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大解脱经》笔记(5)
藏文传承。
讲《圣大解脱经》,在此之前讲几件事情。
尔时大智舍利弗。以佛智力。告阿难言。先应为法。不须余念。
【相关资料】
如来世尊。有如是等无量神力。
【相关资料】
恐怖症:英文名称phobia 恐怖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症。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或处境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情绪,而且伴有明显的焦虑及自主神经症状,并主动采取回避的方式来解除这种不安。患者明知恐惧情绪不合理、不必要,但却无法控制,以致影响其正常活动。恐惧的对象可以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如动物、广场、闭室、登高或社交活动等。本病以青年期与老年期发病者居多,女性更多见。国外报道一般人口中的患病率为6‰(1983),我国各地调查患病率的平均值为0.59‰(1982)。但1969年Agras的研究报告的患病率为77‰。 常见病因与遗传、心理因素有关 常见症状恐惧紧张、严重焦虑
【相关资料】
我念往昔。维摩大士。为众说法。他方菩萨。声闻缘觉。威力诸天。龙神大众。集在方室。未曾有食。我时念言。此诸大众。云何得食。
【相关资料】
尔时舍利弗,见此室中无有床座。作是念:斯诸菩萨、大弟子众当于何坐?长者维摩诘知其意,语舍利弗言:云何?仁者为法来耶?求床座耶?舍利弗言:我为法来,非为床座。维摩诘言:唯!舍利弗!夫求法者,不贪躯命,何况床座。夫求法者,非有色受想行识之求,非有界入之求,非有欲色无色之求。唯!舍利弗!夫求法者,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众求。夫求法者,无见苦求,无断集求,无造尽证修道之求。所以者何?法无戏论。若言我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是则戏论,非求法也。唯!舍利弗!法名寂灭,若行生灭,是求生灭,非求法也。法名无染,若染于法,乃至涅槃,是则染着,非求法也。法无行处,若行于法,是则行处,非求法也。法无取舍,若取舍法,是则取舍,非求法也。法无处所,若着处所,是则着处,非求法也。法名无相,若随相识,是则求相,非求法也。法不可住,若住于法,是则住法,非求法也。法不可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法名无为,若行有为,是求有为,非求法也。是故舍利弗,若求法者,于一切法应无所求。说是语时,五百天子,于诸法中得法眼净。——《维摩吉经》第六品
大士维摩。即语我言。声闻少智。应念正法。云何先观。邪命衣食。及以床坐。
维摩大士。说是语时。天人得道。我怀惭愧。汝今所念。亦复如是。
【相关资料】
尔时如来。即告阿难。实如大智舍利弗语。应念大乘。莫念安身。
其金华下。有众宝浴池。与华平等。名为八功德。香水弥满。
【相关资料】
〖如云:“清凉香轻柔,澄清无有垢,饮时不损喉,饮已不伤腹。”〗所谓“八功德水”,《毗奈耶经》和一些讲义中皆有记载,天界和人间都有八功德水,对此解释的方法有很多。一般来讲,特别清净的人间水,也可称之为八功德水。有哪八种功德呢?“清凉”,喝起来特别清爽,可以消除酷热,具有解毒之功效;“香”,水质甘美香甜,没有任何臭味;“轻”,矿物质含量少,饮后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对身体不会有任何损害;“柔”,水感柔软可口;“澄清”,不浑浊,很清净;“无有垢”,没有任何杂质;“饮时不损喉”,喝完后对嗓子没有伤害;“饮已不伤腹”,喝了以后不会闹肚子、生病。关于“八功德水”,汉传佛教净土宗的《阿弥陀经》中,唐代版本与清代版本有很多不同的解释方法。以前我看过一篇专门介绍八功德水的论文,每处功德都讲得特别清楚,但在这里没有必要广说。总之,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如果见到清净的水,山谷里也好,大江大河里也好,马上就要想“供养诸佛菩萨”!——敬录自《入行论广解》 无著菩萨 著 释索达吉堪布 译讲
其池四岸有种种名华。所谓优钵罗华。拘物头华。波头摩华。分陀利华。有如是等。种种无量名华。
【相关资料】
克劳德·莫奈 (1840-1926)
《睡莲池》
油彩 画布
100.7 x 200.8 cm
1917至1919年作
成交价:美元31,812,500
莫 奈
(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
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
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
他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
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
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
【相关资料】
庄严宝池。若见如是金华宝池。得法眼净。
何况入中。而得洗浴。若入洗浴。即得清净无生法忍。其金华下。有宝师子座。其师子座。高百由旬。
尔时如来。坐于宝座。身诸毛孔。上下枝节。放大光明。
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坐在师子宝座上,佛陀所有的毛孔和上下枝节,头部、手、脚,放大光明。
如来金光明。与金华同色。
【相关资料】
《大智度论 (卷10)》佛般涅槃后一百岁,有一比丘,名优波毱。得六神通阿罗汉,当尔时世为阎浮提大导师。彼时有一比丘尼,年百二十岁,此比丘尼年小时见佛。优波毱来入其舍,欲问佛容仪,先遣弟子。弟子语比丘尼:我大师优波毱,欲来见汝,问佛容仪。是时,比丘尼以钵盛满麻油,着户扇下试之,知其威仪详审以不?优波毱入,徐排户扇,麻油小弃。坐已问比丘尼:汝见佛不?容仪何似?为我说之!比丘尼答:我尔时年小,见佛来入聚落,众人言佛来,我亦随众人出,见光明便礼。头上金钗堕地,在大闇林下,佛光明照之,幽隐皆见,即时得钗。我自是后,乃作比丘尼。优波毱更问:佛在世时,比丘威仪礼法何如?答曰:佛在时,六群比丘,无羞无耻,最是弊恶;威仪法则,胜汝今日。何以知之?六群比丘入户,不令油弃。此虽弊恶,知比丘仪法,行、住、坐、卧,不失法则;汝虽是六神通阿罗汉,不如彼也。优波毱闻是语,大自惭愧!以是故,言一心敬慎。一心敬慎,善人相也。
从华四面。金光流出。普照十方一切佛土。
从佛陀的四面出现金光,金光流出后,照耀十方一切国土。
佛光金华。所照之处。山谷国土。高下平正。皆作金色。无有秽恶。
佛光金华所照耀之处,山谷、国土、平原等,所有这些都是高下平正的,都变成金色的,没有任何秽恶。
地狱休息。饿鬼解脱。除一阐提。谤方等经。
以佛神力。他方国土。及此国中。悉皆一等。无有殊异。
十方诸佛。观此光已。异口同音。俱叹释迦。善哉善哉。大慈世尊。今放光明。异于常明。
尔时。他方十方诸佛。异口同音。告其侍者。
这个时候,他方十方的佛陀,异口同音,告诉他们自己的侍者:
大菩萨众。诸善男子。汝等当知。今日中国娑婆世界。释迦牟尼如来。放大光明。必说妙法。度苦众生。
汝等今者。应往彼土。供养彼佛。请决所疑。听受经法。
彼土众生。昔来刚恶。虚伪不实。不信一乘。
释迦大慈。万善方便。为开三乘。度脱三有。
【相关资料】
【相关资料】
《妙法莲华经》
舍利弗,若有众生内有智性,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槃,是名声闻乘,如彼诸子为求羊车出于火宅。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求自然慧,乐独善寂,深知诸法因缘,是名辟支佛乘,如彼诸子为求鹿车出于火宅。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菩萨求此乘故名为摩诃萨,如彼诸子为求牛车、出于火宅。
舍利弗,如彼长者见诸子等安隐得出火宅,到无畏处,自惟财富无量,等以大车而赐诸子。如来亦复如是。为一切众生之父,若见无量亿千众生,以佛教门出三界苦怖畏险道,得涅槃乐。如来尔时便作是念:我有无量无边智慧、力无畏等诸佛法藏,是诸众生皆是我子,等与大乘,不令有人独得灭度。皆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是诸众生脱三界者,悉与诸佛禅定、解脱等娱乐之具,皆是一相一种,圣所称叹,能生净妙第一之乐。】
虽说三乘。上语亦善。中语亦善。下语亦善。义味甚深。纯备具足。
彼佛世尊。百千万劫。不可值见。所说经法。不可得闻。
彼诸大众。不可时会。释迦所生。殊妙金华。不可得见。
是故汝等。今往彼土。得见彼佛。请问所疑。自得利益。复利众生。
作是语已。十方佛土。一一各有。十亿菩萨。即从座起。为佛作礼。俱同发来。
说完了以后,十方佛土。一一各有。十亿菩萨。总共上下十方一共一百亿菩萨,全部从自己座位上起立,为自己的佛陀作礼,都出发了。
一一菩萨。各有百千音乐。雨宝妙华。来到佛所。
每一个菩萨,都带着不同的音乐、乐器,降下珍宝、妙华的雨,大家浩浩荡荡地来到释迦牟尼佛所在的地方。
到佛所已。绕佛七匝。为佛作礼。却坐一面。
俱共发声。异口同音。而白佛言。
这个时候,大家坐在一面,发出异口同音的声音,白佛言。
世尊。我等今者。欲有所问。唯愿世尊。当为说之。利益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