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零散收录 >> 108. 所有一切法,皆是老死相。终不见有法,离老死有住。|【每日一颂】《中论》 Back

108. 所有一切法,皆是老死相。终不见有法,离老死有住。|【每日一颂】《中论》

知幻园 2023-11-27

七观三相品

庚二(观三相品)分二:一、以理证广说;二、以教证总结。


辛一(以理证广说)分三:一、遮破有为法;二、遮破无为法;三、遮止与圣教相违。


壬一(遮破有为法)分二:一、破生住灭三法相;二、以此能破事相有为法。

癸一(破生住灭三法相)分二:一、总破;二、别破。


子二(别破)分三:一、破生;二、破住;三、破灭。

丑二(破住)分四:一、观察三时而破;二、观察是否正灭而破;三、抉择诸法不离老死相而破;四、观察以自住他住而破。

寅三(抉择诸法不离老死相而破):


所有一切法,皆是老死相。

终不见有法,离老死有住。



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的,皆具老和死的相。故而,始终不可能见到一个有为法,远离老和死而有所安住。


老,即变旧、衰老之意,指新物质产生之后不断变化、逐渐变质;死,指事物最后毁灭、相续中断。一切有为法都具有老和死的法相,比如人类,只要有生,就必然有死,长生不老之人在世间从未出现过。《解忧书》中云:“地上或天间,有生然不死,此事汝岂见,岂闻或生疑?”意思是,在整个世间当中,生而不死的法,人们见也没见过,听也没听过,这一点谁也不会怀疑。


可能有人认为,若像莲花生大士那样获得了永恒不变的长寿持明果位,不就远离老和死了吗?关于这一点,乔美仁波切在《山法》中说:莲花生大士是大虹身成就者,所谓大虹身成就,是指果位上的一种特点,并非指有为法不灭。从有为法的角度讲,任何一法都不可能远离老死相,生而不老、不死的有为法在整个世间根本不存在。


为何不离老死相呢?因为无论器世界,还是有情世界的任何一个有为法,都具有成、住、坏、空四个过程,即不论是外在的物质,还是内心的起心动念,从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生、住、异、灭的迁变。在此过程中,有为法的每一刹那都不相同,即不具一刹那的恒常性,刹那刹那舍弃前前而趋入后后,最终都会消失殆尽。《大圆满前行》和《俱舍论》中对此都有详述。


对于刹那继续分析下去,其实只是众生分别念安立的一种时间概念而已,并不存在真实的刹那。因此,在众生的分别念当中,“这个人降生了”,在眼前一直安住着,在发现变化的时候说:“这个人现在老了。”最后这个人又死了。这是很粗大的一种意识判断。经部宗以上认为,生衰住灭只是一种相续上的过程而已,是很粗大的一种概念。


所以,在刹那上根本不能安立有为法的法相,对于这种粗大的意识概念,再详细分析的话,有为法的法相也不能成立,这时已经变成胜义谛了。《中观根本慧论》中着重抉择了有为法不存在,为什么不存在呢?法相不存在之故,生不存在,衰不存在,住不存在,灭不存在。通过胜义谛进行观察的时候,所谓的有为法根本不存在。——《俱舍论讲解》


既然有为法从产生的那刻起就刹那迁变,住就不可能有存在的机会。虽然有些经论讲,有为法具有住的法相,但这只是一种名言假立而已,用名言无常理中的皆具老死相这一点,就可以遮破住。


表面上看,寺院的殿堂、城市里的高楼大厦等好像在安住,没什么变化,但其实它们的每一个微尘都在刹那刹那变化,渐渐衰败、趋向毁灭。人也是如此,从婴儿到青年,再到中年、老年,终至死亡,无论身体还是心识,一刹那也无法安住。所以,无论外器世界,还是内情世界,任何有为法都没有所谓的住。





敬摘录索·达·吉·堪·布讲记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新版讲解

↓↓↓


记忆板





一、观因缘品


二、观去来品


三、观六情品


四、观五阴品


五、观六种品


072

若离于染法,先自有染者。

因是染欲者,应生于染法。


073

若无有染者,云何当有染?


074

染者复染着,有无次第同。


075

染者及染法,俱成则不然。

染者染法俱,则无有相待。


076

染者染法一,一法云何合?

染者染法异,异法云何合?


077

若一有合者,离伴应有合。

若异有合者,离伴亦应合。


078

若异而有合,染染者何事?


079

是二相先异,然后说合相。


080

若染及染者,先各成异相,

既已成异相,云何而言合?


081

异相无有成,是故汝欲合。

为使合相成,复说异相乎?


082

异相不成故,合相则不成。

于何异相中,而欲说合相?


083

如是染染者,非合不合成。


084

诸法亦如是,非合不合成。


085

若生是有为,则应有三相。

若生是无为,何名有为相?


086

三相若分散,不能有所相。

云何于一处,一时聚三相?


087

若谓生住灭,更有有为相。

是即为无穷,无即非有为。


088

生生之所生,生于彼本生。

本生之所生,还生于生生。


089

若谓是生生,能生于本生。

生生从本生,何能生本生?


090

若谓是本生,能生于生生。

本生从彼生,何能生生生?


091

若彼尚未生,而能生彼法,

汝言正生时,彼生可成立。


092

如灯能自照,亦能照于彼。

生法亦如是,自生亦生彼。


093

灯中自无暗,住处亦无暗。

破暗乃名照,无暗则无照。


094

此灯正生时,不能及于暗。

云何灯生时,而能破于暗?


095

灯若未及暗,而能破暗者。

灯在于此间,则破一切暗。


096

若灯能自照,亦能照于彼。

暗亦应自暗,亦能暗于彼。


097

此生若未生,云何能自生?

若生已自生,生已何用生?


098

生非生已生,亦非未生生,

生时亦不生。去来中已答。


099

若谓生时生,是事已不成。

云何依生法,尔时而得生?


100

若法众缘生,即是寂灭性。

是故生生时,是二俱寂灭。


101

若有未生法,说言有生者。

可生之彼法,不成岂可生?


102

若言生时生,是能有所生。

何得更有生,而能生是生?


103

若谓更有生,生生则无穷。

离生生有生,法皆自能生。


104

有法不应生,无亦不应生,

有无亦不生,此义先已说。


105

若诸法灭时,是时不应生。

法若不灭者,终无有是事。


106

不住法不住,住法亦不住,

住时亦不住,无生云何住?


107

若诸法灭时,是则不应住;

法若不灭者,终无有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