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佛网 >> 没有必要依靠善法来造恶业! Back

没有必要依靠善法来造恶业!

善巧具信已,即当常修善,

众善己应为,谁亦不仰仗。

每个人都想变成一个好修行人,但很多人在修行过程中,往往不知道该怎么修。在这里,寂天论师给我们一个答复:首先,不管修什么法一定要善巧,也就是说,善于精通其中法要。比如你要修本尊,就应懂得本尊到底怎么修,发什么样的心,中间怎么观想,最后怎么回向,对所有的道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做善巧,也叫做精通修法。如果没有精通修法,则很容易变成颠倒修。

乔美仁波切在《山法》里有一个公案:藏地有位大师特别喜欢发财,他为此而精进修持本尊,终于获得成就。他依靠本尊的加持,去汉地弘扬佛法时成了国师,皇帝供养他大量的金银财宝,他非常欢喜,高兴地返回藏地。回来以后,他对这些财物特别执著,死后也变成鬼神一直守护着,任何人都不敢碰,不敢摸。后来人们实在没办法,就把他的茶叶、金银财宝全部堆在一个山洞里,看都不敢看。

《文殊根本续》中也记载道:以前有一位婆罗门大臣,他手下的好多人舍弃他去投靠别人。他恼怒万分,拼命地修大威德,最终获得成就,依靠降伏的力量,残忍地杀了很多人。以此罪业,他悲惨地堕入地狱,受了无量时日的痛苦。后来从中解脱转生为人,被大威德本尊慈悲摄受。可见,不管是修什么善法,如果发心不对,为了财产、为了害人,这样不但对众生和自己没有利益,反而害了自己。

因此,修法务必要以正确见解来摄持。乔美仁波切也说了:“若以菩提心和空性见来摄持,修任何法都不会误入歧途。”空性见犹如宝剑,能将所有的实执砍断;菩提心可使自私自利全部消于法界,一切修法都是为了众生而修。倘若为了众生而修,且没有实执,那修行肯定百分之百正确。所以乔美仁波切再三要求,我们修持的时候,一定要具足菩提心和空性见,这就是“善巧”。

其次,对所修法门应该有信心,否则修行也不一定成功。世间上的人搞生意、投资项目,首先都要了解方案,对所做之事有一定把握,然后就会产生信心,做下去应该有成功的机会。倘若没有一点信心,连世间的事情也做不成,更何况是佛法的修行了。所以,不管修持空性法门,还是闻思大乘佛法,都要有一种信心,这是非常关键的。

现在许多人在信心上还是有一定的问题。昨天我在讲《二规教言论》时,看见六七个人没有带法本,不看书,觉得这不像一个听法者的行为,心里有点不高兴。应该来讲,听法者有自己的一种威仪,我以前在任何上师面前听受佛法,不看书的情况绝对没有。虽然《二规教言论》比其他法简单,这一点我也承认,但是再怎么简单,有些道友也不一定能背得下来。我在这里辛辛苦苦宣讲,用尽所有的时间和精力,一心一意想帮助你们,就算我讲得再不好,里面也有部分价值,假如书都不看,恐怕对你们也不一定有利。从世间而言,不管在哪个学校里,不看书的学生可能连小学也无法毕业。何况我们学的是佛法,不论内容还是字句,应该说远远超过了世间知识。所以,有些人对佛法的信心、态度不太好,不太好的话,佛陀在佛经中也说了,在他们面前不能传授佛法。

现在你们学佛的条件相当好,我在这里辛辛苦苦地讲,讲完以后下面的人辛辛苦苦地整理出来,印成资料再发下去,你们只要看就可以了。我原来听法的时候并不是这样,当时很多条件都不具足,上师如果要传法,我翻山越岭到处去找书。记得有一次,上师如意宝要讲一部中观论典——麦彭仁波切与萨格西的《辩论书》,当时他老人家宣布再过两天以后讲,我那时刚来学院一两年,听后心里非常高兴,觉得得到这个传承特别好,于是在全学院上上下下到处找书。那时候,大多数道友我都不熟悉,有些人虽然熟悉,但也只有一本,没办法借到。本来想借书抄下来,但看了一下,有四五百页,根本来不及。中午我能见到上师,就到上师面前去了,当时心里很害怕,但想这么重要的事情,没有书也不行,于是就硬着头皮求上师:“我整个学院都找了,实在是找不到,您看怎么办?”上师说:“我也只有一本。但在洛若寺,我有个亲戚叫才让敦珠,他那里可能有一本,你自己去一下,说是我让你去的,看他有没有。”我听到以后非常高兴,学院离洛若寺要走一两个小时,我没有吃午饭就直接去了。到了那里以后,他老人家也非常慈悲,翻了很多书,到下午的时候,我们才找到,然后我就带回来。回来以后天都黑了,走了这么远的路,身体很累,一天也没有吃到饭,但觉得第二天总算有书了,好像什么事情都解决了,心里感到非常满足。

不仅仅是这一次,经过这么多年,我昨天观察自己:我学法的时候,跟你们现在学法完全是不相同的,一个是条件不相同,你们的条件可能太好了,另外,人的信心好像也不相同。一般来讲,我遇到任何法,不管简单的还是难的,上师在讲的时候,我一个字一个字在看。几十年来上师所传授的法,每个法本里都有很多笔记,遇到科判的时候,我就用彩笔勾一下,上师所讲的重要内容,用铅笔或其他笔来做注释。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不像你们有些人,第一天听课时,顺便拿笔写一下,过两天就再也看不到了。甚至极少数的人一边听课,一边拿念珠念咒,或者在那里一直打坐。听说外面的一些居士,在学《入行论》的时候也是这样,有些在练气功,有些在打坐,有些在说话……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如果是这样,那这些人最好不要听课了。现在条件太好了,我们把法本送到你门口,光盘全部为你准备好,若还不愿意听的话,这说明你对佛法根本没有信心,你不是所化之器!

试想,在国外听一堂课要花多少钱?学世间上的垃圾学问,花多少钱才能进学校?教科书、教学费用是多少钱?但我们这里,一方面是为了给大家提供方便,一方面也是担心有些人经济条件不足,想尽办法给你们提供条件学佛。可是,有些人好像根本没有珍惜之心。

我想佛法并不是这样学的,连书都没有,怎么学得会呢?昨天我看到的那几个人,并不是没有书,应该是有书,只不过觉得以前听过,就不重视这部法,甚至有人在听的时候,一直闭着眼睛。第一天是这样,我想他可能把书忘了,算了;第二天也是如此;第三天的时候,我实在忍不住了。本来这是小事,我也不可能斤斤计较,但有时候觉得,若对法这样没有信心,住在这里也没有多大意义。听说你们有些道友,听其他法师讲课时也根本不拿书,如果有这种情况,从今天以后,对不起,你不要再去听课了。连书都不拿,说明你肯定对佛法没有信心!

具有超凡智慧的人,在座恐怕是没有的,以前上师如意宝讲法时,不管以前听过多少次,所有的堪布都拿着书,讲一句就看一句。我们这里有些人,连最基本的闻法规矩都不懂,外面的人不懂,因为他们没有受过这方面的教育,就像农民到大学讲堂里听课一样,再怎么样也情有可原。但我们有些人已经学习好多年了,以这样的态度闻法,对自己不一定是有利的。说实话,有时候看到这些人,我觉得他们特别可怜,所谓的佛法不是这样来接受的,不要说佛法,世间知识若没有一定的信心,也是根本得不到。

因此,在传讲《入行论》的过程中,我不愿意让各种各样的人进来。真正想学的人,应该按照我们的条件如理如法去修持。如果这么好的条件还不知足,经常讨价还价,还要给我们施加压力,这样的话,你还是不要学了,没有必要依靠善法来造恶业!

不管对什么样的法,信心和态度非常重要。有些人在听课的过程中,不知道在想什么,也不知道在做什么,这是不允许的!听法有听法的要求和规则,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佛法肯定是不能接受的。要知道,佛法极为深奥,聚精会神地听,有些钝根者还不一定听得懂,更何况你三心二意、东看西看,以这种态度想得到佛法的利益,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假如你真的想学习佛法,行为上、态度上要对佛法和三宝有一种信心,有一种尊敬,这样才能对自相续有利。

以上讲了善巧、信心,具足这两个条件后,还应当恒常地修持,如果今天修明天不修,这样也无法成功。所以《华严经》中说:“应于一切时,勇猛大精进。”修行是长期的事业,长久努力方有所成,如果一两天内听上师、道友的劝告精进修行,过了以后,恶习又恢复到原来状态,这种一暴十寒的修行也没有用。

“众善己应为,谁亦不仰仗。”有了这三种条件之后(善巧、信心、恒常),自己应尽心尽力修持对自他有利的善法,一切事情独立而为,不要依赖其他任何人。在《大集经》中说:“菩萨独自披上无上菩提心的精进铠甲。”《经庄严论》中也说:“发菩提心的大乘菩萨,利益众生是他的职责,如果别人劝他去饶益众生,那是值得惭愧的事情。”因此,菩萨应该自觉、主动地度化众生,行持善法,不必要他人来劝导。如果经常依赖他人督促,就像牦牛不走要用鞭子打一样,过几天就要说一次,这并不是发菩提心者的行为,永远都依靠别人是不可能的。

当然,刚开始的时候,依赖上师和道友的帮助应该可以,但如果一没有人劝,自己的信心和修行就全部退了,那是不合理的。真正行持善法的高僧大德们绝不是这样。以前阿底峡尊者为了积累资粮,每天都精进调和土粉做小擦擦佛塔。众眷属对他说:“您是一位伟大的上师,整天摆弄土粉不但别人会讥笑,而且您也很辛苦,不如让我们来做吧!”尊者说:“你们在说什么?难道我所吃的食物,你们也替我吃吗?”汉地的百丈禅师也是如此,他每日除了领众修行外,为积累资粮、遣除罪障,必亲自带领大众劳动,上山担柴、下田种地。后来,百丈禅师年纪大了,弟子们不忍心让年迈的师父做这种粗重工作,恳请他不要随众劳动,但百丈禅师不肯,坚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弟子们阻止不了禅师的决心,只好将他所用的锄头等工具藏起来。百丈禅师无奈,只好用绝食来抗议,最后弟子们没办法,只好将工具又还给他,让他按自己的规矩做。

以前的高僧大德,别人不让他行持善法,他也不听,依旧我行我素。而现在有些人,就像我刚才所说的,行为看起来很不如法,可能出家也时间不长,只不过衣服变了、没有头发而已,很多习气实际上跟在家一样,一点都没有改变。而有些在家人,虽然有三宝弟子的名号,也参加了菩提学会,这个小组、那个小组,但他的性格、行为以及原来的邪知邪见根本没有变。如果永远这样下去,学佛好像也没有多大意义。毕竟上师不可能每天都盯着你,每天都督促你,非要这样才听得下去的话,学佛也是不长久的。

《格言宝藏论释》中有一个公案:从前,有两只天鹅和一只乌龟共同生活在一个悦意的池塘里。一年夏季,水池即将干涸,两只天鹅商量飞往别的湖泊去,乌龟要求带它一起去,方法是两只天鹅各衔木棒两端,乌龟口含木棒中间,这样随它们一起飞。当飞到一个城市上空时,很多小孩看见后,拍手大喊:“天鹅天鹅真聪明,带着乌龟天上飞……”乌龟感到万分委屈,觉得这个“飞行”主意是自己想出来的,怎么归功于天鹅呢?但不敢张口分辩,只好忍气吞声。到了另一个城市上空,又被一群小孩看见,边跳边喊,称赞天鹅聪明。乌龟再也忍不住了,不顾一切地张口大喊:“这个聪明的主意,是我乌龟想出来的!”随着喊声,它飞落直下,掉在地上摔死了。

所以,始终依靠他人的话,那跟乌龟没什么差别,终有一天会遭殃的。同样,我们修持善法也好,做世间上的事业也好,如果天天依靠别人来护持,那也是不可能的。自己应该学会长大,并意识到:“我已经发了菩提心,应该自觉、积极地帮助众生,行持善法,该做的事情必须做,不能一直这样推!”

摘自《入行论广解》第六十四课

欢迎关注智悲佛网微信 :微信号 zhibeif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