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学子 >> 学习笔记 |《亲友书》第08课 Back

学习笔记 |《亲友书》第08课

讲解笔记

编辑:定解E02

审核:定解E04

          定解E01


科判



本课重点


1.必须杜绝六种不善的行为。此等六法是导致恶趣果报之因,今生中也是名声扫地之因。

2.了知对治贪执财富的功德。

3.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让人得以满足的才能称为“财富”。知足少欲是最为殊胜、无与伦比的,因此应该恒常知足少欲。

4.了知未对治贪执财产的过患。

5.“财富”的含义,学习如何取舍财富。

6.在家人,如何舍取妻子。


脉络展开



壬二、别说断除无义琐事:

赌博以及看聚会,懒惰依附恶劣友,

饮酒夜晚入村落,断毁名誉之六法。


1.释义 

龙猛菩萨总结了即生中毁坏自己名声、来世毁坏善根而堕入恶趣的六法:赌博、看聚会、懒惰、依止恶友、饮酒、夜晚入村落。此等相当于导致恶趣果报之因,今生中也是名声扫地之因,因此务必杜绝此六种行为。


2.总说不善六法 

① 要当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必须杜绝这些行为。

② 这些教言特别殊胜,没有人再能超过龙猛菩萨了。无论是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龙猛菩萨都被誉为“第二大佛陀”,对佛教贡献非常大,并获得了圣者果位。大家要牢记龙猛菩萨的这些教言,对毁坏名声的六法要一一详细观察,并且在实际行动中去行持。

【相关教言】《二规教言论》中说:“白昼饮酒赌博等,沉迷损害名誉法,夜间唯作不净行,此等亦是无愧者。”


3.上师开示 

① 赌博:现在人下棋、打麻将、赌博等;

假如一个修行人常去赌场,肯定会遭人非议,招致各种各样的毁谤。

② 看聚会:即是看电影、看娱乐活动、看体育盛会之类,在家看电视也包括在内。

众人聚会的地方,对修行人极不适合。

【相关教证】华智仁波切在《自我教言》中说:“不可去处有三种:怨仇争处不可去,众人聚处不可去,玩乐之处不可去。”

③ 懒惰:对佛法或者世间法不精进,懒洋洋的,什么事都不想做,最终一无所成。我们修行人一定要精进,任何功德皆随精进而生。

公案:《大师在喜马拉雅山》中描述了一个96岁的修行人,她晚上从不躺下睡觉,别人问她:“您为什么不用睡觉?”她说:“喜欢瑜伽三昧的人,为什么要睡得像猪一样?”

④ 依止恶友:所有的危害中,恶友的危害最大。我们要恒常远离恶友、依止善友。依止善友的话,传承上师们的教言中说,祈祷佛陀非常重要。否则,犹如吉祥草放在淤泥中,逐渐会被染污。

【相关教证】

A.阿底峡尊者说:“世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恶友。”

B.《毗奈耶经》也说:“依止恶友人,善妙不得见。”

C.《三摩地王经》云:“恒常随观佛陀教,永时莫依罪恶友,广依一切善友伴。”

⑤ 饮酒:当今是一个疯狂的时代,饮酒原本对社会、家庭、单位有很大危害,可是现在人好的不学,坏的一学就会,抽烟、喝酒、打麻将、上舞厅,龙猛菩萨所讲的六法一瞬间全部具足。作为佛教徒,千万不要用这些来毁坏你的今生来世。

【相关教证】

A.《诸法集要经•离酒过失品》全是颂词,专门阐述了饮酒的过失。

B.《圣欢喜经》将酒的过失归纳为三十六条。

C.华智仁波切的《饮酒之过失》,也讲了很多这方面的道理。

⑥ 夜晚入村落:有智慧的人晚上应在家里安住,不要到处闲逛。

A.身为一个修行人,尤其学院里的道友们,晚上没必要到处溜达,到人群集聚的地方去。

B.法王如意宝在世时也讲过,除非你有重要的事情,可以在中午去找别人,但晚上需要安住在家里,该参禅的参禅,该念经的念经,该看书的看书,该背诵的背诵。

【相关教言】诚如无垢光尊者所言,夜间行动的唯有夜叉、魔鬼,还有猫头鹰,这些都是遭人厌恶的。


4.关键点 


在实际行动中去行持,看自己能不能做到。



壬三(能断之对治)分二:

一、对治之功德;二、未对治之过患。



癸一、对治之功德(对治贪执财富有什么功德):

佛说一切财产中,知足乃为最殊胜,

是故应当常知足,知足无财真富翁。


1.释义 

人天导师佛陀说:所有的财产之中,知足少欲是最为殊胜、无与伦比的,因此应该恒常知足少欲。如果知道满足,那么即使无有金银等财产,也可以堪为享受真正富裕之果的富翁,因为真正的财富就是令人得以满足。


2. 对比说明贪欲 

古代:古人没有现在这样的资源条件,交通不便,信息交流也少,这样一来,人们看得不多,听得不多,知道得也不多,所以贪婪不是很强烈。对外面世界一无所知,很多人都有满足感。

现代:贪欲会无法抑制地生起来。


3.上师开示 

① 财富的含义:之所以命名为“财富”,是因为它能让人得以满足,不管精神财富还是物质财富,都会带来一种满足感。但如果你精神上非常空虚,物质上再怎么富裕,内心也无法满足,装多少财富也没办法填满。

② 如果知道满足,即使没有那么多财产,也堪为一个真正的富翁,因为“财富”就是令人得以满足。

③ 佛陀在大小乘经典中说,知足少欲是所有财产中无与伦比的,它所带来的快乐,连天王也很难以享受。

④ 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要通过佛法修持自己的心,如果想用物质来满足自己,的确是很困难的。现在很多富翁无论有多少钱,都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所以知足才是最大的财富。对房子的贪执,对人的贪执、对财物的贪执,一直不能达到满足,痛苦也随之不断增上。

⑤ 需要知足,没有必要跟别人攀比竞争,这对你没有任何意义。如果能真正做到知足,纵然你没有金银等财富,也是世间上最大的富翁。很多人心里没有满足感,拼命去追求,最后根本得不到快乐。

⑥ 有时候我们能明显感觉到,山里的一些修行人,住处也简单,吃穿也简单,可他们有无比的欢喜心,没有任何忧虑,死的时候也很快乐。

【相关教证】

A.“离贪自在行,谁亦不相干,天王亦难享。”——修行人在寂静地方自由自在地修行,跟谁都没有牵连纠缠,这样的生活不要说人间,帝释天也很难享受(因为他没有离贪)。

B.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云:“离贪自在行, 谁亦不相干;王侯亦难享,知足闲居欢。”

C.《八大人觉经》云:“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D.大乘和小乘都提倡知足少欲,倘若没有知足,《俱舍论》中说,根本不堪为出离心的法器。

因为贪著钱财带来的痛苦。(法本P8)



癸二、未对治之过患(对贪执财产没有对治的过患):

智者痛苦如财多,少欲之人非如是,

一切龙王头数目,所生痛苦如是多。


1.释义 

被人们称为相续寂静调柔、财物丰足的诸位智者,因积累、守护、毁尽这些财产也历经同样多的辛酸,而清心寡欲的人们并不会这么含辛茹苦。例如,富裕十足的龙王有多少财富,顶上的蛇头就有同样多数目,因而龙王们有多少蛇头,就会有那么多蛇头中所生的热沙等损恼的苦痛(此处的“智者”也可解释为,对世出世间法有所了解的一切智者们)。


2.通过比喻来阐明痛苦随财产增长的道理 

比喻:龙王由于业力不同,会长不同数目的蛇头,蛇头上面有宝珠,因此,蛇头越多,说明这个龙王越富裕。可是龙王因恶业所感,大鹏每天给它们降下热沙,又烫又痛难以忍受。热沙往往是降临到头上,若只有一个头,那保护一个头就可以了。头目越多,痛苦也会越大。以此比喻人的财产越来越多,痛苦也会越来越增加。


3.贪著财产的过患 

① 【相关教言】

A.华智仁波切说过:“有一条茶叶,就有一条茶叶的痛苦;有一匹马,就有一匹马的痛苦。财富越多,痛苦越大。”

B.《因缘品》云:“虽降珍宝雨,贪者不满足。”

C.无著菩萨说:“知足具慧最富裕,不贪一切最快乐。”

② 有钱人的内心痛苦多,生活压力重。

③ 财富不可能无缘无故得来,财富有最初积累、中间守护、最后担心毁尽等过患。

④ 现在人一味地认为,经济条件越好,生活档次越高,从中得到的快乐肯定越大。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到了那个时候,你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可怕,迟早会变成金钱的奴隶。

⑤ 假如你自己福报现前,无勤中得到大量财富,戒律中也开许接受,但若非要靠勤作来追求,这将会是痛苦的来源。


4.上师开示对钱财正确取舍 

① 只有依靠释迦牟尼佛的教言,我们才懂得怎么样生活,才会真正获得快乐。

② 若凭自己的分别念和世间愚者的传统,全力追求金钱财富,最后不但得不到快乐,反而招感无量无边的痛苦,获得人身也没有多大意义。

③ 我们修行人应该对钱财学会取舍。当然,倘若你的财富用来弘法利生,且能将之观为如幻如梦,那不管别人有没有看法,你拥有财富也不会对自己造成障碍。

【公案】法本P11,藏地著名的大成就者蒋扬钦则旺波,他的财产非常富裕,却不执着金银财宝。

对有漏财产非常执著,死的时候也会念念不忘。这是临终的最大违缘。


5.如何取舍财富 

我们平时要通达财富如梦幻泡影,独自享受也没什么意义,只有用来利益众生,去帮助一些痛苦的人、可怜的人,它才具有真正的价值。



辛四(断除受用之散乱)分三

一、断除贪妻;二、断除贪食;三、断除贪眠。

壬一(断除贪妻)分二:一、应舍;二、应取。


癸一、应舍:

性如联敌刽子手,轻凌夫君如恶女,

微财不放如盗匪,当弃此等三妇人。


1.释义 

有三种女人国王你务必要离弃:

第一种、性情恶劣,对国王不恭敬,甚至联合怨敌杀害国王,就像刽子手一样;

第二种、横行霸道,对自己丈夫轻视凌辱;

第三种、对微不足道的财物也不放过。

以上三种女人,国王你务必要离弃。


2.上师开示

①这个教言并非针对出家人。可作为在家人,家庭不和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恶趣”的痛苦。由于前世的因缘,今生才结合为一个家庭,彼此应当理解包容。   

②社会上很多不和谐的因素,其实也是与心有关,倘若人心过于贪婪、要求比较多,不愉快的事情很容易发生。

③现在个别家庭有所谓的“冷战”,同在一个屋檐下,两人见面互不说话,甚至一个月都形同陌路,这样可能会非常非常痛苦,也许超过龙王所遭受的热沙雨。

④有时候看来,出家人的生活真的非常清净,只有能对治贪心、嗔心、痴心,自己就没有社会的压力、家庭的负担、生活的痛苦,应该说非常快乐。

⑤然作为在家人,也不可能马上出家。有些在家人夫妻不和,就生起强大的厌离心,把孩子一扔,自己出家了,这不一定是很好的选择。孩子没有父母的话,成长的道路会非常可怜,所以自己应该放下自私,真正做一些对修行有利的事情。

【窍诀】帕单巴说过,夫妻既然有缘聚在一起,尽量不要吵架,即使吵架了,也马上互相忏悔、互相磕头,很多矛盾就可以平息。



癸二、应取:

随顺自己如姊妹,情投意合若挚友,

仁爱自己似慈母,听从如仆敬若神。


1.释义 

国王你应当迎娶的有四种妻子:

第一种、夫唱妇随,随顺自己犹如姐妹;

第二种、心心相印,情投意合就像亲密的挚友;

第三种、利济自己,诚心诚意好似慈爱的母亲;

第四种、言听计从,任凭吩咐如同仆女。


2.上师开示

①现在有些在家人生活很和谐,因为是佛教的家庭,两人共同学佛、共同发愿、做善事,这样也非常好。

②历史上有很多好女人,对丈夫的建功立业功不可没。但作为一个佛教徒,即使因前世业力所感,跟不太好的女人聚在一起,和睦也是很重要的。

③包括现在的金刚道友,不可能永恒在一起,有些论典中说,就像市场上两个人碰巧见面一样,不管是一家人也好、一个班也好,最终都会分开的,因此大家要好好珍惜。

④性格贤善的女人,与其接触有很大利益;但一个女人如果心肠狠毒,行为不如法,会给很多人带来今生来世的痛苦。

⑤但对在家人而言,一定要有非常高的智慧来抉择,同时,自己也不能违越最基本的人规,在这个基础上,修学佛法、行世间法才会得心应手。很容易受恶劣环境和周围恶友的影响,身不由己地卷入贪欲的浪涛中。

⑥在大城市里,外境的诱惑力特别强,断除贪欲的困难非常大,相比之下,寂静地方的顺缘比较多,古往今来很多修行人皆依此而获得了证悟 。

根比较好的人,即使在城市里也可以成就。毕竟每个人前世今生的善根不同,精进的程度也各有差异。

⑦但不管怎么样,最需要的就是对佛法的信心、希求心永远不能改变,只要这样下去,每个人的修行肯定都会有进步!听受这些教言之后,大家一定要对自己的相续进行调整,着重对治对人和财物的贪执,假如你没有特别大的贪执,即生会过得很快乐。



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