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届加行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29课-脉络&难点
脉络梳理
简略分析
总说七支供
一、金刚乘方便多,依此可即生成就
二、金刚大乘摄一切乘
三、既要实修,又要广闻
四、无量法门包括于七支供
己一、顶礼支
一、化身无数与众生共同顶礼
二、顶礼与上师瑜伽合修
三、身口意三门顶礼
四、专心致志顶礼
五、合掌的方式
六、五体投地顶礼
七、求法者要随学上师行仪
展开分析
戊二(七支供)分七:一、顶礼支;二、供养支;三、忏悔支;四、随喜支;五、请转法轮支;六、祈请不入涅槃支;七、回向支。
总说七支供
一
金刚乘能够迅速成就的原因
(一)金刚乘的特点——即生成就
(二)即生成就的原因:方便方法
二
金刚乘摄一切乘
(一)遣疑:
1、疑:有人认为:藏传佛教是密宗,汉传佛教是显宗
2、遣:以汉传密宗经典说明并非藏地独有
3、旁述:浅慧之人往往造下谤法重罪
(二)七支供的对境——上师
1、原因:上师是福田之最,所以七支供附在上师瑜伽后面讲
2、结论:在前面观修的对境前修七支供,善根无以伦比
(三)既要实修,又要广闻
1、总说:上师瑜伽应作为一生着重修持的法要
2、分说:圆融理解实修和广闻
1)实修角度:如果缺乏机缘求法,单单这一上师瑜伽的修法也已足够
2)广闻角度:
①、正说:长期闻思的重要性
②、遣疑:
A、疑:听了法相续越来越难调化
B、遣:是以前不懂得观察的结果,并不是闻法的过失
C、如何做:闻法并修上师瑜伽(闻思修结合)
(四)无量法门包括于七支供
1、功德:七支供的殊胜性
2、劝诫:七支供是真正的善巧方便
1)正说:密宗的行者,一定要懂得并修持七支供
2)比喻:有智慧精进和善巧方便的人,做任何事都能快速圆满
3)结论:修持密宗,要具有智慧和善巧方便
己一、顶礼支
一
化身无数与众生共同顶礼
(一)观想:自身化现无数微尘数与一切众生共同顶礼
· 补充:为什么这样观想(于情于理)
(二)念诵:
· 补充:念诵时也随文入观
二
顶礼与上师瑜伽合修
(一)正说:顶礼与上师瑜伽合修最为适宜
(二)原因:
1、以教证宣说
2、以理证宣说
3、以比喻宣说
(三)如何选择顶礼句(单独顶礼句/《普贤行愿品》偈颂)
三
身口意三门顶礼
(一)定义:什么是身口意顶礼
(二)要点
(三)功德
1、出世间角度
2、世间角度
四
专心致志顶礼
(一)略说:专心致志很重要,散乱顶礼不合理
(二)详说:
1、举例:思想涣散的顶礼,只是身体白白受苦,无有实义
2、补充:圆融理解“没有任何实义”的含义
1)正面说/反面说
2)比喻
3)结论
五
合掌的方式
(一)合掌方式:
1、正说:顶礼时如何合掌
2、教证:《大解脱经》《功德藏》
(二)其他合掌方式:《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三)结论:
1、此处:传统不同,合掌方式不同,但都合理
2、引申:圆融理解各个宗派的传统
六
五体投地顶礼
(一)顶礼的方式及要点
(二)自己顶礼,也弘扬顶礼
1、自己顶礼:懂得道理还需要再再串习
2、弘扬顶礼:很多佛教徒不会顶礼,我们有弘扬的责任
3、结论:应身体力行并传授与人
(三)要如法顶礼
1、功德:净障获加持
2、如法顶礼之一:每次顶礼都要如法
1)正面说
2)反面说
3)结论:
①、每次磕头都要认真、正式
②、不如法顶礼的过患
3、如法顶礼之二:不要依靠依靠物顶礼
1)正说:在陡峭山坡或者某种依靠物上面顶礼,没有实义
2)举例:出家人在护法神山顶礼
3)结论:重要的地方要细讲
4、如法顶礼之三:不做形象化的顶礼
1)正说:形象化的顶礼很多人跟着学
2)如何做:
①、不要落在形象上
②、到上师面前听闻了知并行持
(四)要实地行持
1、正说:不去修持,求得佛法无实义
2、公案:
1)内容:唐光王刁难黄檗禅师被打
2)结论:佛法一定要行持
七
求法者要随学上师行仪
(一)总说
1、正面说:身为求法学法者,包括做一次顶礼在内的一切行为,都要远远超过那些不懂正法的人
2、反面说:不懂正法的人很多语言和行为都不如法
(二)分说:米拉日巴尊者的如法顶礼(对应“包括做一次顶礼在内”)
1、例说1:米拉日巴尊者的如法顶礼
2、例说2:
1)举例:佛学院的威仪清净如法
2)补充:注重威仪的必要性
①、个人角度:行为无利无害
②、对外角度:行为不如法,会让人生邪见
A、例说:假和尚败坏佛教
B、结论:
· 他人:人往往以偏概全
· 自身:要随时随地注意威仪和行为
3、结论:米拉日巴尊者的如法顶礼令鄂巴上师很欢喜
(三)依止上师应如氆氇染色(对应“一切行为”)
1、略说:依止上师求法后,应该像氆氇染色一样,各方面与以前截然不同
2、广说:
1)“依止上师求法后,应该像氆氇染色一样”
辨析:
①、如何“随学”
②、如何“依止”
2)“各方面与以前截然不同”
①、例说:
A、法王如意宝依止托嘎如意宝
B、上师自身
②、结论:应多少有一些改变
(四)切莫成为“法油子”
1、略说
2、广说
1)无法改变的“法油子”
①、闻法:听闻再多也无法改变
②、讲法:广闻博学还能讲,还是调伏不了
③、结论:佛法可以调伏恶人,无法调伏法油子
A、做人时调伏不了
B、做鬼也调伏不了
2)成为“法油子”的过患
①、自身角度:生不起少许的定解和信心
②、他人角度:再殊胜的对境也对他起不到作用
3、如何做
1)正面说:老法师越听法越有信心
2)反面说:听法痛苦,对非法有意乐
3)结论:多熏习佛法,强迫自己行持善法,避免恶法
本课难点
一、什么叫“善巧方便”?
本课前面部分,上师以世间做事的比喻(有智慧、精进又有善巧方便的人,做任何事都能快速圆满)说明,要修持密宗,一定要具有智慧,同时还要具有善巧方便。那么这里的善巧方便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能够快速积累资粮就是善巧方便,而善巧方便的秘诀在于:以上师为对境来修持,观想自身化现为成百上千无数无量刹土的微尘数,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也与自己一同顶礼。对境方面,本体观为自己的根本上师,功德是不可思议的,有境方面,不是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在顶礼,而是化现无量刹土的微尘数和一切众生一起顶礼,是这么多众生同时在磕头,所获得的功德可想而知。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事半功倍的做法。
有的人心里会有疑问:其实只是我一个人在磕,我想象这么多众生磕头有用吗?严格来讲,如果没有一定的观想能力,效果不一定很到位。但是如果集中精力,从始至终能够保持这种观想,和一个人磕头相比的功德,是具有相当程度的倍数增长的。如果我们对空性有了一些了解,就会更加对这种方便方法生起坚定的信心和努力行持的决心,如果对空性还没有概念,那么依靠上师的教导严格执行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不要变成自己讨厌的那种人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某某学了很久,讲的也挺好,可是说一套做一套,真让人失望。”“怎么这样啊?佛教徒还不如世间人呢?”……“法油子”这个物种的存在,让徘徊于佛门之外的人望而却步,做不成榜样甚至起了副作用,对自身也毫无利益,就像本课中说的,听的法不少,有些甚至讲起来也是滔滔不绝,但是心从来就没有丝毫改变,不仅做人如此,变成鬼时也是如此,真是“油盐不浸”的老大难。这属于无有解脱的罪业,想想都觉得太可怕了。
“法油子”的心态是怎样的呢?在他们心里,佛法只不过是说说罢了,只是某种学术,某个观点,和自己的世界不会有真实的交集和碰撞,更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什么。他们不会拿佛法的观点来反观自心——就像美女照镜子一样,看看自己有哪些污点?哪些需要改正的?那些只不过是说给别人听的。
我们都希望做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不想变成自己讨厌的那种人,为了让修行之路不走偏,最关键的是要经常观察自相续,拍拍胸口问自己:我为什么学佛?我有真正的信心吗?如果信心不够,有疑惑,该如何解决?我是否只是把佛法作为靠山或者自我的装饰品?认真的探究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做到不自欺,就已经迈出了实事求是的第一步。另外,闻思后得到见解,见解指导修行,座上修和座下行结合起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我们的相续就会慢慢地转变、逐渐被调伏。
编写师兄:定解B09、定解B11
审核师兄:定解B07、定解B06
【档案编号B06129-定解B0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