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索达吉堪布 >> 慈善让人散乱,是否应一心修行?——请问,索达吉堪布 Back

慈善让人散乱,是否应一心修行?——请问,索达吉堪布



发    问


慈善是老板、明星的事,你一个出家修行的佛教徒,为什么也如此重视?


索达吉堪布:慈善的内容比较广,不一定只是富翁、明星的事。慈善本身的意义是做善事,佛教的基本理念也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既然不信佛教的人都能做善事、帮助众生,我们佛教徒为什么不能?


世间上有些善行非常感人。以前我研究有关慈善的问题时,看到一个普通医生,她是大学文凭,本打算在苗族那里办诊所来维生,后来看到当地的人非常苦,她不但没有赚钱,反而把钱全部用来帮助别人,甚至结婚时丈夫给她的戒指也卖了。这些人是不信佛教的,都有这么强的利他心,我们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更应该付出自己。


所谓的菩提心,实际上就是付出。没有付出的话,不叫真正的爱。


现在有些名人做善事,也许是钱实在没办法处理,人们都说慈善好,他就去做一些;也许是想通过做慈善,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有一些隐藏的目的。而我们大乘修行人,最好不要有任何自私自利,应该以纯洁的心无条件帮助众生。


所以,慈善不但佛教徒可以做,而且应该去做。





发    问


作为初学者,慈善会让自己散乱,在慈善和修行之间,应该选择哪一者?假如自己先成就,就算获得的是阿罗汉果,那时候再利益众生,能力会不会更大一些?


索达吉堪布:若有把握即生成就,依靠禅定神通来度化众生,那也可以。但以我现在的状况来看,马上获得神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应发心先做一些慈善。


至于小乘的阿罗汉果,恐怕度众生的能力不是很强。《中观宝鬘论释》讲了一个比喻:如意宝虽放在肮脏的粪坑里,但它的价值仍非常昂贵;假的珠宝虽放在无量宫殿中,也无有丝毫价值。意思是说,如果我们有菩提心,即使毁坏戒律,也会发出利他的光芒,跟如意宝没有差别;如果自私自利地修行,即使得到阿罗汉果,也是一种假的成就,跟假宝没有两样。所以,与菩提心的利益比起来,作为初学者,应该明白如何选择。


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是否会因此而散乱,需要观察自己的境界。假如是上等修行人,那可以先住在森林中,成就后显示神变度化众生。倘若无法做到这样,现在有机会的时候,最好不要错过。利益众生的机会是很珍贵的。






官方公众号:sdjkb2014账号:索达吉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