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佛网 >> 幻化的人,感受幻化的果报————《入行论》155课下 Back

幻化的人,感受幻化的果报————《入行论》155课下

善恶会空么?






03

子三、破除无有善恶之诤:

对方说如果万法是空性的,那不应该有善恶之分。又开始进行辩论。

幻人行杀施,无心无罪福,

于有幻心者,则生幻罪福。

对方又发难道:若像你们中观宗所声称,万法都是空性的,如幻化一般,那么杀幻化人并不会犯杀人罪。比如电视里两个人打架,结果一个被打死了,但凶手不会犯罪的。或者说,两个机器人打架,一个被杀了,另一个不会受到法律惩罚,被关在监狱里。(不过现在什么样奇奇怪怪的事情都有,也许有人觉得这很好玩儿,就把机器人也关在监狱里。理由是它杀了幻化人,所以专门给它修个九层楼的监狱。)供养各种供品、饮食、财物,也不可能得到福德。这样一来,比丘杀人不会破根本戒,供养十方诸佛也不会有任何功德。因为这一切都是幻化的,哪里会有罪业和福德呢?


表面上看来这个问题比较尖锐,因为我们确实承认万法如幻如梦,既然是如幻如梦的,就像幻人互相杀害不会受惩罚一样,我们这些幻化般的人,杀人怎么会有罪过呢?供养怎么会有福德呢?


对此,作者回答说:“幻人行杀施,无心无罪福。”二者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幻人没有感受苦乐的心识,不能成为真实的杀施对境,所以用刀子杀一个电视上的仇人,并不会有杀人的过失。杀人必须具足四种条件,断绝对方的命根才能圆满杀生支分,而幻人没有命根,故不会造下真实的罪业。但由于对其生起嗔恨心,在阿赖耶上种下了恶心的种子,加行罪还是难免的。同样,对幻化的对境作供养也没有功德,因为它没有接受之心,也没有苦乐之心。


而世间上的人,虽如幻化,但若把他作为对境来杀害,他的命根会被断除,再加上他会感受无量痛苦,因此我会犯杀生罪。对乞丐布施的话,他会生起欢喜心,接受我的食品,所以我能积累福德。


所以说,福德与罪过建立在心的基础上。《涅槃经》所讲的“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也是在心的本体上安立的。如果没有心,就像石头一样,则不会有苦乐之报。譬如一个石头砸死了人,石头是不会有果报的,公安局不可能把它抓去审问,它也不可能堕入地狱中去,因为它没有心的缘故。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时间一到,一切都报”,这也必须有心才可以安立。


当然,在二谛中幻化是有差别的。以前上师如意宝讲过,有个老头子对空性法门一窍不通,但听说过一些空性的字句。有次他要杀一头羊,就抓着羊说:“你这只羊是空性的,我本人也是空性的,所以我今天要把你宰了。”这种说法真的非常可怕!现在有些人也是如此,让他做善事的时候,他就说:“一切都是空性的,念金刚萨埵、观音心咒有什么用啊?”这种人对空性的正理一无所知,如果一切都是空性,那让他几天不吃饭,看看他还空不空。所以,龙猛菩萨说,若没有通达胜义谛和世俗谛的道理,则无法了知佛法的深意,原因也在这里。


我们学院在法王如意宝的加持下,大家都明白因果在哪些地方空、哪些地方不空,这个甚深的道理,如今在汉地弘扬得也比较圆满。很多人都知道佛法并不是口头上说的,而是真正有道理的,任何一个理论都破不了。依靠上师如意宝的加持和威力,这一代很多人懂得了胜义谛的离戏空性和世俗谛的因果不虚。不然,有些人分不清二谛,要么认为因果不空,要么认为什么都空,就像麦彭仁波切所形容的巴瓦匝草一样,很多问题杂乱无章、混成一片。在这个时代,我们虽然人很渺小,但依靠传承上师们的加持,对佛教在有些问题上还是做了一点事情。


我非常希望大家不要成为法油子[1],稍微懂得一点空性,就什么都不存在了,大肆诽谤因果;或者稍微懂得一点因果法门,就认为连中观的见解也破不了,这些说法都是不合理的。在不同的环境中,应该用不同的道理来观察。了达释迦牟尼佛三转法轮的究竟密意,对我们来讲非常有必要!

咒等无功能,不生如幻心,

种种因缘生,种种如幻物,

一缘生一切,毕竟此非有。


对方又问:“既然众生有心,而幻人无心,这不正是关键所在吗?众生有心,肯定是实有的,怎么会如同幻人一样虚假不实呢?”


作者回答说:有心无心只是因缘不同而已,有心并不等于就是实有。


幻化师的咒语、石子、木块等,根本不具备产生心的能力。这不仅是幻化师,现在世界上的科学家,尽自己最大力量,也无法制造心。科学家兼佛教徒的尤志表,曾写过《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一书,以前我去五台山时看过,里面就说:“科学即使再怎么发达,也不可能创造生命,甚至连一个小小的蚂蚁也不可能造出来。”有人认为克隆可以创造心,其实这是不可能的,我在《佛教科学论》等中已经遮破过[2]。因此,幻化师只能幻现出人、象、马、房子、山河草木等各种物质,而创造出具有如来藏光明的心,他根本没有这种因缘和能力。众生心的产生,必须具备无明、烦恼、业等特定因缘,一旦这些因缘具足,才会产生苦乐的觉受,并成为业力的所依,造作一切善恶业。


众生与幻人的有心、无心,只是因缘不同,不能以此判定二者有真假差别。麦彭仁波切举过一个例子说:牦牛和白马由于因缘不同,一者有角、一者没有角,虽有这样的区别,但不能说牦牛有角就是实有,马没有角就是虚幻不实。再譬如,有些道友年纪轻轻,头上就有很多白发,而有些道友虽然老了,头发仍然乌黑,二者只是因缘上的差别,不是以此而断定有白发的人是实有,没有白发的人就是不实。


世间上千差万别、形形色色的事物,以各自不同的因缘产生,一个因不可能产生一切果。《长阿含经》中有个故事说:一个人到某偏僻的地方去,那里的人没有听过海螺声。他吹海螺的时候,村里的人觉得很好听,纷纷来围观问是什么声音。(就像有些记者到非洲去了一样。)那人说:“这是海螺的声音。”村民于是用手触摸海螺说:“海螺啊海螺,你发出声音啊!”但是海螺没有动静。那人又拿起海螺吹,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好听的声音不是海螺以自力发出的,它需要用手拿着,嘴里吹着,还有人的气息等因缘,然后才能产生。


任何事情都是如此。有些人认为某人是坏人,因为“我那么喜欢他,对他那么好,但他不愿意跟我好。”如果你对他好,他就对你好,只需要一个因缘倒是可以。但其实并不是这样,他对你好的条件,还需要即生的不同因缘、前世的不同业力。所以很多人比较愚笨,始终觉得一个因缘就足够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因此,不同的因缘产生不同的法,有些是有心的、有些是没有心的,不能认为有心就是实有,没有心就是幻化。以一个因缘来判断一切现象,这种情形绝对不可能存在。


当然,最究竟的观点,正如《中论·因缘品》中所说:“略广因缘中,求果不可得。因缘中若无,云何从缘出?”以理观察时,不管是各种因缘聚合(略),还是各种因缘分开(广),都不可能产生果。既然因缘中没有果,那么因生果的说法如何成立?这完全是以迷惑而耽著的假象。但没有达到这种境界之前,在名言中应该知道,众生与幻人虽然一个有心、一个无心,如同自己与镜中的影像一样,但二者都是现而不实的,从这个角度讲没有任何差别。


此处所强调的根本问题,是一切法显现上虽然有,但跟镜中的影像没有差别,本体丝毫也不存在,没有必要抓着一个幻象特别痛苦。我们到了医院就知道,没学过中观的人见父母死了,痛不欲生、呼天抢地,而若稍稍懂得现而不实的道理,一般来讲是不会哭的。以后谁的家人死了他哭的话,说明他没有懂得中观,把幻境当成实有。假如知道家人虽然显现,但就像水泡一样,其本体是不存在的,水泡灭了没什么可哭的,这说明你对中观现而不实的道理有所了解。你们以后也看看,凡是哭的人,都是没有懂得中观。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法王如意宝曾说过,玛尔巴罗扎尊者在儿子死了以后,特别伤心,一直哭着。有个老太太就问:“上师啊!您不是说一切都是如幻如梦吗?今天您为什么哭?”尊者告诉她:“虽然一切如幻如梦,但我儿子是特殊的幻化[3]!”(你们怎么不笑呢?)


好,今天讲到这里。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1、法油子:闻法修法越多,其相续越难调化,终成与佛法背道而驰之人。

2、克隆生命的产生,除了父精母血以外,其中必不可缺少的因素是必须有中阴身的加入。中阴身才是心的真正来源,它并不是克隆技术创造的。

3、玛尔巴将迁识夺舍的秘诀唯一传给了儿子达玛多德。他若是不死,将有助于佛教的弘扬,利益众生,特别是迁识夺舍法可在西藏传下去。


推荐阅读:做如幻的佛事,有功德么?——《入行论》155课 上

                 空性法门——《入行论》154课 上

                 诸法无常——《入行论》154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