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恒顺众生,圆证菩提|《普贤行愿品讲记》/ 连载016 Back

恒顺众生,圆证菩提|《普贤行愿品讲记》/ 连载016

索达吉堪布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2016-12-23


“恒修普贤广大行 圆满无上大菩提”





普贤行愿品讲记

No.016








恒顺众生

圆证菩提



《普贤行愿品》中的每个偈颂都是甚深广大的发愿,在座各位天天念《普贤行愿品》,有些人从来没有思维其意义,有些人不知道如何思维。现在汉地念《普贤行愿品》的人很多,但是懂得其意义的人也不多。通过这次学习,大家应该懂得《普贤行愿品》的意义,并且因缘成熟时要给别人宣讲《普贤行愿品》,让别人也懂得其中的意义。

 

丁五、随顺众生并披上精进铠甲愿:

 

我常随顺诸众生,

尽于未来一切劫,

恒修普贤广大行,

圆满无上大菩提。

 

愿我在未来一切劫恒常随顺诸众生,愿我恒常修学广大的普贤行,最终圆满无上大菩提。


为了度化众生,释迦牟尼佛在南瞻部洲示现了入胎、降生、成长等和凡人相同的行为。为了度化六道的众生,佛还示现过其他形象,如在飞禽中示现飞禽,在野兽中示现野兽,在外道中示现外道。和佛一样,很多高僧大德也示现过随顺众生的行为。


所谓随顺众生,是为了让众生得到暂时和究竟的利益,并不是跟随有贪心的人生贪心,跟随有嗔心的人生嗔心,如果对众生没有利益,那就不是真正的随顺众生。现在有些人看见别人造恶业,自己也跟着造恶业,这叫做同流合污,根本不叫随顺众生。


严格来讲,只有一地以上的菩萨才能随顺众生。为什么呢?因为圣者菩萨具有神通,他们知道众生的心念,知道怎样做才对众生有利益。


作为大乘行者,我们应该发愿尽未来一切劫随顺众生。不仅随顺众生,我们做任何善事都要有长远心,不要做一年两年、一月两月就满足了。有些人对我说:“做事情太累了,我的心力跟不上。” 心力有什么跟不上的?每个人都有心,乃至心识没有断之前,不应该忘记自己的工作是什么。有些法师对我说:“我已经讲了三年法,现在可以休息了。”这就是菩提心不成熟的表现。我们应该在有生之年不断地讲经说法,不仅这一辈子,乃至生生世世都要讲经说法。有些辅导员经常说:“唉,好累呀,现在该退休了。”其实退休是世间人的说法,有些公务员是为了工资做事情,到一定的时候他们就可以退下来了,发了菩提心的人不应该这样说,文殊菩萨和观音菩萨从来没有退休的说法。有些法师和辅导员要扪心自问,如果你的身体实在无法撑下去,讲课的时候就要倒下去,众弟子把你扶上法座,讲两句又说不出话了,那就没办法了,暂时退休也是可以的。否则,只要有一口气,只要有一点力气就要坚持下去。


在这方面,我对有些人意见还是很大的。现在很多人的闻思、修行、发心都很短暂,长期坚持的人很少。不知道是利他的菩提心不够还是空性的境界不够,很多人在两三年里表现还可以,可是不久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一打听才知道他们在四处游荡,也没做什么有意义的事情。这样中断自己的缘分是很可惜的。


 其实,《普贤行愿品》的这个偈颂已经圆满宣说了成佛之道:如果自己恒常随顺一切众生(我常随顺诸众生),不是短暂的一两天、一两个月、一两年,而是在未来的一切时日(尽于未来一切劫),恒常精进修行六波罗蜜多,凡是调伏自相续或者弘法利生的善法都精进行持(恒修普贤广大行),这样最终一定会获得无上大菩提果位(圆满无上大菩提)。我们都是希求成佛的人,所以要经常按照这个偈颂发愿。


再次向诸位强调一遍:随顺众生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喜欢独自修行,但没有随顺众生的善巧方便,不愿意接触任何众生,结果出现了自闭症或者忧郁症。其实这样是没必要的。不管出家人还是居士,都应该和众生广结善缘,哪怕能让一个人种下善根,自己都应该努力。这个时候没必要逃避。如果你能像噶当派古德那样终生在深山中修行,我们当然非常随喜,但如果你做不到那样,还是要适当见见人。


现在个别发心人员不愿意和人交往,一看到众生就心烦。这种心态其实是有问题的。如果是真正的菩萨,应该是越接触众生越欢喜。为什么呢?因为只有依靠众生才能圆满六度万行。如果一看见众生就不高兴、伤心、愤怒,那六度万行从何圆满?恐怕有困难。如果一个人稍微有一些修行境界,那他肯定不会越看众生越心烦,更不会把门关得严严的,一直躲在屋里不出来。闭门发心当然很好,但适当接触众生也很重要。


法王如意宝在随顺众生方面非常善巧,遇到官员,他可以讲出官员需要的语言,遇到医生,他可以讲出医生需要的语言。这就是大菩萨度化众生的方便。众生的根机和意乐不尽相同,如果我们想度化众生,就要学会随顺众生。


学过《入行论》的人知道,众生是成佛的因,所以我们要发愿和众生广结善缘,不能发愿独来独去、不接触众生。在这方面,本焕老和尚是我们的榜样。本老经常说:“未成佛道,先结人缘。”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本老天天都在方丈室接待信众,直到圆寂前不久,他老人家还在接见信众。有些人可能觉得:本老是不是没有事情做,所以天天坐在那里?其实并非如此,通过和本老这样的大菩萨结上善缘,很多众生都有了解脱的机会。


所以,在心力堪能的情况下,我希望有些人还是要和众生尽量多结缘。如果你的心力实在跟不上,那当然可以关上门,我对此也没有意见。但我替个别人担心:如果越来越不想接触众生,这样下去到底好不好?如果不愿意跟众生交往,说明你的心态有问题,要度化众生就很难了。




 注:标题为编者自拟添加



- 未完待续 -




译/唐罽宾国三藏般若

释讲/索达吉堪布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

开放|包容|求真|利他


官方网站

http://www.wybuddhist.com 

• 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u/3573842014

• 脸书账号

www.facebook.com/wybs2011

• 联系我们

wybuddhis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