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慧眼看教育(二十八) Back

慧眼看教育(二十八)



慧眼看教育



仁波切曾说:

他没有别的伏藏法,

大学演讲系列就是他的伏藏法。




学校教育之

仁爱教育






现在许多人在学校所受的教育、所读的书,长大后在社会几乎用不上,而且由于缺乏人格和道德的培养,到了工作岗位之后,成天为金钱而四处奔波、为地位而不断忙碌,结果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唯一就是痛苦折磨。


因此,不管是什么样的学校,都应发挥它的教育作用,让青少年从小有一种仁爱的观念,时时培养他们助人为乐的意识,以慈悲心来行持一切善举。


——节选自《关于慈善的思考》,2010年6月20日第四届“国际公益慈善论坛”演讲



学校教育之

利他教育




作为大学生,身上肩负着整个人类、整个社会的未来。国外有些国家对小孩子教育时,刚开始会告诉他们:“人类未来的希望在你身上。”以警策这些孩子要行为如法。同样,你们北京大学的学生们,也要经常这样提醒自己。且不说佛教中特别甚深的空性、如来藏的境界,仅仅是帮助众生、利益他人的美德你具不具足,每个人也应好好观察一下。


记得爱因斯坦说过:“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是以别人的劳动为基础,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到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我也相信,简单淳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


可是,现在的大学生、公务员、老师、医生,一生的行为都为了自己,这很令人感到悲哀。当然,这种现象也跟如今的教育有关,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为了财富、地位、名声而奋斗”的思想,那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只能是所有人都自私自利,口头上虽然提倡和谐社会,但实际上却唯利是图、言行相违。


要想转变这种风气,大家理应从自我做起,一点一滴培养利他的菩提心。我学习大乘佛教这么长时间了,其实大乘的教义归根结底,就是“利他”二字,除此之外,再没有更甚深的法了。要知道,藏地、汉地的佛教都属于大乘,但如果没有利他心,所谓的“大乘”只是徒有虚名而已。尽管空性、如来藏的教义非常殊胜,有缘分、有信心的人去研究也可以,但你若没有专业性的指导,光是随便看一两本书,则很难通达其中密意。


因此,我们作为修行人,如今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要培养利他心。甚至,就算你不是佛教徒,只是一个高等学校的老师或学生,利他心也必不可少。


当你们这些学生毕业离开校门时,当老师们摄受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时,若能始终存有一颗利他心,那做什么事都是有意义的。


——节选自佛教空性观》,2010年6月24日北京大学哲学系演讲





学校教育

之道德教育




问:我以前是复旦大学的研究生,现在做老师。我知道您讲过《弟子规》,但有些人认为,学了佛的人不需要学这些,因为人生是无常的,没有那么多时间。请问这种说法对吗?


答:作为学习佛法的人,虽然要观无我、无常,但世间名言中做人的教言准则也不可缺少。对我而言,觉得汉地的《弟子规》非常殊胜,殊胜在何处呢?对我们为人处世、接人待物有非常大的帮助。现在很多高等学校的教科书,都缺少道德教育,而通过学习它,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


有些人口口声声说一切皆空、一切无常,但其实他散乱的时间特别多,说没有时间学《弟子规》,恐怕也只是一种借口而已。


对我来讲,这么好的论典,不但给很多有缘者传讲过,同时还将它翻译成藏文,藏地很多老师、学生学了以后,都感到受益匪浅。


——节选自《佛教眼中的物质世界》,2011年3月11日上海复旦大学演讲






排版 | 一心一意

图片 | 一心一意



求学足迹

分享上师的金刚语

        愿您得到殊胜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