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听着爸爸妈妈讲的故事长大,
有些故事到现在依然会印象深刻,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一生。
转眼间父母年华老去,
我们该如何报答他们?
在今天,给父母讲一个佛陀孝亲的故事,
或许就是一个极好的答案。
我们一起来谛听,
极其殊胜的佛教节日“天降日”的由来。
佛陀的母亲摩耶夫人在佛陀出生后不久便去世,转生到天界。佛陀在人道成佛后,曾至三十三天为母亲及诸天圣众讲经说法。
当佛陀住于三十三天时,目犍连尊者为了维护佛教的发展,仍住世于人间。寻常人等皆不知佛陀去了何方,故由波斯匿王等人,到尊者处请教佛陀的行踪。尊者答以佛陀安住天界。当结夏安居过后,他们再次至目犍连尊者前请求:“已许久未见佛面,愿迎接师尊归来”。于是目犍连尊者运用神通刹时前往天界,于世尊前为大家祈请道:“世尊,阎浮提的人们不能登此天居,诸天圣众则具降临阎浮提之神力。故而祈请世尊返回阎浮提吧!”如斯祈请后,世尊云:“七日之后返回人间。”
佛陀为母亲摩耶夫人,及诸天圣众讲授了《大白伞盖陀罗尼》、《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等法教。《摩诃摩耶经》中记述了佛陀在三十三天为母说法后,摩耶夫人证得了初果,即须陀洹果位。
讲法圆满后,帝释天神命毗首羯摩天神幻造三道阶梯,为令造天梯之天神欢喜,佛陀在众天神的恭敬围绕下沿着天梯返回人间,这就是吉祥殊胜的“佛陀天降日”。因佛陀之孝行足令后世学习,又尊为“孝亲日”或“孝子日”。
以此殊胜因缘,依佛教记载,于天降日所造之善恶之业皆将自相辗转增为十亿倍;故天降日时做功德一次就可以积累无数无量的功德。
六道之中,天人以福德感召,于漫长岁月中都是尽情享乐、无忧无虑,为何佛陀还要为转生在天界的母亲说法来报恩呢?
我们先从知母恩说起——
按照阿底峡尊者教授的七重因果:七因果者,谓正等觉菩提心生看,此心又从增上意乐,意乐从悲,大悲从慈,慈从报恩,报从念恩,忆念恩者从知母生,是为七种。就是说,报恩是从念恩生,而念恩要先从知母生。
虚空遍布的地方都充满众生,每一众生相续当中都充满业、烦恼和痛苦。而所有众生无一不曾做过自己的父母,只是由于不断投生流转,现在认不出他们是自己的父母而已。实际上,每一众生做每个众生的父母的边际也无有尽头,更何况说一切众生呢?就拿刚出生的牛犊、羊羔等旁生来说,它们一出生便可在牲畜群中认出自己的母亲,这也说明是无始以来的习气所致。
旁生界母亲关心孩子,孩子无误认识母亲等现象,也蕴含着许多极为甚深的道理;但上生物课的老师却说:这是动物的本能,再追问就无可奉告了。其实这完全可以说明,佛陀所讲的每一个众生都当过自己母亲的说法千真万确。
父母对子女十分爱执,一会儿担心他挨冻受凉,一会儿顾及他饿了渴了,一会儿又忧虑他生病死亡。即使是子女老了,父母仍会这样担忧。
鸠摩罗什翻译的《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中,佛陀就讲了父母的十种恩德,每一种恩德均由两偈阐述,其中有一偈云:“母年一百岁,长忧八十儿,欲知恩爱断,命尽始分离。”意思是即使老母年愈100岁,也会时时挂念80岁的儿子:“他在外面身体好不好?会不会遇到困难?会不会再不回来了?……”除非她撒手西去、离开人间,否则,再老、再病都不会断尽这份恩爱。
如果是宝贝儿子或女儿生病了,父母宁愿以自己的性命换取子女健康,他们心里挥之不去的唯一牵挂就是孩子,为了孩子总是劳心费神,含辛茹苦。除了极个别父母因特殊业力不疼爱子女以外,一般来讲,不管是有钱人、没钱人,他们对孩子的关爱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父母竭尽所能承办儿女的利乐,遣除儿女的损害痛苦。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对给予我身体发肤、养我育我护我的父母,当何以为报?
欲报父母恩者当知报恩的方式。
经常照顾父母饮食起居,奉养陪伴;不增加父母忧愁,多体谅宽慰,不违逆父母等都是需要的。但可能我们觉得能让父母颐养天年、享世间安乐,这就是孝顺了。然而从佛陀上天界为母亲说法的事迹可以明白,仅人天安乐是不够的——
天人所享受的快乐,诚如《正法念处经》中云:“如蜜和毒药,是所不应食,天乐亦如是,退没时大苦。”犹如蜂蜜与毒药混合在一起,虽然味道甜美,但却不应食用。同样,天人的快乐也是如此,一旦死亡降临,必会感受极大痛苦。因此,跟人间的快乐相比,天人之乐虽说大得多,但从其本体、因缘等各方面看,其实也没什么可执著的。
《诸法集要经》亦云:“诸天耽欲乐,迅速如瀑流,寿命剎那间,愚痴而不悟。”意思是说,天人们始终耽著欲乐,这种快乐如瀑流般瞬间即过,但他们却执迷不悟。直到将要离开天界时,才幡然醒悟:“我太愚痴了!这么多年来只知行乐,不知行持善法。”
天人终也难逃轮回流转,快乐时光总是如白驹过隙,福报享尽便是业报现前,堕入恶趣受苦,更莫说短暂的人间安乐了。《摩诃僧祇律》亦云:“诸天及世人,一切众生类,莫不为结缚,命终堕恶道。”
人的生命不仅仅是这一世,对父母的孝顺,也不是给他们一些钱,经常去看看他们,就可以了。从长远来看,以金银财宝、饮食衣物供奉,不能圆满报答父母的恩德,唯有引导他们行持正法,才是真正报答了双亲之恩。就像《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中所言:“非饮食及宝,能报父母恩,引导向正法,便为供二亲。”
莲池大师也讲过:“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只有让父母彻底离苦得乐,子女才能成就孝道。莲池大师还把孝分为三种:孝、大孝、大孝之大孝。其中“大孝之大孝”,就是令父母永远离开痛苦、获得快乐,这才是最值得追求的,也是出家后可以给父母带来的。
从世间角度,无论你怎样照料,都无法使他们摆脱老死病的痛苦、脱离后世的恶趣,更无法使他们获得真正的解脱,对于他们所感受的一切苦难折磨都无计可施,又如何使他们获得出世间的一切功德利益呢?根本无法实现。
如果真想回报父母恩德,那么为了父母修持正法,以求成就佛果,并且使父母也为了成佛而修法,才是真正的报恩。
《菩提道次第广论》云“故当思惟无边有情,谁能圆满此诸有情现前、究竟一切利义。则知惟佛方有此能,故能引发为利有情,欲得成佛。”
一切众生无始以来都当过我们父母,对我们恩重如山、恩深似海。这份恩德,无论是怨敌还是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都曾给予过我们。为此,我们自己更要多闻思修行,更好地以佛法利益广大众生,同时也让我们的父母知道,修行佛法,才是人身的终极意义,解脱轮回,往生极乐,才是人生的终极幸福。
愿这个“天降日”的故事能给天边无尽的父母有情都种下一颗善根,早日在轮回中解脱,获得究竟的安乐,成就佛果!
不要忘记上师安排的小作业:
内容来源:智悲佛网
友情提醒
回复"1":招聘发心人员
回复"2":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
回复"3":门措上师略传
回复"4":堪布简介
回复"5":智悲讲堂闻法房间
回复"6":本周课程安排
回复"7":《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回复"8":《转经轮的功德》
回复"9":《助念往生仪轨》
回复"0000":综合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