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学子 >>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137课 Back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137课

脉络梳理



01

简略分析


课前开示

一、略说:讲述历史的必要性

二、详说:讲述历史的必要性


戊三、补特伽罗耳传


一、赤松德赞时代

二、伏藏法是宁玛巴的特法

三、宁提派创始者----持明无畏洲


精进修持上师瑜伽


一、正面说:上师瑜伽莲师心咒的念修数量绝对要圆满一千万遍

二、反面说:未重视前行的过患

三、结论与劝诫:着重强调修持上师瑜伽,劝诫重视《前行》


结文偈


02

展开分析


课前开示


一、略说:讲述历史的必要性

 

二、详说:讲述历史的必要性

(一)世间学问角度:需要了解它的历史

(二)学习密法角度:需要比较全面了解

1、建议:了解历史,可参阅《敦珠佛教史》

2、旁述:劝诫——想真正学习和了解佛法,一定要花时间


戊三、补特伽罗耳传


赤松德赞时代


(一)国王下决心光大佛法

 

1、赤松德赞的诞生和早期时代

● 旁述:描述历史要尊重事实


2、赤松德赞决心将佛法发扬光大

● 旁述:纵观整个藏地历史


(二)迎请静命论师


1、第一次迎请

1)君臣商议建造寺庙

2)寻找净地上师,迎请静命论师

3)论师前往藏地传授佛法,后迫于各种压力返回


2、第二次迎请

1)静命论师再度入藏,规划兴建桑耶寺

● 旁述:应对“师君三尊”生起感恩之心

2)修建受到鬼神阻挠

● 旁述:《莲花生大士传记》中这一段的拍摄/上师开玩笑


(三)迎请莲花生大士


1、提议迎请莲师

1)桑耶寺概述

2)国王询问寺庙不能修建的原因

3)静命论师提议迎请莲师

● 旁述:

① 要多祈祷莲花生大士

② 建造莲师像的重要性

③ 供奉莲师不分各教派


2、静命论师讲述前世因缘

1)国王担心无法请来莲师

2)静命论师讲述前世因缘

● 旁述:

① 公案延伸:建造佛塔时一头牛发恶愿,乌鸦发愿降服他

② 结论:看似复杂的人事关系和前世的因缘及善恶愿有关,一定要发善愿


3、迎请莲花生大士,来藏途中取伏藏,降服鬼神


(四)桑耶寺建成 佛幢高竖


1、桑耶寺建成并开光

1)桑耶寺建成

2)桑耶寺开光及神奇景象

● 旁述:侧面证明历史的真实性

① 真实性佐证1:导游讲述历史/历史遗迹有保留

② 真实性佐证2:法王回忆前世情景

③ 总结:鼓励朝拜桑耶寺


2、佛幢高竖:弘扬显密教法,传讲大圆满法,传承延续到现在

● 旁述:

1)图绘:大圆满传承祖师的图绘

2)劝诫:不要在形式上攀比,随便更改传承祖师

① 指出问题:更改传承祖师,要看是否名副其实

② 应如何做:反面说(不要攀比)/正面说(要保持清净心)


伏藏法是宁玛巴的特法


(一)莲师隐藏伏藏


● 别说伏藏法:

1、伏藏法门(有因缘再讲)


2、伏藏大师的真假

1)上师角度:诸位祖师讲述过差别

2)弟子角度:要有辨别的基本智慧


(二)开启甚深伏藏


● 别说六种或九种传承:

1、正说:六种或九种传承


2、特别说明:这种伏藏法是宁玛派的特法

1)例说:法王与一般人不同,一生取过许多伏藏

2)劝诫:要珍惜传承,不要破坏缘起


宁提派创始者——持明无畏洲


(一)持明无畏洲简介


1、简述智悲光尊者


2、开创龙钦宁提派


(二)再说上师与依止上师的问题


1、上师的问题

1)总说:疑惑

2)分说:理由

① 反面说:自称是传承祖师转世者,不具资格

A、理证:与祖师对比,自称是传承祖师转世的人非常平庸,甚至不如法

B、补充:以谦虚的方式说明这些人无法令人生起清净心

② 正面说:真正传承上师的重要特点


2、依止上师的问题

1)略说:依止上师要谨慎

2)例说:上师以自身为例说明应如何做

3)过患:不事先观察的过患


3、结语


(三)智悲光尊者等上师是真正的佛陀


1、略说:智悲光尊者是真佛

● 补充:其他传承上师也是真佛,和徒有其名的不一样


2、以教证广说:如来芽尊者赞叹智悲光尊者是真佛,从未做过令上师不悦的事,传承的加持与众不同

1)法王引用此教证说明上师是真正的佛陀,从未做过令师不悦的事

2)上师以谦虚的口吻解释此教证

① 以谦虚的口吻说明自身

② 只强调自身对上师的信心

● 旁述:强调对上师要有信心

A、反面说:从未令师不喜,长期来说不易做到

B、正面说:即使做不到,也要对上师有信心,不要生邪见诽谤

3)总结:真正的上师与佛陀无别,给后学者带来无尽加持


3、总结:宣说传承上师历史的必要


精进修持上师瑜伽


正面说:上师瑜伽莲师心咒的念修数量绝对要圆满一千万遍


反面说:未重视前行的过患


(一)第一种过患:认为不需要修前行


1、以世间俗语说明过患:次第的角度

1)解释:牛头未熟尝其舌,床尚未暖伸其足

2)结论:修行要按照次第


2、以理证说明过患:果的角度

1)略说:舍弃前行法的修行无有芝麻许含义

2)理证宣说:偶尔生起少分暖相也不稳固


(二)第二种过患:虽敷衍了事修了前行,但修正行时认为不需要前行法


(三)结论:前行是一切圣道的基础,要力争生起定解


别说:

1、如何生起前行法定解:重视加行,每年看一遍


2、前行法定解的重要性:大圆满窍诀讲易修难,要打下稳固基础

● 补充:并不是否认闻思的重要,要圆融理解


着重强调修持上师瑜伽,劝诫重视《前行》


结文偈


颂词


颂词解释


本课难点


◎ 无论面对怎样的境地,请善良


本课中上师讲到了朗达玛灭佛的前世因缘,仅仅是发了一个念头:愿我毁灭佛法。当然这头牛和别的牛不一样,它是为建造佛塔驮运石头的。面对殊胜对境,积累了这样大的福报,本可以发起善愿获得后世的安乐乃至解脱,为什么却造成这样的结果呢?其实理由也是绝大多数人能够理解的——因为忿忿不平。


一头每天累死累活驮运石头的牛,付出了巨大的劳力,佛塔修成之时大家都很高兴,却把它给忘了,没人给它回向,导致它的恶心生起——看起来是一个完整的链条,而且是理所当然的,但其实并非每个人都会生起这样的恶念:贫女看到国王供养佛陀,而自己却没有这样的能力时,心中没有任何酸溜溜的不平,只有清净的随喜,我们身边也有一些面对自身不如意时,选择宽容以待的例子。可见,不平的境地并不是我们生起恶心的理由,我们要知道,任何不如意的境况,都是自身往昔所造恶业的成熟,及时制止我们心中随境而转的恶念,有意识的改变当下的心态,才有从恶性循环中跳脱的机会。“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秧。”不管以前怎样,从今以后,我们要选择善良。


◎ 以实际行动重视前行


学习到现在,前行的大部分课程都讲完了,从字面上看,前行的文字没有什么难懂的,正因为如此,按照以往受常规化教学思路的影响,我们很容易的认为我们已经懂了,从此以后没什么再学的了。可是如果学习到下面的课程,学到了中观等,大部分人会发现,难度简直上了不止一个台阶,挫败感油然而生,这就是修心法门和空性法门的区别。


法王如意宝讲《文殊大圆满》时引用过藏地的一种说法:“大法,阿可修不成;小法,阿可不愿意修。最后临死前,阿可一点法也没有修!”如果我们对《前行》轻视,对《中观》畏惧,就会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如果脱离了前行法门,离开了意义上的出离心,菩提心,那么所谓的空性见解,也仅仅是空中楼阁一样并不稳固。所以,在这里忘掉以往高考过后就扔书的经验吧,《前行》是需要用一生去不断翻看,不断实践的法门。


编写师兄:定解B17、定解B18

审核师兄:定解B07、定解B06

【档案编号B07137-定解B06-001】

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