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修行需要把握的第一念
备忘录【闻法轨理】
(建议在wifi环境下播放)
三殊胜实修引导
开示善用等起重要
纽西·龙多丹毕尼玛尊者 讲授
阿格旺波尊者 记录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1
一定要出现这个等起
不然修任何法都白搭
这个时代生活节奏非常快,人就像机器一样。
但我们要修行,心还是要安下来,不要那么急,前面的发心或者后面的回向都要好好做。
而且做任何事的时候,首先要把握住等起,也就是第一起动状态。
第一起动状态是说,我们要记住自己是一个修法的行者,不是世间人,因此第一念的分别一定要有。
也就是,我怎么做这件事?
最差的修法心态也是想:我要来世得利益,所以现在要好好修心。
以这个心驱使再做,就算是有最下等善的等起。如果能进一步有求解脱、求成佛、求利他的心,那就更好了。
一定要出现这个等起,不然根本没有修心的内涵,修任何法都白搭,只成为简单的惯性行为,这样修多少年也得不到利益。
这能怪法吗?
只能怪你自己的心空空洞洞,什么想也没有,什么希求也没有,这就不行。
人最重要的是内在要有一种火热的心、一种希求,如果连这个都没有,那不成了行尸走肉或者机器了吗?
因此,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注意自己的存心、起心,这就是注意等起。
万事都注重开端,前面都落空了,后面就不必说了。
我们只有用分别来决定自己的取向,不会再有另外一种决定取向的东西,所以我们只有凭着自己起一个法上的分别,来推动心入到自己以为的最具大义的道上去。
因此,我们必须首先修炼最初的发心殊胜,也就是一再调炼心,使它发起广大意乐的菩提心,这以后你再趣入法行。
一开始我们会不习惯,但不能匆匆忙忙就进去。
很多人心里什么希求、什么想法也没有,一起身就做,那跟一个简单的机器有什么差别?
我们要问自己:我是没有心的人吗?我没有目标就随便放箭吗?
如果心里什么希求也没有,那就落在无记等起所推动的缘起轨道里了。
华智仁波切说:这样无记的等起,甚至连解脱的种子也播不了。
2
如何才能进入
修道士的行列?
明白了求现世法落在非法道路,并非行者所为以后,自己开始转变方向,开始为未来长远的前途考虑,这样才能进入修道士的行列。
凡是寻求现世名利或者消除灾祸等,都是很短浅的心,基本上大多数心力都投注在求现世法里面,不可能分出多少心力用于法道。
只有舍弃了现世,才能把大多数时间投入到行持具实义的道路上,成为一个为法之士、为道之士,这才有“士”的名称,才称得上是法道上的行者,跟世间庸庸碌碌之人的想法完全不同。
如果我们心里跟世俗人没有两样,他们求名利,我们也求名利,他们想远离疾病、灾祸、现世生活的困境等,我们也只有这样的想法,那我们跟世俗人有什么差别?
无非是他没遇到佛法,用世间法来营求,我们遇到了佛法,用佛法来营求。甚至更下劣的,佛法成了我们变相谋利的工具,这就比世俗人还要下劣。
所谓善的等起,是自己已经立志于道,完全有一种跟世俗人不同的想法。
这样立了愿以后,做任何事的时候,他就有一个善的等起来发动。
等起就是在很多分别里的一种特殊的分别。
立志于行法以后,就有了一种不同于世人的分别,这个分别把持着他的心投入于法道。
由于行者立愿有大有小,所以这上面也有下中上的差别,但全都跟世俗人的心不一样。
譬如下士有一个善的分别,行法时想:为了寻求来世更长远的利益,我现在要好好行善。
这在世俗人的心里就没有,世俗人想:只有这一世,如果不能得到我的所爱、所求,那就白活一世了。为了得到它,我不惜一切代价,为了得到享乐,我应当尽数投入。
他的心一直寻求现世乐。或者现世出现不好的事,马上要避免它。
心一直著在现世极短浅的功利上面。
只要以现世为主,心里几乎都是很炽盛的烦恼和恶业。
现世是个竞争场,大家都著在这上面,拼命地想夺取,这样你的心自然流于非法道里,念念不在法上,都是在世间名利上走,这样走就非常危险,几乎都是往恶趣里奔。
况且现世这么短暂,如一场梦般,很快就到了临终,来世堕向恶趣,这就十分可怕。
3
起了这个分别
缘起上就定了往成佛的路上走
真正有深远眼光的人会开始把目标投注在来世,把现世的法全部歇下。
由于名利心薄了淡了,不再追求现世法,心就空下来、安下来了。
这时候他想:我这一世要好好地利用,一心一意走有实义的路,而只有法道才能给我利益。所以他会一心一意地行法。
就连下士也是一心想:我来世要好,现在一定要做好的行为。他会一心一意尽量地断恶修善。
这就是人天乘的行者,他立志于修善业道。
这个心一旦有了,常常都想:我要多积一点福、多做一点善,不要为了现世享乐去害人,今生多做一点来世就好,所以趁着有限的人生我要多修一点、多做一点好事、多积一点福。
样样他都愿意做,每一次做的时候,他的心里都会起这样的分别,来引动他的心投入到寻求来世利益的路上。
最初起的分别叫做等起,它一起的时候就摄着心入了轨道,而且这个等起的心引到了第二刹那以后,会一直驱使自己的心往来世得善趣义利的路上走。
等起是具有主导性的一种分别心。
我们在世俗谛里只有起一个分别,才能引着你的心往相应的路走,才入到相应的缘起里,不起分别就不可能那样进取。
任何世俗的走向全是由分别定的。
如果不由分别定,怎么来决定他是入恶趣、入善趣,往上、往下、往大乘、往小乘、往哪里走呢?那是不可能的。
譬如读书的时候,有一个心想将来当大学问家,这个分别就叫做读书的等起,它时时摄着心往求证的目标上走。
或者有人想:我最好能读到哈佛大学商科学院,以后成为一个大财团的巨子。
这个分别就是他的等起,这个等起一直让他往成为大富豪的路上走。
也就是,这种等起、分别时时起来,摄着他的心往那条缘起的路线上走。
只有世俗里的分别在分判道路。
我们要走成佛的路,就要时时注意引起“为利众生求佛果”的分别。
有了这个以后,就会想:我一切时要为了利益众生求佛果,为此我要闻法、要好好地积这个善。
这样的话,由于你起了这个分别,缘起上就定了往成佛的路上走,这就叫发心的殊胜,它超过了求现世、求来世、求一己解脱等的分别。
也就是起动点是殊胜的,方向、目标是殊胜的,唯一往无上菩提的方向走。这种等起就是我们需要把握的地方。
思考题
1、什么是无记之等起?
2、自己平时闻法、修法等时是否是这种等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