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137课
脉络梳理
01
简略分析
课前开示
一、略说:讲述历史的必要性
二、详说:讲述历史的必要性
戊三、补特伽罗耳传
一、赤松德赞时代
二、伏藏法是宁玛巴的特法
三、宁提派创始者----持明无畏洲
精进修持上师瑜伽
一、正面说:上师瑜伽莲师心咒的念修数量绝对要圆满一千万遍
二、反面说:未重视前行的过患
三、结论与劝诫:着重强调修持上师瑜伽,劝诫重视《前行》
结文偈
02
展开分析
课前开示
一、略说:讲述历史的必要性
二、详说:讲述历史的必要性
(一)世间学问角度:需要了解它的历史
(二)学习密法角度:需要比较全面了解
1、建议:了解历史,可参阅《敦珠佛教史》
2、旁述:劝诫——想真正学习和了解佛法,一定要花时间
戊三、补特伽罗耳传
一
赤松德赞时代
(一)国王下决心光大佛法
1、赤松德赞的诞生和早期时代
● 旁述:描述历史要尊重事实
2、赤松德赞决心将佛法发扬光大
● 旁述:纵观整个藏地历史
(二)迎请静命论师
1、第一次迎请
1)君臣商议建造寺庙
2)寻找净地上师,迎请静命论师
3)论师前往藏地传授佛法,后迫于各种压力返回
2、第二次迎请
1)静命论师再度入藏,规划兴建桑耶寺
● 旁述:应对“师君三尊”生起感恩之心
2)修建受到鬼神阻挠
● 旁述:《莲花生大士传记》中这一段的拍摄/上师开玩笑
(三)迎请莲花生大士
1、提议迎请莲师
1)桑耶寺概述
2)国王询问寺庙不能修建的原因
3)静命论师提议迎请莲师
● 旁述:
① 要多祈祷莲花生大士
② 建造莲师像的重要性
③ 供奉莲师不分各教派
2、静命论师讲述前世因缘
1)国王担心无法请来莲师
2)静命论师讲述前世因缘
● 旁述:
① 公案延伸:建造佛塔时一头牛发恶愿,乌鸦发愿降服他
② 结论:看似复杂的人事关系和前世的因缘及善恶愿有关,一定要发善愿
3、迎请莲花生大士,来藏途中取伏藏,降服鬼神
(四)桑耶寺建成 佛幢高竖
1、桑耶寺建成并开光
1)桑耶寺建成
2)桑耶寺开光及神奇景象
● 旁述:侧面证明历史的真实性
① 真实性佐证1:导游讲述历史/历史遗迹有保留
② 真实性佐证2:法王回忆前世情景
③ 总结:鼓励朝拜桑耶寺
2、佛幢高竖:弘扬显密教法,传讲大圆满法,传承延续到现在
● 旁述:
1)图绘:大圆满传承祖师的图绘
2)劝诫:不要在形式上攀比,随便更改传承祖师
① 指出问题:更改传承祖师,要看是否名副其实
② 应如何做:反面说(不要攀比)/正面说(要保持清净心)
二
伏藏法是宁玛巴的特法
(一)莲师隐藏伏藏
● 别说伏藏法:
1、伏藏法门(有因缘再讲)
2、伏藏大师的真假
1)上师角度:诸位祖师讲述过差别
2)弟子角度:要有辨别的基本智慧
(二)开启甚深伏藏
● 别说六种或九种传承:
1、正说:六种或九种传承
2、特别说明:这种伏藏法是宁玛派的特法
1)例说:法王与一般人不同,一生取过许多伏藏
2)劝诫:要珍惜传承,不要破坏缘起
三
宁提派创始者——持明无畏洲
(一)持明无畏洲简介
1、简述智悲光尊者
2、开创龙钦宁提派
(二)再说上师与依止上师的问题
1、上师的问题
1)总说:疑惑
2)分说:理由
① 反面说:自称是传承祖师转世者,不具资格
A、理证:与祖师对比,自称是传承祖师转世的人非常平庸,甚至不如法
B、补充:以谦虚的方式说明这些人无法令人生起清净心
② 正面说:真正传承上师的重要特点
2、依止上师的问题
1)略说:依止上师要谨慎
2)例说:上师以自身为例说明应如何做
3)过患:不事先观察的过患
3、结语
(三)智悲光尊者等上师是真正的佛陀
1、略说:智悲光尊者是真佛
● 补充:其他传承上师也是真佛,和徒有其名的不一样
2、以教证广说:如来芽尊者赞叹智悲光尊者是真佛,从未做过令上师不悦的事,传承的加持与众不同
1)法王引用此教证说明上师是真正的佛陀,从未做过令师不悦的事
2)上师以谦虚的口吻解释此教证
① 以谦虚的口吻说明自身
② 只强调自身对上师的信心
● 旁述:强调对上师要有信心
A、反面说:从未令师不喜,长期来说不易做到
B、正面说:即使做不到,也要对上师有信心,不要生邪见诽谤
3)总结:真正的上师与佛陀无别,给后学者带来无尽加持
3、总结:宣说传承上师历史的必要
精进修持上师瑜伽
一
正面说:上师瑜伽莲师心咒的念修数量绝对要圆满一千万遍
二
反面说:未重视前行的过患
(一)第一种过患:认为不需要修前行
1、以世间俗语说明过患:次第的角度
1)解释:牛头未熟尝其舌,床尚未暖伸其足
2)结论:修行要按照次第
2、以理证说明过患:果的角度
1)略说:舍弃前行法的修行无有芝麻许含义
2)理证宣说:偶尔生起少分暖相也不稳固
(二)第二种过患:虽敷衍了事修了前行,但修正行时认为不需要前行法
(三)结论:前行是一切圣道的基础,要力争生起定解
别说:
1、如何生起前行法定解:重视加行,每年看一遍
2、前行法定解的重要性:大圆满窍诀讲易修难,要打下稳固基础
● 补充:并不是否认闻思的重要,要圆融理解
三
着重强调修持上师瑜伽,劝诫重视《前行》
结文偈
一
颂词
二
颂词解释
本课难点
◎ 无论面对怎样的境地,请善良
本课中上师讲到了朗达玛灭佛的前世因缘,仅仅是发了一个念头:愿我毁灭佛法。当然这头牛和别的牛不一样,它是为建造佛塔驮运石头的。面对殊胜对境,积累了这样大的福报,本可以发起善愿获得后世的安乐乃至解脱,为什么却造成这样的结果呢?其实理由也是绝大多数人能够理解的——因为忿忿不平。
一头每天累死累活驮运石头的牛,付出了巨大的劳力,佛塔修成之时大家都很高兴,却把它给忘了,没人给它回向,导致它的恶心生起——看起来是一个完整的链条,而且是理所当然的,但其实并非每个人都会生起这样的恶念:贫女看到国王供养佛陀,而自己却没有这样的能力时,心中没有任何酸溜溜的不平,只有清净的随喜,我们身边也有一些面对自身不如意时,选择宽容以待的例子。可见,不平的境地并不是我们生起恶心的理由,我们要知道,任何不如意的境况,都是自身往昔所造恶业的成熟,及时制止我们心中随境而转的恶念,有意识的改变当下的心态,才有从恶性循环中跳脱的机会。“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秧。”不管以前怎样,从今以后,我们要选择善良。
◎ 以实际行动重视前行
学习到现在,前行的大部分课程都讲完了,从字面上看,前行的文字没有什么难懂的,正因为如此,按照以往受常规化教学思路的影响,我们很容易的认为我们已经懂了,从此以后没什么再学的了。可是如果学习到下面的课程,学到了中观等,大部分人会发现,难度简直上了不止一个台阶,挫败感油然而生,这就是修心法门和空性法门的区别。
法王如意宝讲《文殊大圆满》时引用过藏地的一种说法:“大法,阿可修不成;小法,阿可不愿意修。最后临死前,阿可一点法也没有修!”如果我们对《前行》轻视,对《中观》畏惧,就会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如果脱离了前行法门,离开了意义上的出离心,菩提心,那么所谓的空性见解,也仅仅是空中楼阁一样并不稳固。所以,在这里忘掉以往高考过后就扔书的经验吧,《前行》是需要用一生去不断翻看,不断实践的法门。
编写师兄:定解B17、定解B18
审核师兄:定解B07、定解B06
【档案编号B07137-定解B0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