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演讲】外在的财富不可依赖
本来,对于人来讲,外财富和内财富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在现实中,人们往往忽略了内财富,只重视外财富。这种片面的财富观不仅没有给人们带来幸福,反而导致了极大的不幸。
托尔斯泰讲过一个故事:从前,俄国有一个地主,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收购土地。有一次,他听说在南方有大片沃土,只要给当地族长一小袋黄金,就能获得一天脚程所围绕的土地。于是他到了南方,找到当地的族长,谈妥了以黄金换土地。第二天一早,他就在原野上狂奔起来,为了圈到更多的土地,他一直不肯休息,最终活活累死了……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到,对物质的过分追求,给自己带来的,很可能是灾难。
相反,如果一个人精神上很充实,即使生活简单朴素,也会拥有内在的宁静和幸福。唐代有一个庞蕴居士,这是一位开悟的大修行人,他曾将万贯家财沉入湘江,并说了这样一个偈颂:“世人多重金,我爱刹那静,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
遗憾的是,现代人将价值观完全建立在物质上,一直在拼命追求物质。然而,随着占有的东西越来越多,幸福却离自己越来越远:小时候,逢年过节才能穿一件新衣服,吃一顿美餐,可是内心非常快乐;后来,物质条件极大丰富了,浑身上下都是名牌,美味佳肴随便享用,内心却没有快乐可言。
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物质享受当作生活目的,这叫做‘猪圈理想’。”他的话很有道理。我们知道,猪除了吃饱喝足以外,再没有其他追求了,如果人除了物质的希求外,没有任何精神追求,跟猪就没什么区别了。
佛法中有一句名言——有漏皆苦,也就是说,物质享受带来有漏安乐,并非真正的快乐。因此,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应该超越对饮食男女的耽执,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退而言之,即使不谈精神层面的东西,仅从这个世界的实际情况来说,对物质享受的过度追求,也是不现实的。圣雄甘地说:“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有些未来学家认为,如果全世界都达到美国的生活水平,20个地球的资源都不够。
现在中国有1亿辆汽车,这已给交通造成了极大压力,在许多城市,堵车成了家常便饭。假如中国达到美国的标准——平均每两个人有一辆车,全中国要有7亿辆车。试想:这会给交通带来多大压力?会消耗多少资源?会造成多大的污染?
摘自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演讲
今日开示提醒
北京时间2018年6月25日 晚19点30分-21点30分(悉尼21点30分-23点30分),索达吉堪布将传讲《维摩诘经》第112课
平台直播:
新浪show:491755,491338, 491337
YY:78569736,72383501
试用平台:
【电脑】
https://www.bsasamaya.com/live-open/play.html
【手机】
http://zblive.ml
本月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