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学子 >> 《找回最初的你·绕塔之功德》学习笔记|第22课 Back

《找回最初的你·绕塔之功德》学习笔记|第22课

脉络


简略分析


一、功德总说


二、佛塔的历史

(一)释迦牟尼佛之前就有佛塔。

(二)佛陀涅槃后,佛塔传遍了南瞻部洲的每一个角落,信奉、供养、朝拜的人相当多。


三、佛塔的类别

(一)佛塔与声闻缘觉的灵塔在形状上、加持上有所不同。

(二)教证

(三)归纳


四、建塔之功德

(一)从大乘经典来看,造塔功德不可思议。

(二)如无能力建塔,请塔供奉功德亦大。

(三)非标准建塔,供奉成就广大善根福德。

(四)修补佛塔之功德。

(五)结说:甚深因果之理不可轻视。


五、绕塔之功德

(一)功德

(二)教证

(三)绕塔方向

(四)古今大德对绕塔非常重视

(五)规劝

(六)转绕佛塔时应作的念诵

(七)转绕佛塔时的观想方法

(八)谴疑


六、总结教诫


展开分析


一、功德总说:佛塔是三宝的所依、是佛陀的法身,是佛陀的意所依。


二、佛塔的历史

(一)佛塔的历史与佛像、佛经的历史有所不同,释迦牟尼佛之前就有佛塔。

1、《百业经》中有个国王叫哲巴,他前世造过拘留孙佛涅槃后的舍利塔。

2、迦叶佛时代有个直智国王,他也造了许多佛塔。

3、释迦牟尼佛是在清净佛塔前出家的。

4、尼泊尔香根佛塔(世界最古老的佛塔)在多佛之前就已存在。

(二)佛陀涅槃后,佛塔传遍了南瞻部洲的每一个角落,信奉、供养、朝拜的人相当多。

1、在印度:大小乘佛塔相当多;佛陀涅槃后,阿育王在世界各地修了八万四千座佛塔;龙猛菩萨造了释迦牟尼佛的舍利塔;印度金刚座那里也有一座佛塔。

2、在藏地:国王赤松德赞在卫藏造了以桑耶塔为主的许多佛塔,后逐渐传遍整个藏地。

3、在汉地:洛阳白马寺的齐云塔、河北普彤塔建于两汉时期,算是最早的佛塔。


三、佛塔的类别

(一)佛塔与声闻缘觉的灵塔在形状上、加持上有所不同。

1、印度:有八大佛塔;藏地:信奉时轮金刚塔。

2、密宗各仪轨有不同的佛塔。

3、莲师伏藏中有一些修行的佛塔。

(二)教证:

1、《密集金刚》云:“诸佛之住处,宫殿乃佛塔。”

2、《根本律释》云:“佛塔即法身。”

3、《宝积经》经云:“何人供养承事住世之我与涅槃后之佛塔,其二功德相等。何以故?因佛陀以法身而立,非以色身而立。”

(三)归纳:

1、佛塔是佛陀的意所依,应把佛塔作诸佛的宫殿想。

2、佛塔遍布于佛教兴盛的地方。比如藏地:随处可见白色的佛塔;人们见到佛塔、寺院或出家人,会马上摘下帽子,顶礼或双手合十。


四、建塔之功德

(一)从大乘经典来看,造塔功德不可思议。

1、《譬喻经》中说:造佛塔者不会生于偏远之地,不会极其贫穷、不得具有邪见之身等十种功德。

2、《佛说造塔延命功德经》中阐述了造佛塔者不会横死等七种功德。

3、佛陀在《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中讲:“若有五无间罪,或在塔影……若遥见此塔,或闻铃声,或闻其名,彼人所有五无间业,一切罪障皆得消灭。”

4、佛陀在《造塔功德经》中讲了佛塔的种种类型,并说即使佛塔有枣叶大、如针尖细,也能得到非常多的功德。

5、劝说:如有条件、有能力,我们应该建造佛塔。例证:法王如意宝有一年发动各地广造佛塔,大家纷纷响应,结果造了一万多座佛塔。

(二)如无能力建塔,请塔供奉功德亦大。

1、可请小佛塔供在佛堂,成就三宝所依;也可请佛塔送给别人,跟他结缘,功德也非常大。

2、佛塔里面应装藏:装藏咒语,或佛经中四句偈颂。

(三)非标准建塔,供奉成就广大善根福德。

1、教证:《妙法莲华经》云:“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2、例证:上师童年时,经常用石头或白色小骨头当做佛塔、佛像,并在前面散花或顶礼供养,结上善缘。

3、公案:500猕猴因造泥土佛塔每日礼拜之因,后转生天界。

(四)修补佛塔之功德

1、教证:《僧袛律》云:“真金千百担,持用行布施,不如一团泥,散心治佛塔。”

2、释义:以千百担的黄金布施给贫穷人,不如拿一点泥团佛塔抹在佛塔破裂处的功德大。

(五)结说:甚深因果之理不可轻视。

1、因:所缘佛塔之殊胜对境。

2、缘:孩童堆沙成塔并非标准,起意为玩耍之心;猕猴仿效他人造塔,起意亦无解脱之心。

3、果:种下解脱种子,转生善趣,获殊胜之功德。


五、绕塔之功德

(一)功德

1、一切天龙、夜叉、鬼神都会对你亲近供养,而不会肆意加害。

2、佛塔是威力强大的圣境,稍作微小善行,足以让我们净罪积资。

3、公案:鲸鱼转生为人后得阿罗汉果,只因其前世为苍蝇时曾绕佛塔一周而获得圣果。

4、若以清净心,恭敬心绕佛塔佛像,来世的邪魔外道、修行中的障碍怨敌都会消失,自己具足一切功德,并成为大乘的法器。

(二)教证

1、《右绕佛塔功德经》云:“一切诸天龙,夜叉鬼神等,皆亲近供养,斯由右绕塔。”

2、《一切如来秘密舍利陀罗尼经》云:“乃至应堕阿鼻地狱者,若于此塔一礼拜、一转绕,彼等皆能得以解脱。”

3、《波斯匿王教诫经》中说:“若人以清净心,绕佛塔佛像,来世怨敌敬,具德成法器。”

(三)绕塔方向:

1、正确:绕塔时一定要右绕,顺时针方向。

2、反之:逆时针方向绕,不但没有功德,过失非常非常大。

(四)古今大德对绕塔非常重视。

1、阿底峡尊者:“在世间有为善法中,没有比转绕所获福德更大的了,因为它积聚了身口意善业。在印度,有转绕城市获得成就的人,有转绕圣殿获得成就的人,也有转绕卡萨巴挪观音圣像而病体康复、获得成就的人……因此,大家应该精进转绕!”

2、仲敦巴尊者:依教奉行,每天都不间断地转绕。

3、噶当派的三同门也经常转绕佛塔和经堂。

4、华智仁波切、麦彭仁波切、宗喀巴大师等大德,他们也是对转绕不遗余力。

5、法王如意宝转神山时,时间再怎么紧,三圈肯定是要转的。

6、上师本人:在马尔康的路上,靠近金川那边有个佛塔,下去上来都要让车转一圈。

(五)规劝:不要因绕塔一匝或礼塔一次功德不大,要一点一滴积累功德。

1、公案:华杰施主在迦叶佛时为一头猪,被狗追赶绕塔一周,以此善根获得圣者果位;预试七人前世是树上七虫,在水中随波逐流右绕佛塔七圈,也成就解脱之因。

2、到了有佛塔地方一定要转绕,不要拍个照片就马上离开。

3、以清净心转绕佛塔。如果找不到佛塔,可以转绕寺院里高僧大德的祖师灵塔;如无祖师灵塔,可以转绕寺院里的佛像;以善巧方式让自己父母或孩子绕塔。

4、平时无论何时何地看见佛堂、佛寺、佛像、佛塔,至少绕三圈。

(六)转绕佛塔时应念诵:

1、《普贤行愿品》四句偈颂:“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

2、念诵转绕咒、或者观音心咒、百字明、金刚萨埵心咒。

3、转绕学院有法王加持过的大幻化网坛城,有相当大的功德。

4、念宝幢如来的名号,或念转绕咒。

(七)转绕佛塔时应观想:佛塔是十方诸佛菩萨身口意加持的聚合;转绕时佛塔发光净除自己无始以来的一切业障。

(八)遣疑:

有人认为:“转绕佛塔、持观音心咒、念阿弥陀佛、用转经轮是下根者、愚笨人的行为,是老太太、老公公做的善事,我们研究五部大论就可以了,这些事根本不需要。”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我们连资粮道、加行道都没有到,所以不要轻易毁坏世俗的善根。千万不可轻视所有的善法。


六、总结教诫

(一)佛像和佛塔是真正的如意宝,对今生来世有非常大的利益和加持;依靠它肯定可以遣除罪障、开智慧、延长寿命,一切愿望全部如愿以偿,这就是三宝不可思议的加持力;自古以来的大成就者对转绕佛塔和佛像极为重视。

(二)希望大家以后在转绕的过程中,心一定要清净,把它当作佛陀身口意积集的功德宝塔。并做到:第一、见到佛塔要多转绕,有时间的话,白天也绕、晚上也绕。不要转一两圈就可以了。第二、一定要右绕。绕完了之后,应该念一些简单或者比较广的回向文,将功德回向于一切众生获得成就。也可以在佛塔前作供养、顶礼乃至打扫,功德也非常大。

(三)总而言之,转绕佛塔的功德不可思议,大家一定要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



 本课重难点 

一、佛塔代表什么?

应把佛塔作诸佛的宫殿想;佛塔是三宝的所依、是佛陀的法身、是佛陀的意所依。


二、绕塔之功德

(一)功德

1、一切天龙、夜叉、鬼神都会对你亲近供养,而不会肆意加害。

2、佛塔是威力强大的圣镜,稍作微小善行,足以让我们净罪积资。

3、若以清净心,恭敬心绕佛塔佛像,来世的邪魔外道、修行中的障碍怨敌都会消失,自己具足一切功德,并成为大乘的法器。

(二)绕塔方向:绕塔时一定要右绕,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绕,不但没有功德,过失非常非常大。

(三)规劝:

1、不要认为绕塔一匝或礼塔一次功德不大,要一点一滴积累功德。

2、到了有佛塔的地方一定要转绕,不要拍个照片就马上离开。

3、以清净心转绕佛塔。

4、以善巧方式让自己父母或孩子绕塔。

5、平时无论何时何地看见佛堂、佛寺、佛像、佛塔,至少绕三圈。


三、甚深因果之理不可忽视

因:所缘佛塔之殊胜对境;

缘:孩童堆沙成塔并非标准,起意为玩耍之心;猕猴仿效他人造塔,起意亦无解脱之心;

果:种下解脱种子,转生善趣,获殊胜之功德。


本课教证

1. 《密集金刚》云:“诸佛之住处,宫殿乃佛塔。”

意思是:佛塔是佛陀的意所依,应把佛塔当作诸佛的宫殿来想。(摘自《绕塔之功德》讲记)

 

2.小乘的《根本律释》中云:“佛塔即法身。”这一点在《宝积经》中也有说明,经云:“何人供养承事住世之我与涅槃后之佛塔,其二功德相等。何以故?因佛陀以法身而立,非以色身而立。”

意思是:因此,佛塔是三宝的所依,是佛陀的法身,是佛陀的意所依。(摘自《绕塔之功德》讲记)

 

3.佛陀在《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中讲了造塔的许多功德,并说:“若五无间罪者,或在塔影,若遥见佛塔,或闻塔钟声,或闻其名,此人所有五无间罪、一切罪障皆得消灭。”

 

4.《妙法莲华经》云:“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意思是:孩童们把细沙堆积成佛塔,逐渐也会获得佛果。所以小孩在玩耍的过程中,如果有一些善根,就会与佛像、佛塔等结上善缘,成为解脱之因。(摘自《绕塔之功德》讲记)

 

5.《僧祇律》云:“真金千百担,持用行布施,不如一泥团,散心治佛塔。”

意思是:以千百担的纯金布施给贫穷人,不如拿一点泥团摸在佛塔破裂处的功德大。(摘自《绕塔之功德》讲记)

 

6.《右绕佛塔功德经》云:“一切诸天龙,夜叉鬼神等,皆亲近供养,斯由右绕塔。”

意思是:一切天龙、夜叉、鬼神都会对你亲近供养,而不会肆意加害。值得注意的是,绕塔时一定要右绕,汉文《华严经》中也说“右绕三匝”。绕塔必须顺时针,如果逆时针方向绕,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非常大的过失。(摘自《绕塔之功德》讲记)

 

7.《一切如来秘密舍利陀罗尼经》云:“乃至应堕阿鼻地狱者,若于此塔一礼拜、一转绕,彼等皆能得以解脱。”

意思是:乃至应该下堕到阿鼻地狱的人,如果在佛塔前顶礼、转绕等微小的善行,都足以让我们净罪积资并得以解脱。(摘自《绕塔之功德》讲记及个人总结)

 

8.《波斯匿王教诫经》中说:“若人以净心,绕佛塔佛像,来世怨敌敬,具德成法器。”

意思是:若以清净心、恭敬心绕佛塔佛像,来世的邪魔外道、修行中的障碍怨敌都会消失,自己具足一切功德,并且成为大乘的法器。(摘自《绕塔之功德》讲记)

 

9.《贤愚经》中也说:“莫想善微小,无益而轻视,水滴若积聚,渐次满大器。”

意思是:小小的善根不要随便轻视,一滴水、一滴水地积累,最后也能盛满很大的容器。古人言:聚沙成塔,垒土成山,纳川成海,积善成德。功德要一点点积累,不可能立即就圆满一个成佛的资粮。(摘自《绕塔之功德》讲记)

 

10. 《普贤行愿品》中:“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 上师如意宝讲了此偈的许多功德,说若能圆满这四种力,任何修法都会成功。因此,大家以后转绕的时候,如果有自己特殊的转绕方法,那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但若没有的话,念诵《普贤行愿品》这个偈颂来转绕也非常好。(摘自《绕塔之功德》讲记)

 

11.密宗中这方面的教证比较多,金刚手言:“凡见坛城者,即能清净11 种根本誓言和25 种支分誓言,获得如来身、语、意、功德、事业之不可思议功德。”

 

12.《闻解脱释文》中说:“凡见坛城者,在七世之内必能解脱证果。”

 

13.《寂猛秘酬文》中也说:“虽未亲见真实坛城,然而仅听闻一次本尊坛城的名号,即能避免堕入地狱。”

 

14.《无垢忏悔续》云:“何者顶礼幻化网,寂猛坛城之本尊,清净失毁誓言罪,亦能消除无间业。”

意思是:如果以恭敬心顶礼寂静和忿怒坛城,所犯的根本誓言和支分誓言都能清净,而且显宗中最可怕的五无间罪也能净除。上师如意宝经常引用这个教证。其实不仅《无垢忏悔续》中有这个教证,其他很多伏藏品的仪轨中也这样说。(摘自《绕塔之功德》讲记)

 

15.《十地经》云:“对三世如来的身像,初地到九地之间的菩萨也要供养供奉、承事恭敬。”

意思是:我们不要说九地,连资粮道、加行道都没有到,所以不要轻易毁坏世俗的善根。《菩萨地论》中还讲了菩萨一定要供养如来的很多道理,大菩萨们尚且要这样做,我们还没有跨入大乘道的人,千万不可轻视所有的善法。(摘自《绕塔之功德》讲记)

 

16.《三摩地王经》云:“设使虚空星宿落,地海城邑皆坏灭,虚空无为心变易,如来终无不实语。”(藏译与汉译略有不同。)

意思是说,即使星宿、日月坠落了,大海干涸了,大地崩裂了,如来也不会说妄语。所以,我们应当以清净的信心相信佛陀的一切金刚语,没有任何理由怀疑佛陀所说的话。(摘自《绕塔之功德》讲记)


名词解释

声闻

依靠上师善知识的教导,通达人无我的境界,暂时获得寂灭的果位,就称为声闻。【《入行论广释》索达吉堪布 讲著】

 

缘觉

缘觉(亦名独觉)行者不用依止善知识,仅依自己俱生的智慧,独自一人到寒林等寂静处,观修十二因缘缘起之法,现证相应的空性,即了达五蕴粗相空性以及人无我空性,获得独觉菩提果。【《窍诀宝藏论释》 全知无垢光尊者 著颂  索达吉堪布 译释】

 

法身

佛三身之一,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诸佛所证的真如法性之身。【《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色身

三种身之一,自四大五尘等色法而成之身,谓之色身。【《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五无间罪

五无间罪、五无间业:弑父、弑母、杀阿罗汉、破僧和合、恶心出佛身血。【《藏传佛教辞典》V1.1 】

 

装藏

在塔像中装入咒文经卷等。《藏传佛教辞典》V1.1 中华佛典宝库 编】

 

阿鼻地狱

又称无间地狱,为八热地狱之一。【《中华佛教百科全书》蓝吉富 主编】

 

授记

佛对发心之众生授与当来必当作佛之记别也。【《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虚空

虚与空。虚与空都是无的别名。虚无形质,空无障碍,故名虚空。【《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坛城

梵语称为“曼陀罗”。密乘本尊及其眷属聚合的场合,本智以为主尊,道果功德以为眷属,眷属环绕本尊游戏庄严,称为轮圆。 【《白玛邓登尊者传》、《藏传佛教辞典》】

 

空行

有男女之分,一般多是女性。如虚空天女、护法女神、佛母、密乘中的明妃。或者是妇女修瑜伽行者和具有德相者的称号。 【《藏传佛教宁玛派》刘立千著】

 

本尊

密乘的不共依怙主尊佛及菩萨。即为自己信奉之神、应皈依之神(不包括六趣之神),此为佛陀幻化的各种和平、忿怒之本尊。在西藏有各教派一致承认的本尊,也有各教派自己的本尊。【《红史》】

       发心师兄:定解B34/B30/B23

审核师兄:定解G09/B32

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