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5
恐龙可知道
展厅的中央,是一前一后两只浇铸的巨大的恐龙骨骼。
前面一只是禽龙(Iguanodon bernissartensis)。据说,正是由于1878年在比利时矿井里发现了一组比较完整的禽龙骨骼化石,人们才确认了恐龙这样一种动物的存在。之前,很多人认为恐龙只是一种类似犀牛的生物。
后面一只是生活在白垩纪时代的霸王龙(Tyrannosaurus rex)。这只霸王龙的名字叫斯丹(Stan),长12米,高4米,有6吨左右重,它的头骨有1.5米长,牙齿有的长达30厘米。看起来,它正在用粗壮的后腿行走,大大的眼睛望向前方,比较小的前臂举在空中,可能正准备扑食。
展厅里还有犹他盗龙(Utahraptor ostrommaysorum),似鸵龙(Struthiomimus),鲸龙(Cetiosaurus oxoniensis),弯龙(Camptosaurus prestwichii),优椎龙(Eustreptospondylus)或者美扭椎龙和沧龙(Mosasaur)等的骨骼化石。
这些恐龙,姿态各异,大小不同,有肉食,有素食,前后左右围绕在我们的周围,让人似乎置身于曾经那个充满恐龙的世界。然而,沧海桑田,如今除了寥寥无几的化石,恐龙早已不见踪影,无常如此显然!从那些骨骼中可以看出,很多恐龙年轻时就已死亡。佛经说,南瞻部洲,无常拜访众生的时间不定,有者幼年死,有者青年死,有者老年死,即便这么庞大强壮的生物,仍然逃脱不了。恐龙独霸全球时,它们可曾想过,有一天会在地球上彻底消失,只留下零散的骸骨?
“一切迹中,象迹最胜”
展厅的最后面,有三个不同大小的非洲象骨骼。非洲象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动物,比亚洲象稍大一些。
2011年12月,英国BBC新闻发布了一篇关于大象脚趾的报道。其中讲到,自从1706年一位苏格兰外科医生第一次解剖大象后,300多年来人们一直无法确认大象脚部一块似骨的结构。而英国皇家兽医学院(Royal Veterinary College)的约翰-哈钦森(John Hutchinson)教授及其团队找到了答案。
他们确认这块结构的确是骨头,只不过排列方式不同寻常且不规则。它与大熊猫前肢的一块独特的骨头非常相似。熊猫的这个骨头被叫做拇指或第六指,用来帮助熊猫抓住竹子;而大象的这个结构作用很简单,就是帮助体格庞大的大象站立。这个结构不仅仅像熊猫那样出现在前肢,而且在其他四肢都有。大象常规的五个脚趾朝前,支持大象脚尖着地的站姿,而这个额外的脚趾朝后伸进脚后掌,起到额外支撑体重的作用。
《涅槃经》中说:“一切迹中,象迹最胜,一切想中,无常想最胜。”今天了解了大象的脚趾结构,很欢喜。
通过观看各种化石和标本,在牛津自然历史博物馆里学到了不少知识,印象非常深刻。
| 影像记忆 |
牛津大学演讲
“跨文化译传藏传佛教之人生感悟”
互动问答 2
完整视频
智悲佛网-大学演讲-第36期
跨越历史的柔波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