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临终一念非常关键
《净土圣贤录》中说,清代有一个绰号为“百不管”的老太太,她一心念佛,最终往生到了净土。以前她虽然念佛,但对亲人和家务还是很耽著的,后来有一位法师对她开示:“念佛欲求一心,应拔去爱根,放下一切。”从此她依教奉行,遇事便以“百不管”推掉,久而久之人们都称她为“百不管”。我想:如果人人都像她那样专心修行,不耽著世间琐事,那该多好啊!
莲池大师学佛也是从放下世间开始的。大师未出家时,邻家有一个老太太每天念一千遍佛号。大师问她为什么念佛,老太太说:“先夫一生念佛,临终无疾而逝,自在往生,我因此知道念佛功德不可思议。”大师宿根深厚,听后甚为感动,深信佛法不可思议,从此便栖心净土。他在案头书写“生死事大”四个字,以警策自己精进念佛。(世间的衣食住行、财色名利是区区小事,一点都不重要,唯有生死才是大事。印光大师也在墙上书“死”字,作为对自己的警策。)后来,大师决志出家,遂作《七笔勾》,将世人特别耽著的父母、夫妻、儿孙、功名、田园、文章、宴游一笔勾销。
出家人应该看一看《七笔勾》,看大师是怎样把世人耽著的事物一笔勾销的,这对自己的修行很有帮助。在家人不一定要看,否则也许会导致很多家庭离异。因为这个教言非常殊胜,一看就能打动人心,看后很可能想选择另一条人生之路。作为有长远心的人,以出家身份修行当然很好,可是有些人机缘没有成熟,一冲动马上剃头出家,但因为没有真正看破世间,过一段时间又回到红尘,这样一生翻来覆去变很多次,不仅对佛教不利,从自身来说也没有必要。
虽然出家的功德很大,看了《佛说出家功德经》后,我也不敢说你们不要出家,但是从为佛法和自身着想,希望有些人还是要慎重。现在有些人很容易激动,只要上师一强调,马上一窝蜂地出家,可是不久又纷纷还俗。这样很不好,还是事先考虑好。尤其是有子女的人,一出家孩子就成了孤儿一样,一方面孩子很不幸,同时也会给社会带来负担。当然,如果你确实没有贪执,具有真正的出离心,那我就不说什么了。
不管在家人还是出家人,临终时都不能耽著任何事物,否则会障碍自己解脱。以前有一位上师,他去世后前往清净刹土时听到僧人们在弹奏自己的乐器,他非常贪执自己的乐器,所以回头一看,结果投生为一个恶魔。本来这位上师要前往清净刹土,可是因为心被外缘所转,结果不但没有往生,反而转为恶趣之身。可见临终的心态相当重要,所以大家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
台湾的道证法师讲过一件真实的事。出家前她在肿瘤科当医生,有一次见到一位得肺癌的老妇女,她大约六十几岁,病得相当严重,连续两个月没法躺下睡觉,一躺下就喘不过气。道证看到她很痛苦,就劝她念佛。她也很发心念,希望能够往生净土。快过年的时候,老人的病情恶化,眼看没有希望了,道证就请了一些莲友为她助念。刚开始情况还不错,莲友们出声念,她也跟着念。正在此时,一个喝醉酒的年轻人忽然闯进病房。老人一看到这个人,情绪完全变了,用手愤怒地指着他,眼睛瞪得大大的,张嘴好像要骂人的样子,就在要骂的时候断了气。原来,这个人是老人的儿子,多年前离家在外流浪,老人一想到他就特别生气,恨不得没有生他。本来老人可以在念佛中往生,可是一见到儿子就不由自主地生气,虽然房间里都是念佛的声音,可是她好像一点都听不到,根本控制不住怒气,结果在嗔心中断了气。从各方面来看,她死后肯定会堕落,不可能往生净土。
所以临终一念非常关键,今后我们如果看到即将离世的人,千万不要让他们接触不悦意的对境,要让他们眼看佛像、耳听佛号,如果在这种氛围下安静地死去,一定能往生极乐世界。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
今日开示提醒
北京时间2018年7月23日 晚19点30分-21点30分(悉尼21点30分-23点30分),索达吉堪布将传讲《胜道宝鬘论》第16课
平台直播:
新浪show:491755,491338, 491337
YY:78569736,72383501
试用平台:
【电脑】
https://www.bsasamaya.com/live-open/play.html
【手机】
http://zblive.ml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菩萨行愿品
每日箴言
我们作为修行人,务必要依止有经验的大德,并遵循他所讲的教言。那么,最有意义的教言是什么?就是修行不能从最高境界慢慢下来,必须从基础一步一步次第上去。因此,我们打好基础特别重要。
-索达吉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