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一脉心香 >> 索达吉堪布:苦修十六年加行 圆寂后烧出了许多罕见舍利 Back

索达吉堪布:苦修十六年加行 圆寂后烧出了许多罕见舍利

索达吉堪布 一脉心香 2015-09-28

下面学习《大圆满前行》中的不共加行。

不共内加行

不共的定义

所谓的不共,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与小乘不共。小乘经论中只讲了人身难得、寿命无常、业因果、轮回过患的观修,却没有提及为一切众生而皈依、发心、积资净障、修往生法等大乘不共修法。

二、与汉传、南传佛教不共。只有在藏传佛教的教言中,才着重强调了修持不共加行。

三、与藏地格鲁、萨迦、噶举、觉囊等派不共。各大教派的加行虽然大体上相同,但各自传承上师的教言、特法有所差别,以下修法是宁玛派独有的窍诀,所以称之为不共。

◎ 藏传各派的不共加行

不共加行的具体修法,藏传佛教各派说法不一。比如,萨迦派、噶举派强调修四加行,即皈依、顶礼、百字明、供曼茶罗,没有提到发心、上师瑜伽;格鲁派强调九加行,前五项与宁玛派的不共加行一样,此外还要加上金刚空行火供、三昧耶金刚、做小佛像、供水;还有些教派强调六加行……尽管各派分法不同,但大致修行并无二致。

在我们宁玛派中,按照宁提大圆满前行的观点,上师瑜伽若不与顶礼合修,而是单独计算的话,可以说是六加行,即皈依十万、顶礼十万、发心十万、百字明十万、供曼茶十万、上师瑜伽一千万莲师心咒;如果与顶礼合修,则算是五加行。

其实不管哪个教派,加行修法都基本一样,只有小部分不同。例如,皈依都是为一切众生皈依三宝;发心都是为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佛果而发心;积资净障、上师瑜伽也基本上相同,只不过所观想的传承祖师、皈依境以及祈祷文,各大教派有所差异;还有供曼茶罗,也有五堆、七堆、三十七堆等不同窍诀。

◎ 修不共加行的要求

无论修哪个教派的不共加行,只有当心获得一种证量或达到一个定量,才可以说圆满了加行。否则,光是完成一个数量,自心却没有得到任何调伏,那还算不上是圆满。因此,从现在开始,大家在修不共加行时,一定要特别特别认真。

不共加行的基础,是前面所讲的四种厌世心,再加上依止善知识这五个引导。当然,所谓的修行次第,并不是前面的要全部修圆满了,才可以修后面的。如果真是这样,那根基差的人一辈子都修不好人身难得,如此一来,他就始终没机会往上修了。其实真正的次第,是指前面的人身难得、寿命无常不管哪一个引导,都要尽量地修,要达到一定境界,然后再往上修,这才是最关键的。

今天开始讲不共加行,我本人而言非常欢喜。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汉地,虽说修大乘皈依、发心的人很多,积资净障的人也不少,可许多人只是名相上的皈依、表面上的发心,对其真正的内涵却一无所知。而这部《前行》,将皈依、发心等讲得特别细致,大家有机会学修的话,多多少少都会了知它的内容,之后再去进一步修持,这样才会得到真实的利益。

如今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大家有了这样的学习机会,理应有种难得之心,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依人,而要依法。如果是依人的话,我自己各方面功德欠缺,法相确实不具足,这也不是故作谦虚。但你们所学习的佛法,绝对是纯洁无垢的,完全可令你得到不同程度的超世功德。所以,尽管我本人微不足道,但自己所传讲的法,绝不会障碍道友们的境界。

这次的不共加行,每个人一定要好好学习,同时要从质量上完成。若实在不能保证质量,也应按照传承祖师的要求,尽量圆满规定的数量。听说尼泊尔有位格鲁派的衮却格西,他在喜马拉雅山苦修了十六年,与野兽同住,以至于刚被山下村民发现时,被认为是野人,这与米拉日巴当年的经历有几分相似。他在自己一生中,顶礼修了150万,供曼茶修了120万,皈依发心修了80万……所修加行的量特别特别多,2001年圆寂后,烧出了许许多多罕见的舍利。我以前看过那些照片,确实感到十分稀有,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的许多信徒,也有因此而皈依三宝的。

所以,一个人相续中若真正有了佛法基础,自然而然会产生无比的功德和境界,有了这些以后,无数人也不得不信奉他。当然,这些成就,跟自己的信心和三宝的加持连在一起,大家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

下面开始讲不共加行,每个人应当以欢喜心来听受这些甚深法要。

首先,作者结合本品的内容,以偈颂的方式顶礼根本上师:

以外皈依顶戴三宝尊,以内皈依成就三根本,

以密皈依现前三身者,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华智仁波切的上师如来芽尊者,具足什么样的功德呢?外皈依以恭敬心顶戴佛、法、僧三宝;内皈依成就了上师、本尊、空行三根本;密皈依则现前了法、报、化三身。这样的上师在三界中无与伦比,华智仁波切于其足下恭恭敬敬地顶礼。

米拉日巴尊者的《道歌集》中也讲过:佛陀、正法与僧宝,此三外之皈依境……上师、本尊与空行,此三内之皈依境……气、脉、明点三精要,此三皈依密境也……显现、空寂与无别,此三了义皈依境……若欲脱离无边苦,应以身心作皈依,全体交付三宝尊!

这里作者从外内密三方面,赞叹了自己的根本上师。在座各位也有不同的传承上师,他们显现上虽然不同,有些示现为智者相,有些示现为一般修行人的形象,但实际上都是诸佛菩萨的化现。这一点,前面讲依止善知识时也分析过。因此,大家对所有的传承上师,最好能拥有不偏袒的信心。

有些出家人或居士对任何上师都有欢喜心、恭敬心,这样很好。而有些人的心态不是如此,他非要把上师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认为上师只是我一个人的,见别人对上师起欢喜心恭敬顶礼,就生起嫉恨、矛盾等不良心态,这是不应该的。就像作为佛教徒,谁都可以祈祷顶礼释迦牟尼佛,而不会把释迦牟尼佛当成自己的私有物;或者像天上的太阳和月亮,它可以照耀整个世界,对此谁都可以生欢喜心,而不能将其据为己有。同样,只要是真正的善知识,人人都可以恭敬依止,对他产生欢喜心,这个道理我们应该要明白。

尤其是对自己有无比法恩的以根本上师为主的传承上师,以及虽不曾给自己传法但住于世间的许多大德,都是值得我们皈依的对境。对于他们,理应以欢喜心和清净心来恭敬顶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