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辅导丨《藏传净土法》第49课
1.发心清净的供养就会培积福报。
①如果供养者是出于对出家人有恭敬心而供养,缘于发心清净的供养就不会有过失。如果接受供养的人是诈现威仪的假和尚,他消化不了这种依信心的缘故而获取的信财,未来会感受痛苦果报。
②大天比丘的公案启示。
如是因感召如是果。因为所传授的法是佛法本义,即便传法的人不具足戒律,没有现证,但他讲的法没有错,作为闻者如果具有清净的信心和意乐,就能够得到法的加持而获得开悟,从而获得成就或者解脱。同时,虽然传法人不是很具相,但作为传播佛法的重要途径,有缘众生通过他而获得证悟,他的罪业也因此大幅度减轻。
③对供者来讲,供养的不是一个出家人,而是一个僧团(四个人就可以形成一个僧团),功德非常不可思议,相续中一定会培积圆满福报。这种供养方式是对一些分别念重的人而讲的善巧方便,大家还是要有清净观。
2.出家人对待信财、亡财要有度。
①一般在信财、亡财上出障碍的主要是出家众,在家居士都是靠自己辛勤劳作挣的工资,基本上不存在享用信财、亡财的问题。
②出家人如果没有敛财的意乐,不会有任何过失。如果目的是为了聚拢信财、亡财,就属于邪命养活,和不与取无有差别。
施主缘于三宝、僧团、出家人的功德而作供养,所以发大乘菩提心的出家人不能随便拒绝正常的信财或者亡财。出家人明知戒律遮止在家亲友享用信财、亡财,却出于贪执而给他们享用,由于他们消化不了信财、亡财,就会出现破戒的出家人和享用的在家人转世后还债的状况。
因此,一方面要串习菩提心,另一方面要断除或者调整对信财、亡财的贪执,这样才能使自相续不造罪。
③唐东加波尊者超度大蛇的公案启示。
A.作为出家人,不闻思修行,不守持清净戒律,只有形象上剃度穿袈裟,跟光头在家人没有两样,相续中没有出家的戒体,是不可以随便享用施主的信财的。如果贪执财物,用出家人身份大肆收敛聚集信财、亡财,最终就会变成公案中大蛇痛苦地去还债。
B.出家人的生活,主要依靠施主供养来滋养生命,依靠佛陀所讲的法来滋养慧命。如果行为不如法,修行上有起伏,甚至退步等等,是不能轻易修行成就的。
C.作为出家人,如果能够如理如法地守持清净戒律、知足少欲、闻思修行,一方面信财也能享用,另一方面也会培积圆满的功德,能够迅速解脱。
3.哲美扬炯滚波尊者给竹庆仁波切做法事的公案启示。
①自己没有修力享用亡财,到临命终时会成为解脱的障碍,所以平时在修行上要经常忏悔。
②在受用到信财、亡财的时候要谨慎小心,不能贪执财物。从大乘菩提心的角度要接受亡财,如果担心消化不掉,可以接收这些钱财中最小的一部分,与施主结上缘,剩下的财产可以用来给亡人刻玛尼石或者请僧众念经。
③在家人接受去世亲人的遗产不会有障碍。
4.尊者为两个歌手超度的公案启示。
①上师有时候表现的行为,弟子在不理解的时候不要胡乱猜,不要生一些邪分别念。
②对财物的态度要把握中道,对不属于自己的财物不能以贪欲心用各种狡诈的方式据为己有,对已经拥有的财物要转为修行的顺缘坦然对待。
5.法王噶玛巴尊者的公案启示。
①有些业力深重的人,害怕死后堕地狱,就会央求大成就者救自己,大成就者如果答应了,就一定不会言而失信,但是需要各种内因外缘成熟,才有机会去救度,所以造过恶业的人还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感受苦果。
即使上师遵守承诺,有机缘就能够救度我们,我们还是要精进修行,直接即生解脱是最好的。
②今生来世种种希求都可以向上师祈祷。祈祷时不能不走心的只是念念祈祷文,而是要有发自内心的诚挚信心,上师一定会知道,一定能够满足我们的心愿。如果没有机会亲自到上师前发愿,只要有信心,那么见到上师的像、听到上师的声音,对着上师的照片如是去发愿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
③弟子修上师瑜伽,如果能够跟上师心心相应,就可以解决很多修行过程中的问题。修上师瑜伽,上师的真身不一定在身边,可以借用照片、借用唐卡(一般上师在世是不做唐卡的),借用视频影像,经常忆念上师,只要怀有信心,就和真身上师的加持没有丝毫区别,能够感受到上师就在身边、时时刻刻被加持,这是修行很好的状态,我们临命终时是要靠这个状态来成就的。
6.卡绕巴尊者观察鹞鹰经转生的公案启示。
出家人一旦接纳了亡财,就要好好给亡人念经回向。
7.黑马喇嘛转生大鱼的公案启示。
因果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普通的在家人和出家人,还是高高宝伞下的大上师,或是大法师,在因果取舍上同样需要谨小慎微,不遵从就会感受恶果。大家应该对因果生起诚信。
8.智者大格西的公案启示。
①出家人过多地享用信财对修行会产生很大的障碍。
②有没有丰厚的受用都是好事情。如果受用不丰厚,就过比较清贫、简单的生活,自己好好修行,不要羡慕别人,在复杂的环境里调整自己的心,也很清净;如果有很丰厚的受用,自己受用不完可以上供下施,做利益众生的事情,可以把受用变成菩提资粮的道用。
③从出家修行人的角度来讲,舍俗出家,舍弃世间的欲妙,按照别解脱戒的要求就应该过知足少欲、清贫乐道的生活。在财物受用上太过丰厚,又没有用于弘法利生,就会很麻烦。如果确实有财物方面的因缘,出家人可以把自己的财富供养三宝,那么对修行就不会有什么障碍。总的来说,在心态上对财产要减轻执著,不要贪执财物,不要让财物成为修行的道障。
编辑:定解G24
审核:定解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