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迷梦 >> 【堪布】最可怜的 就是 中间掉队 的人
Back
在闻思的过程中,有些人刚开始兴致勃勃,中间是没有感觉,最后就疲厌了。其实,你们不应该离开闻思的群体,因为独立修行是很难的。对你们自己而言,离开了佛法的甘露,可能人生很难有真实意义。也许你会得到一些自由,但这种自由又能换来什么呢?有些人,心不稳定,这是现在修行人的最大毛病。因此,长期闻思是非常重要的。前段时间,我遇到学院的一位法师。他说十几年来每天辩论,手掌上的伤疤从未愈合。我听了以后,十分赞叹。(辩论的人要连续拍手掌,用力大了,手掌会拍裂)。相比之下,我们讲考班的有些道友,还是缺乏这种精神。有些内容讲起来费劲,实在跟不上,就退了;但有些是心力不够:“我身体不好,心力不行,您就让我退下来吧。”退,倒也可以,但闻思上要有成效,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做到的,就算是十年八年也不够,这时候离开特别遗憾。在闻思的过程中,有些人刚开始兴致勃勃,中间是没有感觉,最后就疲厌了。这从他们的眼神也看得出来,行为上也是偶尔来、偶尔不来,渐渐地,人就不见了。包括去年得“学士证”的某些人,本来答应得很不错,但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却不见踪影了。(获得佛学院“佛学学士证书”的法师,事先要在上师三宝面前发愿,三年之内不能离开,一直在讲考班好好闻思,以巩固对佛法的理解。)其实,你们不应该离开闻思的群体,因为独立修行是很难的。说个难听的比喻:藏地有一种野牛,喜欢独自活动,连牛的主人也管不了(往炉霍去的路上就有)。当它离开牛群以后,暂时是有一点自由,但能活得久的很少很少,最后都被狼吃掉了。同样,离开了僧团以后,尽管你自认为很有修行,但不一定会有所成就。居士团体也是一样,最可怜的就是中间“掉队”的人。大家到学会听法,是为了求解脱,但有些人好像是来学气功的,先看有没有感觉:如果肚子里面暖暖的、热热的,就继续学;如果还要吃饭、喝水,“那就算了”,找个借口就退了。其实这是很可怜的。对我而言,学习的只有一个人,也可以;一百个人,也可以,去留都无所谓。但对你们自己而言,离开了佛法的甘露,可能人生很难有真实意义。或许是我对佛法太执著了,但我始终觉得,为了佛法,有一些坚持和努力是值得的。有些人总说发心太累,其实也没有那么累,大家都发过心,累什么呀!不管因为什么,也不管是谁,离开闻思或发心的群体,我都觉得可惜。也许你会得到一些自由,但这种自由又能换来什么呢?现在的世界讲自由、平等,所以很多人喜欢平等:“我现在跟某某法师平等了,平起平坐,他管不了我,我也管不了他。”但这种心态好不好?你们想一想。从五部大论开讲以来,有些道友一直参加笔考、讲考和讨论,闻思的兴趣始终未减,这一点我很欣慰。但也有些人,心不稳定,这是现在修行人的最大毛病。心不稳定的人,不论发心、闻思还是修行,都很难持久。如果修个五十万加行都没有耐心,那如何修行三大阿僧祇劫呢?看看前辈的大德,他们闻思用了多少年?修行又用了多少年?所以,长期闻思是很重要的。就我个人而言,也不是自夸,直到上师如意宝圆寂之前,我一天的课也没落。刚来学院时因为熬夜很凶,上课时偶尔有点困,但除此以外,从依止上师那天起,我都是到经堂听课。后来上师如意宝生病了,也开许在家里听,但我想值遇上师和佛法不易,同时也是因为恭敬,所以还是到经堂听,而且总坐到能看见上师的地方,没在家里听过一天。 当然,我不是让你们要对我怎么样,我不能跟上师如意宝比,真正的大成就者,在他身边,十到二十年,乃至一生追随也是正常的。但我要说的是:恒心很重要!心不稳定的人,不会有任何作为。不管在城市里,还是在山上,总是变来变去的人,闻思修是不可能成功的。习近平主席:大雁 之所以 能够 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 其 结伴成行,相互借力。一群大雁要飞到暖和的地方过冬。它们整齐的队形像是写在天上的“人”字。有一天,一只年轻的大雁突然离开队伍,自己飞走了。它一边飞一边想:我为什么一定要排在队伍里呢?多不自由呀!它飞呀,飞呀。渐渐地,它感到吃力了,身体也越来越重了。这时,它才后悔不该离开集体。正在这时,一只年长的大雁飞来接它。它奇怪地问:“为什么离开队伍,就飞不动了呢?”年长的大雁和蔼地告诉它:“大家排队飞行,把周围的空气扇动起一股向上和向前的气流,借着这股气流,每只大雁飞起来就省一点力。你离开队伍,没法利用气流帮忙,所以很快就累了。”年轻的大雁明白了,它跟在年长大雁后面,去追赶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