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要告诉各位三种积聚福德的方法。这三种非常基本而重要的训练在藏文中被称为“拉巴”,我把它们的顺序倒过来讲。第一个训练是“拉巴西惹”——智慧的训练,它会帮助你们了解无常及其他许多实相。拥有智慧,你就更能体会、欣赏这些实相,而为了累积智慧,我们通过闻、思、修等方法来积聚一些因和缘,比如你可以去参加讨论实相的课程。但这里的实相,不是指科学上的事实,或者什么食物适不适合吃,我们讨论的不是这种事实。我们指的是能够根除痛苦、生起智慧的事实,那才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也就是智慧的训练。要训练智慧,你必须习惯所谓“开放的心胸”,你必须慢慢地、慢慢地放掉一切顾忌。假如你仍受文化、种族、性别、观念或是佛教、印度教诸如此类的“教”或“主义”的束缚,为了拥有智慧,你就必须超越这一切,你必须有开放的态度。但这有点困难。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要不断对你自己所下的结论保持怀疑态度。我想说的是,你必须在谦卑和自信之间找到平衡,而这两者的平衡并不容易。你在研读佛教哲学时可能听说过,佛教是最具批判性、最多疑的哲学系统,是最为无神论的哲学系统。佛教分析辨理的目的,与否定一切的虚无主义完全不同,否定一切不是佛教的目的。不过你真的必须试着超越所有文化上的束缚,这很难。因为所谓的“客观”其实还是“主观”,你终将只选择你信任的,所以实际上做决定的人仍是你。我们来简要地谈一下智慧。典型的佛教智慧是:一切都是空性,同时,外显不造成任何障碍。举个例子,如果你看镜子,会在镜子里看到你自己的脸。镜子里的脸并不真实存在,它不是你的第二张脸,它不是真实的。但问题是,只有你的脸会反射在镜子里,当你看镜子时,你确实看到自己的脸,而不是一个杯子、一本书,或是任何其他东西。可能有人会想,假如这是幻觉,那么反映出来的东西应该是一团混乱,可是它却井然有序。如果你移动你的脸,它也跟着动,这让你忘记了它是不真实的。依据佛法,这就是一切事物运作的方式。对你们来说,我坐在你们面前;对我来说,你们坐在我面前,这就像镜子里的反射——空与显同时存在。因为我们在谈智慧,所以我提起这个例子。讨论智慧并不容易。公众号名称:宗萨钦哲教言
公众号域名:zongsaqinzhe
更多佛学添加个人微信:CRNMSS
(欢迎点击上方名片关注)
愿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修行中的感受
还有佛教的教言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