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学子 >>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46课-窍诀&名词&教证 Back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46课-窍诀&名词&教证

本课窍诀


给亡人念经回向时要提到他的名字


给亡人念经回向时,最好是提到他的名字。汉地有些地方跟藏地的传统一样,每次做佛事、放焰口,都把亡人名字写在纸上,其实这很重要。有些人只在亡者刚死时,写一次名字,以后再也不写了,这样不行。即使过了很多年,你若想起他,也应该写下他的名字,交些钱请僧众念经。倘若条件具足,超度时能念他的名字是最好的……即使亡人已堕入地狱、饿鬼,倘若在人间念他的名字作回向,马上即可脱离恶趣之身。这一点,从佛经的公案、大德云游恶趣的事迹、大成就者所见的状况中,都可以了知。因此,平时给亡人念经相当重要。


要将所学内容消归自心


你们听一堂课,就要有一堂课的收获。譬如今天学了这么公案,就应以此来观察自己:“我以前造过这种罪业没有?造过的话,怎么样才能忏悔清净?今后遇到此类事情,又该如何面对?……”观察之后,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时刻谨慎、倍加小心。


没有基础的观修很危险


佛教中修任何超胜境界都需要基础,如果你没有把握好这一点,只是钻一部分的内容,每天对此冥思苦想,最后肯定会发疯的。现在有些人修行经常出问题,原因也在这里。若没有好好观“人身难得”、“轮回痛苦”,一步一步打好基础,直接抓住一块就天天观修,忙于成就,这种心行很危险,一定要注意!


不堕饿鬼道的咒语


佛陀告诉阿难:“不要害怕,我有特殊方便,可让你布施饮食给那些饿鬼及婆罗门、仙人等。往昔我做婆罗门时,曾于观世音菩萨及世间自在德力如来前,得过一咒语。以此咒语,布施过千千万万的饿鬼、婆罗门、仙人。现在你也以此自护,便可不堕入饿鬼。”然后,佛说咒曰:“纳美萨瓦达塔嘎达 阿瓦洛格得 嗡 桑巴ra桑巴ra吽。”这是《喇荣课诵集》里《烧施仪轨》的咒语。汉文《大藏经》中则是:“南无萨嚩怛他誐多 嚩噜枳帝 唵 三跋啰三跋啰吽。”若持诵此咒施食,便可不堕饿鬼。


如何施食


怎么样施食呢?先准备好一些饮食放在干净的器皿中,诵此咒语七遍作加持,洒一点水之后,将饮食置于户外,或者把它烧掉,这些烟所接触的众生都会得到利益。若能常诵此咒并供奉饮食,可令无量饿鬼皆得饱足,亦为供养百千俱胝如来。


 对别人的微小供施也应随喜


可见,无论是什么身份的人,若自愿对三宝进行供养,哪怕只有一点点,也值得随喜赞叹,而不应该挖苦、讽刺:“啊,他是个大老板,有那么多钱,怎么就拿这么一点!”不能这么讲。别人在没有吝啬的情况下,随缘拿出一点来供养,也是值得称道的。


编写师兄:定解B18

审核师兄:定解B06

档案编号B03046-定解B06-004


名词解释


南赡部洲

1、又名南阎浮提,阎浮即赡部树,此洲有此树,故名。我们所住的世界,就在这个洲。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2、旧作南阎浮提,新作南赡部洲。阎浮即赡部,乃树名也。提洲之义,此洲之地中有赡部树,遂以名洲。在须弥山南方之大海中,故曰南。

—— 《涌莲藏真》


那由他

数目字,相等与今天的亿数,亦有说为千亿的,各说不同。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心行

梵语 citta-carya。

(一)心内之作用、活动、状态、变化。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即指既无法用语言表达,亦不能以心思加以计度。有关心之活动,如自心之喜爱、喜好;《大乘起信论》说众生之心行不等,专为喜好文简义丰之文语者著起信论。

(二)心之对象。心作用所及之范围。[中论卷三观法品]

(三)心之志向、心愿、性向、决心等。[无量寿经卷上]

(四)于心所起之分别意识、妄想、计较分别。[景德传灯录卷十九、碧岩录第四十六则]

(五)心、行之合称。净土教中,安心与起行,称为他力之心行;菩提心与众多之善行(发心修行),称为自力之心行。[安乐集卷上]p1400

——《佛光大辞典》(第三版)


沙门

1、华译勤息,即勤修佛道和息诸烦恼的意思,为出家修道者的通称。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2、《俱舍论》二十四卷十六页云:论曰:诸无漏道、是沙门性;怀此道者、名曰沙门。以能勤劳息烦恼故。如契经说:以能勤劳息,除种种恶不善法,广说乃至故名沙门。异生不能。无异究竟趣涅槃故。非真沙门。

——《法相辞典(朱芾煌编)》


俱胝

梵语,数量名,有说一俱胝为十万,也有说百万千万的。 

——《土观宗派源流》


真言

真实的语言,又是神圣的语言的意思,为如来三密中之语密。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金刚语

确定不移的话。 

——《藏汉佛学词典》

无别金刚语,旧派密乘所说五语之一。一切声音言语,声响性空无二无别,是故得从二边解脱。此系耶尔迈多杰之说,即旧密派之说。 

——《藏传佛教辞典(中华佛典宝库编)》


本课教证


1、《业报差别经》:“一者身行轻恶业;二者口行轻恶业;三者意行轻恶业;四者起于多贪;五者起于恶贪;六者嫉妒;七者邪见;八者爱著资生,即便命终;九者因饥而亡;十者枯渴而死。以是十业,得饿鬼报。”(3册P25)


2、《佛说护净经》:“以不清净手,触众僧净器;以不净手,触沙门净食;以不净食,着沙门净食中;以不净食,食众僧故,后五百世中,堕饿鬼中。”(3册P30)


    编写师兄:定解B23 定解B30

审核师兄:定解B06

档案编号B03046-定解B06-003

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