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做任何事情的过程中,无心犯下的过失,称为错误;故意去做的坏事,称为罪恶。
有些人不是存心为之,只因自己智慧不够、为人处世的方法欠妥,以致所做的事情不圆满,这种情况叫做“错”,而不叫“恶”。前两天有个道友说:“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因为我智慧不够,再加上能力太差了,您可不可以原谅我?能不能再给我一次机会?”她确实心也很好,只不过正如她所说——智慧不够,所以只是个错误,当然可以原谅。但如果是明知故犯、故意去做,那就是罪恶了。
有些人心真的很坏,明明知道不对,却还非要去做,这按照佛经的观点,过失相当大。古人也说:“善事阴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无量。”因此,存有善心去做善事,功德可谓无量;而存有恶心去做坏事,过失同样不可小觑。
从这个道理来看,有些人讲经说法时,若非存心讲错,只是有时理解有误,过失应该不大;但若明明不懂,还望文生义地随便解释,那就不一样了。听说北京有居士问一位法师:“《普贤行愿品》里‘二乘有学及无学’是什么意思?”法师不懂装懂地说:“‘有学’是有学问的读书人,‘无学’是没学问的文盲。我们要随喜读书人和文盲的一切功德。”这样回答差太远了!“有学”、“无学”,其实分别指有学道、无学道。所以,在传讲佛法时,没有依据千万不要乱讲,现在有些法师、居士总是“我觉得如何如何”,这样传法还是很可怕的。
以前百丈禅师有一天给大众传法。传法圆满后,大众皆已退去,独有一老者逗留未去。百丈禅师问:“前面站立的是什么人?”
老者答道:“我不是人,是一只野狐。过去古佛时,曾在此百丈山修行,后因一位学僧问我:‘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吗?’我回答:‘不落因果!’因答错一语,我五百世堕在狐身。今请禅师代我回答,希望以此摆脱野狐之身!”
百丈禅师听后,慈悲地说:“请问!”
老者合掌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吗?”
百丈禅师答言:“不昧因果!”(即因果历历不爽、丝毫不虚。)
老者言下大悟,作礼告辞。第二天,百丈禅师带僧众到后山岩洞内,以杖挑出一野狐死尸,禅师嘱咐依亡僧之礼火葬。
可见,一字之差,有天壤之别。因果是绝对不虚的,故为他人讲法者,万万不可胡乱指点!
作者:索达吉堪布
来源:《弟子规另解》第十四课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