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佛性
为什么这也叫做佛性呢?因为如果没有随增佛性,没有闻思修,则我们心里虽然有一个自然佛性,但它永远都不会显现出来,所以也称此为佛性。
随增佛性就是十度,也可以归纳为六度或福慧二资粮。布施、持戒、忍辱属于福资粮,禅定和智慧是慧资粮,中间的精进属于两边。大乘佛法的所有修行,都可以归纳于六度或十度当中。只要修十度,就可以显现心的本性。
尽管心的本性从我们诞生的那一天开始,都是光明的,但它从来没有给我们带来任何好处,这就是因为我们缺少了随增佛性。下一步的工作,就需要通过随增佛性去开发自然住佛性。
三檀齐修施,尸罗离过非,
忍因端正果,精进勇勤依。
三个布施都要去修,持戒也很清净,远离一切罪过,并修持忍辱,就能得到正确的果。另外,还要勇猛、勤奋地依靠精进,对正法饶有兴趣,不能懒惰懈怠。
“檀”是梵文 dana(檀那)音译的简写,汉译为布施。三檀,即三种布施方式: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
“尸罗”是梵文 Sila(尸怛罗)音译的简写,汉译为清凉或戒律。
静虑令心止,般若用无疑,
愿兼方便力,安住胜菩提。
静虑或禅定可以制止人的念头,让心平静下来。利用了般若智慧以后,就没有任何怀疑了。就这样以十度的方法安住于胜妙菩提。
前面的六个,叫做六度。后面的四度——愿、方便、力与智慧(汉文版中,智慧一词没有表述出来),总共是十度。“愿”是指菩萨的心愿;“方便”是指菩萨的福资粮;“力”是指菩萨修行的力量;“智慧”,与六度中的“般若”虽然都是指智慧,但在藏文里面,这两个名词有点不一样, 十度中的智慧叫做“也西”,主要是指世俗谛方面,譬如精通佛的了义与不了义等思想的智慧;六度中的叫做“西绕”,主要是指证悟空性、光明方面的智慧。在《入中论》与弥勒菩萨的《经庄严论》里面,把十度讲得很清楚,若想了解得深广一些,可以看这些论典。
菩提难妄执,真空生灭无,
了达空本性,二相亦非有。
菩提不容易存在妄执,真空是没有生灭的,了达空的本性以后,能取、所取、上、下、高、低等二相都不存在。
官方网站:huidengzhiguang.com
慧灯之光公众号 : HDZGGW
新浪微博:慈诚罗珠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