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好不容易赚到的钱,一定要好好投资!
不论在哪里,
佛陀加持你
点击蓝字,开卷有益
如是诸观行,所积一切善,
以彼愿消除,有情一切苦。
乃至众生疾,尚未疗愈前,
愿为医与药,并作看护士。
盼天降食雨,解除饥渴难,
于彼灾荒劫,愿成充饥食。
为济贫困者,愿成无尽藏,
愿诸资生物,悉现彼等前。
颂词
今日
如是诸观行,所积一切善,
以彼愿消除,有情一切苦。
上师讲记
以上学习了供养、顶礼、皈依、忏悔、随喜等善举,观想将这些善根全部回向给所有众生,但愿他们获得无比的快乐,暂时得到人天福报、健康无病等利益,最终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的菩提果位。
以前上师如意宝在讲《文殊大圆满》时说过:“我们的回向就是愿众生获得佛果,这是最究竟的目标,在此之前让众生获得各自所求,只是暂时的回向。诸佛菩萨的回向都可包括在《普贤行愿品》的十大愿当中,这十大愿归纳起来,就是愿佛法兴盛、众生获得快乐。此乃回向的所有内容。”
我们平时所做的善根应该回向给一切众生,并心里观想:以此善根,愿众生获得快乐、佛法兴盛。这两个问题大家不能忘记,如果这样回向,无量的众生肯定能得到真实利益,这就是佛菩萨不共的加持、功德和威力。
回向的功德是相当大的,
作回向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超度亡人的过程中,回向对其有不可思议的利益。关于这点,佛经中有一个公案:
没有回向,善根很容易被摧毁
通过这个公案可以看出,回向的功德是相当大的,假如我们平时做的善根没有回向,就像《宝箧经》中所讲,一旦相续中生起恶念,这些善根是很容易被摧毁的。
上师如意宝也经常在课堂上说:“我们所做的善根一定要回向,否则一刹那的嗔念就会毁坏所有的善根。如果立即回向于菩提,乃至获得佛果之前,这些善根永远也不会耗尽,并且蒸蒸日上、不断增长。”
这就是我们传承上师的教言,因此大家行持任何善法时,一定要记得回向!
未来的善根也可以回向。
不仅已做的善根可以回向,根据《华严经》中所述,经中说:“众生一切善,过去现未来,回向普贤地,悉皆获妙善。”意思就是说,众生所做的一切善根,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的,都可以回向给菩萨地,若能如此,所获的善妙功德无法言说。
从这个角度来讲,未来的善根也可以回向。关于这一问题,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也有一些宣说(《宝鬘论》宣讲了发愿和回向的很多道理),对此喇拉曲智仁波切解释道:“未来的善根可以回向,就如同有些人未来会获得一些财物,现在可以发愿与某人共享,这并不是不现实的事情,而是可以实现的,同样,回向未来的善根也是如此。”
回向的方法大家一定要懂得
既然回向在大乘佛法中如此重要,那么,回向的方法大家一定要懂得。在回向的时候,不能将善根执为实有,而应以如梦如幻的智慧来摄持。《中般若经》云:“须菩提,当以诸法如梦如幻、善根亦如梦如幻之方式而作回向。”假如对善根、对所回向的众生耽执为实有或特别贪执,这种回向是不究竟的。《般若摄颂》云:“佛说如食杂毒食,缘于白法亦复然。”所以佛陀告诉我们,就像在食物中掺毒一样,若执著白法为实有,其危害也是同样。
回向可以理解为“用于”。
我们所有的人,不管是听法也好,讲经也好,积累任何善根都应该让它有意义,就像一个工人好不容易赚了点钱,应该将它用在关键的地方。
当然,所谓的回向,许多大德有不同的解释方法,有些说是“布施”,有些说是“赐给”,但我认为应该是“用于”,
也就是把这些善根用在哪些地方,
是人天福报上,
还是利益众生上,
或是自己升官发财上?
就像那个工人把赚来的钱
是给亲友子女买衣服玩具,
还是给自己买一些饮食,
或是买摇头丸到舞厅里过一种精神病的生活?
回向也是同样,有些人把善根用于利益一切众生,有些人只想自己获得快乐,有些人把善根用来损害冤敌,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回向可以理解为“用于”。
所念的回向文
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说,一定要用一地以上菩萨所说的成实语,不是随随便便做的一般回向文。
要么是佛经中的,要么是真正一地以上圣者造的,比如念诵《普贤行愿品》,或是昔日世尊转为慈力王以自己血肉布施罗刹时所诵的回向文: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有海诸有情。”
因此,回向的意义非常重大,大家知道了以后,在实际行动中务必要行持,将每天所做的善根转为菩提之因,千万不要随便浪费了!
智诚堪布
辅导
回向是把种种福德善根给予众生的意思,可以这样直观理解,把我们所修的善根布施给众生、施予众生。
为什么要回向?
因为我们所修的善根属于无记法,这个无记并不是善恶的无记,而是说它没有定性。如果用于出世间方面,它就会向出世间的方面去发展,如果用于其他的方面,它就会朝其他的方面发展,关键看我们怎么去使用这个善根。
善根回向的修法是很重要的,善根应该用于最关键的地方。对我们来说最关键的地方,就是解脱或者利益众生,或为了利益众生往生极乐世界。从这个角度讲回向是很重要的,善根本身是无记的,你不回向,这个无记的善根不一定成熟,但并不是不回向就一定不成熟,里面有不确定因素。既然是“用于”,也可以把善根用于邪的方面,就是邪回向。
邪回向的后果
在《藏传净土法》的注释中有个例子:
以前有个修行者,他一辈子闭关,念了七亿遍马哈嘎啦的心咒,这个老僧人在世的时候很软弱,经常受到很多人的欺负,敢怒不敢言,他念了七亿遍的心咒,后来回向的时候说,愿念心咒的功德成熟,我下一世成为一个很有力量的君王,让所有的人,人见人怕。后来这个愿力成熟了,他转生为一个暴君,杀害了很多众生及高僧大德,拆了很多寺庙。
这就属于邪回向,把善根用于邪恶方面了,它也会成熟的。比如钱,你可以用去吸毒,也可以用于放生,看你怎么用。所以回向必须要善回向,不回向也不对。如果不回向,以后生起了嗔恨心、生起了烦恼,产生了炫耀的心态,善根就会被摧毁。如果邪回向,善根就直接用在了不好的方面,如果善回向,善根会用于修法方面。善根回向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如是诸观行”:“如是”就是承接前文,
“诸观行所积一切善”,就是前面从供养、顶礼、皈依、忏悔等等,一直到请佛不涅槃之间的七个修法,从第一个到第七个修法,积累了很多善根,回向本身也有善根,可以把回向也包含进来,就是指前面所积累的一切善根。
用于哪方面呢?“以彼愿消除,有情一切苦”:
“以彼”是以前面所提到的一切善根,
愿这一切善根能够消除有情的一切痛苦——从身体到心的痛苦,可以说从苦苦、变苦、行苦、生老病死苦、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不欲临苦到五蕴的苦,以及地狱的苦、旁生的苦、饿鬼的苦、人的苦、天人的苦、阿修罗的苦,愿所有众生的痛苦完全消除,愿众生的苦果消除了,苦因消除了,愿众生都能获得最究竟的觉悟。
回向的原则就是:
心胸越广大,获得的功德就越多。
越是有空性智慧的摄持,它就越清净,
如果回向的时候过于狭隘,就可惜了这个善根,本来它可以在更大的方面更快成熟,但是因为我们心胸狭隘的缘故,局限了它。它本来也可以很清净,但是我们有三轮执著的缘故,没办法变得很清净而是有所染污,所以关键看我们怎么样去回向。
当然我们通过不断学习,心量会逐渐、逐渐地开阔,我们会更加自如地回向给一切众生。当我们学习空性、有了空性正见之后,我们也能够更加自如地在空性智慧的摄受下,没有执著地去回向。
以上是总回向、回向的必要性,需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回向。
未
完
待
续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具德上师加持入心间
不偏众生普降大法雨
三学之藏索朗达吉尊
祈请身寿不变久住世
愿以发心皓月之光明
五浊黑暗消于法界中
一起学中观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去。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
点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