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音声海FM >> 在情网中打怪升级 Back

在情网中打怪升级

一星&公子晓 音声海FM 2019-12-21
你执着的情,早已被佛陀看破


朗读:妙莲   配乐:阿江


千年万年,四海八荒的人为悟一个情字,过一个情关,在情场上前赴后继。


结果,这个从来没有消停过的情场上,除了留下太多百转千回、荡气回肠的故事,却没有诞出一位赢家。故事中除了满目的你怨我伤,没人弄清楚,情海中,打败自己的是情?还是自己?


想在情场上打怪升级,得一方清凉,那就需弄明白情的本质。既然世间问不清楚,不妨拜问一下佛陀情为何物!



01一张虚妄的情网,你在求什么?

最近一件发生的北大女生包丽(化名)自杀事件被媒体曝光引发关注。


一对北大令人羡慕的骄子,一场不同寻常的恋爱,各种匪夷所思的情感纠缠,一个以情感绑架控制,一个为情卑微至此,最终的悲剧无可避免,女生以自杀结束了这段虐恋。


令人叹惋。


这起事件的当事人双方,仅从外部条件上看,在吃瓜群众眼中是很适配的一对。两人应也对爱情有美好的期许,但事实却很震撼,出乎意料,一个施暴,一个受虐。在爱情的欲望中,一方用尽手段索求,另一方无底线委屈求爱,结果却是欲壑难填,爱情被淬了一地渣渣,变得丑陋不堪,无法捡拾。


这场爱情中,结局极其悲剧,可他和她到底又败给了谁?


佛说情有七:喜、怒、忧、惧、爱、憎、欲。

亲情、爱情、友情、就连仇怨之间也被情所牵……这种种情丝,成为我们用来绑缚自己的工具。而我们最执著,如扑火之蛾般焚身追逐的,就是爱情。


人们在情爱中疯狂,众多痴男怨女,沉迷于自己编织的情网幻像中无法自拔,痴等一位撞进丝网的情人来相缠相斗。不时感受着“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等等痛苦而无法抽离。


身处于网中,被欲望驱使的我们早已忘记自己要什么。看不清对手的情场,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满身伤痕。




02 谁是这张虚妄情网中的始作俑者?

金朝文学家元好问,因感叹一对大雁不愿生死两隔而殉情追随的情景,在《摸鱼儿・雁丘词》中留下一声叹息: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这句千古问情的金句,从此成为众人心中的梗,成为挣扎于情网,想要出离而不得,无奈聊以自慰的叹息。


是谁将情根深种?


佛陀在《长阿含经》、《增一阿含经》、《善生经》、《法句经》中如是说,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前世今生种种因缘形成。在爱情当中,有些人是来讨债的,有些人是来还债的。比如,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情有独钟,一见面就生起爱慕心,依佛教的解释,这并非是一种偶然,很可能缘于前世的宿债。


从前,有一男子将要与未婚妻结婚时,未婚妻却突然嫁给了别人,男子闻知此事,备受打击,一蹶不振。


一天,来一和尚,男子向其求助以释心中痛苦,和尚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让男子看。


男子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此时路过一人,看了一眼,摇摇头,走了;接着又路过一人,心生怜悯,脱下衣服遮盖好女子裸露的尸体,然后离开;后来又有一人路过,见此情景,挖了一个坑,小心翼翼将尸体掩埋好。


在男子疑惑间,镜子中他又看到自己的未婚妻,被她的丈夫掀起了盖头。


男子不明所以,和尚解释道:“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个路过的人,曾给过她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但是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后那个掩埋她的人,那人就是她现在的丈夫,”男子大悟,病愈。


佛说因果不虚,尘世间的种种,皆为因缘生灭。谁比谁更爱谁,这所有的情缘皆是前世业力所支配,你侬我侬的情爱也只是其中一幕因果支配的剧目。




03 爱欲无常,没有你想要的海枯石烂

佛在《四百论》中讲过:“无常定有损,有损则非乐,故说凡无常,一切皆是苦。”无常的法一定会坏灭,有坏灭的则非真正的安乐,所以凡属无常的一切法,皆是痛苦的本性。


一切爱欲本是无常的、痛苦的,它是我们非理作意所引发的。


感情归根结底是一种执著。当执著一个人时,暂时虽能感受一些快乐,不过,这种执著终会带来痛苦。比如,两个人关系本来很好,后来一方慢慢变心了,这种无常就会给对方带来痛苦。


这样的故事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网络上纷纷扰扰的情感纠葛也起此彼伏。


说到底,一人对另一个人的所谓爱慕,归根结底是一种贪心在作怪,同时也是对自我满足的执著,一种占有欲的体现。


佛在《正法念处经》中也说过:“若人贪著欲,众苦常现前。”所以,过于执著爱情,痛苦就会接连不断地降临。只有获得了无求的境界,才不会有这么强烈的贪求,即便有一天失去了爱情,也就不会有那么锥心的痛苦。



04 爱情的完美,只是一场不敢面对的独角戏

人们对于爱情,总是充满着幻想,穷极洪荒之力以自我意识去构建一场完美无缺的盛宴。可是人生往往又是如此不堪,不遂人愿。


现实中每一段爱情的画面,估计能赏心悦目的没有一二,它就像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一样,有许多的裂缝和斑点。


佛陀曾提醒阿难:“慎无信汝意,意终不可信;慎无与色会,与色会即祸生。”意思是,千万不要信赖你的分别心,你的分别心根本不可信;千万不要贪执美色,否则就会带来无穷祸患。但遗憾的是,现在许多人不懂这个道理,因而,在生活中经常饱尝这方面的痛苦。


感情的世界里没有童话,没有完美的适配。说白了,哪对情侣不是一边喜欢一边嫌弃地往前奔的。谁又该为谁的完美妄想买单呢?


因为这样一种虚妄,被情催动的刹那,妄想已经占据了我们的大脑,所以说恋爱中的人智商为零。大概因为已经忘记了,情爱中正因为有那些看起来充满某些缺憾的过往,才有了双方彼此的牵挂,这些恰恰成为了维系情爱的纽带。


各种妄想指望靠着幻想的美好去维系感情的天长地久,实在是一件太冒险的事,对爱情,如果不是作为一种信念,而是作为一种激情存在,寿命不容易久长。



05 在爱情的戏码中,因为我明白,所以我愿意

既然爱情没有那么美好,是否如佛陀所言,放下执著,就此喝下一杯忘情水,从此相忘于江湖呢?


宋朝的晏殊在《玉楼春・春恨》中说:“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佛陀会说:对感情不要太执著了,否则一定会带来痛苦,这些痛苦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完全是作茧自缚、自作自受


佛陀所言放下执著,并非是很多人误解的绝情,也不是要排斥所有的感情。佛陀更不会劝所有人斩断青丝出家,以此了却红尘烦忧。而是在尘世中感悟“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看破放下。


前一阵,有另一段感情事件也登上了热搜,与包丽事件截然不同的是,这个事件很温暖。


有一位叫冯端的97岁老爷爷引发网炸,原因不是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身份,也不是因为他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教育家的成就,而是他给92岁的老伴儿陈廉方老奶奶写了65年的情诗。


整整65年!相当于浪漫这件事,他坚持了半个多世纪啊!


这段爱情,我们看到,即便爱情不易,但我仍愿意它一如初恋般。


想起一部老影片《纵横四海》中,詹士(张国荣饰)暗恋着红豆(钟楚红饰),红豆深恋着阿海(周润发饰),阿海也喜欢红豆,但自由不羁的阿海认为:“其实爱一个人并不是要跟她一辈子的。我喜欢花,难道你摘下来让我闻?我喜欢风,难道你让风停下来?我喜欢云,难道你就让云罩着我?我喜欢海,难道我就去跳海?”阿海明白詹士更适合红豆,他最终选择默默守护心中那份美好。



06 愿情海中的苦痛感受终能放下

《无量寿经》中说:“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言。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来到这个世界是独自一人,最后离开也是孑然一身。


可能正是基于没有承担这份独来独去的勇气,相拥的人想要抱得更紧。


结果,更多的人将自己过成了张爱玲笔下的红玫瑰与白玫瑰。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中的一颗朱砂痣。其实,情的本质并非患得患失中的苦苦沉浮,也不是每天为了谁比谁更爱谁多一点的相缠相斗,更不是一幕一幕痴男怨女的扎心戏码。



情,是幸福的修行道场,

情,一如流淌于仓央嘉措心里的《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


这么多年,

你一直在我心口幽居,

我放下过天地,

放下过万物,

却从未放下过你。

渐悟也好,

顿悟也罢,

世间事除了生死,

哪一件事不是闲事!

……

THE

END

文中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