如果能控制烦恼的话,很多事情是可做可不做的。

③对比以前高僧大德们修行的时间和质量,来反观我们自己用了多少时间在学习佛法、修行佛法。



(颂词3)




嗔贪等诸敌,无手也无足,

非勇非精明,役我怎如奴?




颂词3-1

科判分析

前面分析虚耗人身不修法的原因后,本颂具体宣讲怎样断除烦恼。首先观察所断的烦恼是什么?思维烦恼过患,本颂是第一个“非理损害”,了知烦恼对我们的损害,通过观察是非理损害,是没有道理的。


颂词3-2

消文释义

嗔恚与贪爱等所有敌人,既没有手也没有脚;既非勇士,又非具有辩才的智者,既然如此,它们怎么能让我像奴隶一样不由自主地任凭指使呢?


颂词3-3

本颂重点

重点1. 用智慧来观察,烦恼是可以被遣除的

重点2. 以智慧来观察烦恼

①烦恼的本体就像虚空中的阳焰一样,完全是一种虚伪不实的法。

②不管用显宗还是密宗的智慧来进行观察,烦恼实际上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没有来去住等等。

③非勇。烦恼随眠与懒惰相应,并不是像英雄好汉那样能摧毁无数的人。

④非精明。它没有崇高的智慧,也没有无碍的辩才,是与无明相应的一种心所。

重点3. 进一步广讲烦恼是什么,以及它的本体

①烦恼真正用智慧来分析,不管是嗔心、贪心、无明哪一种烦恼,都是根本不存在的。

重点4. 烦恼无实但过患如山

①教言说明烦恼的危害:麦彭仁波切在教言中说:国王不能降伏的勇士,女人却能够降伏他。说明在烦恼面前,再骁勇的人也不得不规规矩矩地投降。

②烦恼的危害范围:不管你是法座上的上师、伞盖下的大德,还是世间上不可一世的伟人英雄,都会在她的驱使下造作各种恶业。

重点5. 烦恼的对治方法

①显宗:如梦如幻的观修方法,生起烦恼时,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对治。

②密宗:大圆满的本来清净中,可以用虚空般的见解来摄持,以此断除自相续的恶分别念,令所有的烦恼消于虚空,一点一滴也找不到了。

③应经常观察自相续中的烦恼。

重点6. 如何对治

①正确认知烦恼,可以多看一下噶当派的教言:越精进的话,障碍违缘肯定越大。

②不管怎么样,除非是死了没办法,一般的小病小灾、家里亲朋好友的一些违缘,根本不会动摇修法的决心。

③立下的誓言就像须弥山般稳固。

重点7. 总结

①非常精进的人肯定有很多很多违缘,这是一个必然规律。

②没有必要过分地执着。不要经常杞人忧天,天天都担心会不会出现违缘。

③修行窍诀:弘法利生也好,自己修行也罢,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这样心中就不会痛苦。

④在修行过程中,一定要精进,在精进过程中,烦恼可能随时对你进行损害、制造违缘,但无论如何,我们也不应该变成懦夫!

重点8. 寂天菩萨专门批评对烦恼修安忍的不合理做法


颂词3-4

相关教证

1. 《大智度论》:“能令心烦,能作恼故,名为烦恼。”

2. 《俱舍论》:“有之根本六随眠。”三有的根本就是贪嗔痴等六种随眠烦恼。



(颂词4)




 惑住我心中,任意伤害我,

  犹忍不嗔彼,非当应呵责。 




颂词4-1

科判分析

前面是“思维烦恼过患”中的第一个过患——非理损害。此颂讲第二个过患——作大损害,烦恼对我的伤害是非常巨大的,不应该对其修忍辱。


颂词4-2

消文释义

这些烦恼住在我的心里肆无忌惮地加害于我,我反而对它们不嗔不怒,还忍气吞声。


颂词4-3

本颂重点

重点1. 分析烦恼如何加害

①烦恼的住处:潜伏于自心。

②加害的方式:不知不觉中让我们堕落。

③加害的程度:相当深。

④加害的时间:生生世世害过我无数次,现在也是经常地加害。

重点2. 举例说明有些人平时很开心随和,做事圆满,可一旦烦恼分别念一生起,马上变成忿怒金刚

重点3. 寂天菩萨训斥:“犹忍不嗔彼,非当应呵责”。假如对烦恼不嗔不怒,一直忍气吞声,这样的做法极应呵责

重点4. 应如何对待烦恼生起

①应像噶当派的奔公甲那样,如果发现自相续中有虚荣心、傲慢心,马上用灰尘撒在佛台上,以表示对烦恼的一种反抗。

②自相续不清净的时候,应该用一种方式马上惩罚自己,倘若没有这样做,在烦恼面前一直乖乖地悉听尊便,随它而左右,那是非常愚痴的行为。

③教证:法王如意宝开示:当我们生起烦恼的时候,尽量在刚开始的时候对治它,如果实在对治不了,则应当自己呵责自己,或用棍棒石头狠狠地打自己,逐渐逐渐这种恶分别念就会减少的。

重点5. 上师教诫

①一些人皈依了很多年,仍然贪心、嗔心一大堆,烦恼深重。

②原因。

A. 他们心心念念是自己的朋友或者亲戚财产地位,真正的佛法对他来说完全是次要的。

B. 一个人同时做两件大事是非常困难的,一边贪执亲人财物,一边学习佛法断除贪执,两者是相违不能兼容的。

C. 有些人被嗔恨所牵,对怨敌一直怀恨在心,伺机报复,这样学大乘佛法肯定学不好。

D. 一些人被无明愚痴所蒙蔽,每天迷迷糊糊的,一直这种状态,学佛肯定学不进去。

E. 根本原因就是烦恼在中间搞破坏。

③作为一个大乘修行人,应对烦恼作一些惩罚,经常对它深恶痛绝。

④烦恼是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只要我们愿意对治,久而久之,它的相续就会隐没的。

⑤随学前辈高僧大德们,趋入大乘之后,通过强大的对治力,终于成就了无上的菩提果。

⑥总结

A. 在短暂的人生中,没必要整天否被烦恼控制,而应跟它英勇搏斗。

B. 教言:麦彭仁波切:“所有的烦恼习气要从根本上断除,就连一地菩萨也做不到,细微的习气要修断的境界,所以对凡夫人来说是不可能的。”

C. 知道了烦恼的危害性和解脱的功德,从今以后所作所为往好的方向迈步,我们的性格习气必定会有所改变。

D. 应该经常祈祷上师本尊,在生起烦恼的时候通过各种窍诀来进行对治,以如理如法来要求自己。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往期回顾

《入行论广解》39课*笔记

《入行论广解》38课*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