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佛教故事】120 褪尽铅华平淡自在 Back

【佛教故事】120 褪尽铅华平淡自在


褪尽铅华 平淡自在

褪尽铅华,平淡自在;因舍而得,快乐随行

舍卫城里有对夫妻,他们穷到只有一件外套,夫妻俩无法同时外出。因此,俩人轮流穿着外套去聆听佛陀开示,太太白天去精舍,先生耶卡沙它卡则晚上去精舍。有天,耶卡沙它卡在听完佛陀的开示后,法喜充满,并升起一股强烈的供养之心,想把身上唯一的外套供养给佛陀。但他又想,如果供养出去,他们夫妻就没有其它外套可穿了,因而犹豫不决,就这样,初夜和中夜过去了,到了后夜时,他在心里告诉自己:“如果我再再这样舍不得,会失去断除世间苦的机会,我一定要马上供养这件外套。”于是他把外套供养在佛陀的脚下,并高兴大声喊说:“我战胜自己了!我战胜自己了!”

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在听法群众中,听到耶卡沙它卡这些话时,就派人去调查原因。在得知耶卡沙它卡供养佛陀外套原委后,认为此举并非一般人可以做得到,因此国王非常赞赏他对佛陀有如此虔诚信仰和慷慨供养之心,于是就奖赏他布作外套,不过,耶卡沙它卡把国王赏赐的布也供养给佛陀。国王又加倍赏赐他两匹布,耶卡沙它卡同样又供养给佛陀,不管国王奖赏几匹布,他都全数供养佛陀。当国王赏赐他32匹布时,耶卡沙它卡在国王的坚持要求下,才为自己和太太各留一匹布做外套,其余的30匹全部供养佛陀。

国王又说,耶卡沙它卡真正做到难舍能舍,应该再给予奖赏,于是又赏赐了两匹非常昂贵的丝绸布料。耶卡沙它卡将丝绸布料做成两顶华盖,安置在精舍中供养佛陀。后来,国王再到祇树给孤独园时,看见耶卡沙它卡供养佛陀的华盖时,心里十分高兴,又赏赐了他一番。

当比丘们知道耶卡沙它卡的事情后,就请问佛陀:“为什么这位婆罗门所做的善业,立刻就得到回报呢?”佛陀说:“这婆罗门如果初夜时就供养,那么他所得到的奖赏会更多。一个人若要行善就应该马上做,若迟疑回报既慢且少,有时甚至可能因为一下的迟疑就不做了,毕竟人心容易倾向恶念做恶业。”

当今物欲横流的世间,每个人都在忙碌或扮演忙碌乃至不与"忙"字挂靠就会无地自容。变相的生活态度是为了彰显我们生存的个人观、价值观、世界观,生存环境唯物主义的旗号下飞速发展,每个忙碌于都市中的人们脚步都在加快,生怕无法与时代接轨而被淘汰,每个人面容的疲惫不堪也越来越明显。城市中车水马龙,空气污染指数标高不下,为了生计或是生活以外的附加值,我们生活在钢筋水泥混合土的世界中,陷于尘劳牵绊,心也布满“雾霾”。

每个人忙碌的方式都不同,财富指标和生活水平不同,当然心存良善与否也不同。可是有两样是每个人都相同的,那就是身在受苦,心也在受苦。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医院排队的人越来越多,每天向朋友互相诉苦的人也比比皆是。因为自然而平常的道理是我们每个人从出生那天起就在走向死亡,身体必然要经受老、病、衰败。一切的事物都遵循生、住、异、灭的过程,可是我们迷妄的只知道执著于生,当然在经受身体自然变化时就会苦不堪言。再者因为这种对于身体不愿衰败事实的不理智抵触,和执著于不现实永葆青春的谬论必定引起心苦。除此以外,心中本身无限贪欲的扩展就在膨胀,这样就是苦上加苦。因为心执著于一切,对身以及身外的一切繁华景象都想执著为己有,这种经不住财富、名誉、地位、健康长寿、美丑等等一切诱骗的结果,会让行为也如履薄冰般的处处谨慎,造作,生怕走错哪一步而失去本该有和本该不属于自己的一切。这样的结果除了身心疲惫外,也只会舍不起也得不到。

我们不理解摆布我们的一切世间法都是因缘和合而变化无常的假象而已,因为缺少认知和正见的缘故,我们总不希望事物改变,认为外在的一切包括身体都或属于我们,当我们看见它改变时,就会害怕,从而一系列复杂的情绪,最终只能用个苦字来形容了。我们无法依靠变异而生存,不愿妥协和改变,更不愿失去这些本来就不属于我们的一切。可是却如此的痛苦,佛陀慈悲为怀,看见众生在迷途中背负一座座自垒的堡垒,很怜悯大家。于是乎,佛陀教育我们学会放下,这样可能痛苦会减少,可是刚强难化的我们,放不下也无力拿起。佛陀见此状,又告知大家:“世间的一切都是缘缘相聚,如果你们想更好的得到,只有先学会舍去,这就是收获粮食先需要播种的道理”。

佛陀说:“舍得,表面看起来我们放下了很多,实际上得到的更多,人只要发自内心地欢喜,就是最有福报的人。如果内心不知足,永远都是贫穷的人。”好好分析,是这个道理,其实每个人在执著满足贪欲追逐身外的一切物质时,无外乎结果还是想自己开心、快乐。但因为无明的驱使,我们总是反其道而行,一直索取的都是带给我们痛苦的因,从而收获的是痛苦的果。心生贪的这种恶念的种是不会结出善果的花来。所以遵循佛陀的教诲,在舍中获取福德,在舍中拥有智慧。大舍才能有大德,从而才会有大得!学会从心上舍去一切执著,在行上舍出一切外在无常的聚合,从财富、名誉、地位、苦乐、一切的贪欲中退出来。结果必定是褪尽铅华,平淡自在;因舍而得,快乐随行!

——摘自《上师讲故事》



感恩您关注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


微信号:WYBH_HK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成立宗旨:开放、包容、求真、利他!

官方网址:http://www.wybuddhist.com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3573842014

联系我们:wybuddhis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