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成熟了,果自然会出现,这是自然法则
比如说一个种子,如果这个种子它没有温度、没有湿度,这些都没有,把它放在一个盒子里面,几十年、几百年过去以后,它也不会发芽。一样的道理,我们人要投生,也需要这么多的因缘。但是这些因缘我们都不知道,这些因缘我们平时不了解。主要就是无明。
以上讲了十二缘起法当中最重要的四个。有了这四个,因缘就可以循环了,缘起就可以循环,可以投生了。虽然是这样,但是这个时候,这四个它们有没有思维?有没有思考?比如说我要去做什么什么,有没有这种想法呢?然后下面就讲没有这样的想法,它是一个自然的规律而已。
并不是说,种子说“我要怎么怎么样”,然后无明就说“我要怎么怎么”,都没有这样的思维。但是有了这些因和缘的时候,它的果自然就会现前,这叫作缘起。这个道理前面也讲过了,在这个上面又重新再讲一遍。
彼业亦不作念
不作念,就是它不会这么想。不会想什么呢?
我今能作种子识田
它不会想“我能够作这个种子识的田”。业是田,但是它没有这种想法。
爱亦不作念
欲望它也不会想,它不会想什么呢?
我今能润于种子之识
实际上滋润种子的是它,但是它没有这样的思维,也没有这么去想。
无明亦不作念
无明它也不会这么想,它不想什么呢?
我今能殖种子之识
我能够播下去这个种子的种子,无明会不会这么想呢?不会这么想。
彼种子识亦不作念
这个种子它也没有这种想法,什么想法呢?
我今从此众缘而生
我是从这么多的因缘当中产生的。它有这种想法吗?它也没有这样的想法。它们都没有这样的想法。虽然就是但是的意思,但是它们都没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因缘和合的时候都会出现的。
种子之识,依彼业田。
它就是田,它虽然没有这样的想法,但它是业,种子之识要依靠这个田。比如说种子它依靠土壤,然后发芽生长一样。种子之识它依靠业的田,然后就可以发芽。
及爱所润
它没有这样的想法。
无明粪壤
无明就像粪,也像土壤。
所生之处。入于母胎
所生之处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就是投生时候父母的精卵。虽然这些业、种子,它们都没有这样的思维,但是因缘和合的时候,它就会投生。入于母胎,因缘和合的时候就会入于母胎。
能生名色之芽
就像名色逐渐逐渐地成熟,名色就像稻芽一样发芽了。它们虽然没有这种想法,但是这是自然的规律,最后会这样的。
彼名色芽
以上它讲在什么呢?这以上都是在讲十二缘起当中主要的四个就决定了它下一世的轮回的方向。但是它们都没有这样思考,它为什么反反复复地提到“种子它不会这么想,烦恼也不会这么想”,它为什么一直都强调这一点呢?这就是在讲很多的外道。比如说现在的这些宗教,像基督教、天主教,在释迦牟尼佛的时候都还没有,都不存在。
但是佛出世的时候,印度已经有了很多很多的宗教,这些宗教里面的大部分宗教都承认有一个造物主的存在,造物主创造了这个世界,他创造这个世界的时候,他首先要去思考,创造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为什么要创造一个这样的世界?他去策划,他去思考,然后他就创造一个这样的世界,这个就是造物主。
佛教就说,没有这样的人去思考,也没有一个这样的神去思考策划,没有精心策划。那为什么有这些结果呢?这就是因为因缘,这些因缘和合的时候,它们没有这样的想法“我要去做什么,我要发挥什么作用,我要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它们都没有这种想法,没有这样思考,也没有这样策划。但是因缘和合的时候都会出现,这叫作自然的规律。
自然规律就是这样,不需要某一种神或者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鬼,他去思考,然后策划,然后创造,不需要这样。就像建一栋楼,首先设计院去设计,做各种各样的图,然后施工队再按图施工。过去古印度很多宗教的想法就是这样。有一个像梵天这样的神去想、去策划,然后去创造这样的世界。
佛教就不认同,佛教一直都说这些都是自然的规律。比如说它的因和缘,这些因缘都没有这样的想法,谁都没有策划什么东西,谁都没有这样去思考过。但是这些因缘在一起的时候,它的果自然就会出现,这个中间只要有它自己的因和缘就可以了,它的果就会出现的。这个当中不需要谁去思考,不需要谁去策划,不需要人或者神、鬼这样的力量参与,谁都不需要参与,只要有自然的条件成熟了,果自然就会出现,这就是自然的法则,这个就是佛教的观点。
所以西方有些人觉得佛教不是宗教,原因就是这样,因为佛教它没有说有造物主。很多的宗教,所有的一切都围绕在造物主的周围,佛教把这个核心的思想去掉了。他们心目当中对宗教的定义,佛教上面是没有的,因为一个核心的东西就是造物主,这个佛教已经取消,已经不接受了。所以有些人觉得,佛教它不是一种宗教。
在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
点击下图二维码,即可请购法宝。↓
慈诚罗珠堪布
慧灯之光系列
(图片来自网络,若涉及版权,请与平台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