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参考丨《藏传净土法》第62课
1.要抓紧时间念佛力争往生极乐世界。
①断除恶心。
要带着善心、慈悲心、利他心做事,千万不要有在恶心驱使下的行为。有时候旁人可能看不出来我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但是恶心的果报终究会落到自己身上,最后也只是自己感召痛苦而已,相续中有恶心的人经常会碰到不好的结果,也可能会出现恶性循环。我们虽然不一定直接在外在言语或行为上表现出来,但是害心自性即是罪业——心相续中只要产生了害心,就会有很大罪业。往生极乐世界需要广大的福报做支撑,净土修行人最好还是以断除一切恶法、行持一切善法的积资净障作基础,同时再念佛、诵经并且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这样就会比较圆满。
②在修行上多缘取一些,对自己的今生来世都有很大好处,尤其是老年人更应该抓紧时间老老实实地念佛希求往生。藏地很多高僧大德都说过,如果能念圆满一亿遍观音心咒,死后一定不会堕入恶道。一些老年道友如果已经退休了,建议不要把所有心思都挂念在儿孙身上,要多念阿弥陀佛名号或者观音心咒,这些都是往生净土的因缘。
③中阴身的心识很敏感,而且领悟力也很强,他人给他念经超度或者回向时就很容易专注在善法上而获得解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助念对中阴身会有很大帮助。因此,我们在还自在的时候,自己除了要好好念佛、好好修行之外,也应尽可能地去助念,使得亡人能够借用他缘作为支撑力,得到转生善趣的机会,甚至直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每个人的因缘不一样,但是给亡者念经回向决定功不唐捐。
④我们最好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带业往生上,尽量在自在的时候清净自相续的罪业,力争在临命终时往生极乐世界的把握大一些。平时如果没有好好修,只希求在临命终时借用外缘条件让自己解脱的想法终归不是很牢靠。
2. 两个小乞丐的公案启示。
①上供和下施也有次第,一般是上供之后再去布施。平时吃饭之前也是这样,一般都是先观想供养上师三宝或者念诵供养偈,再拿出七粒米或者一小块馒头施出去(等于是施非人、饿鬼),最后自己再享用。
②有福报的人做任何事情都容易成功,我们想做的事情做不成功,这跟前世的福德有一定的关系。平时要注重培福,在积资净障方面多注重一点,否则诸事难成。从暂时安乐的角度来讲,自己感召了很多的痛苦,心如果不堪能,就会失落、委屈、抱怨,就容易出现恶性循环。如果自己平时培积福报做得比较好,做事情经常能够心想事成,心容易安乐,这时候也容易对三宝生起信心,能够意识到这些都是缘于对三宝培福而得来,相续中就容易生起善的念头。
③有些人在世间过得不如意,心中有很多痛苦,因此产生了负面情绪,然后生起恶念,这些情绪自性就有罪业。学佛之后懂得了业因果,因缘聚合而感召的现象都跟自己的业缘有关系,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碰到不如意事时,就会懂得如何将它转为道用。
④有时候修行人也会有误区——碰到世间的事情容易转为道用,但是当修行人的团体和自己的亲人作为对境时,就不太容易转为道用。
A.第一个误区是对其他学佛者要求过高,心里丝毫不能容忍,对不学佛的陌生人反而会比较包容一些,这是因为相续中的标准不同,对陌生人可以以最低标准来看待,但是对学佛者标准就会按照自己闻思的道理而拔高。第二个误区是对自己的家人要求过高,把家人执为我所,以自己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喜欢的方式要求家人改变,不能容忍家人有不好的习气毛病。
B.我们不可以用标准强制性要求别人,只能要求自己。当周围人出现了不如法的行为时,在自己心里要能够接纳,同时把令自己受委屈的事情转为道用。
C.想让家人接纳、认同自己学佛,让他们心生善念、让他们也学佛,首先要具足善巧,不要表现出来对家人不满,要学会放低标准去满足他,让他心悦诚服,后面可能他自己就会主动看法本了。大乘佛法永远充满慈悲的理念,如果心里流露出来的善和爱的念头让对方觉得温暖,感觉到我们珍爱他、珍惜他,时时刻刻都在护念他,对方就愿意靠近、随顺我们,也会对佛法感兴趣。把这个过程当作一种调心的修行,当自己的心真的柔软下来时,就会发现自己的修行在进步,那时候再看一些大乘的经教,就能够真正体会到菩提心的精髓。
⑤大乘修行人要学会自爱,不要刻意去找苦吃、把自己的心弄得很痛苦,要善护自心,让它处在愉悦状态,调心就比较容易,也容易生起善念。
⑥观清净心。
不良善的心念要少,要养成看别人优长之处的习惯。首先要学会去看自己家人的长处、同参道友的长处,再挖掘世间不学佛人的长处,最后还要挖掘自己最讨厌、最不喜欢、最看不上、认为素质特别低的恶劣之人身上的长处。人无完人,任何一个人都有所短有所长,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要努力找到他的一些发光点,这样也容易生起善心。总的来讲,学佛者平时很难有明显的恶心,但是其他一些负面情绪还是会很多,看问题时容易看不好的方面。往生净土的人要观清净心,做事、对待问题时要学会往好里想,养成看它优点的好习惯,这样心里不清净的东西就越来越少,清净观也容易生起,平时方方面面都去调整,自然而然对人对事都容易生起良善之心。有时在无意识中发起的良善之心会成为自己圆满资粮的因,哪怕到了中阴身碰到很多恐惧的景象,缘于生前良善的习气,也不容易生起恶念。
3.《法句譬喻经》中两位商人的公案启示。
①能够值遇三宝是很有福报的事情,要学会把恶念和无记的心态调整成善念。调善念也要有智慧,比如我们在观无常、轮回痛苦的时候,会观亲怨平等——亲友往昔做过我们的怨敌,怨敌也做过我们具恩德的亲人,这两者是对等的,这种观法是让我们断除对亲友的贪执、对怨敌的憎恨;当我们修菩提心时,就会观无始劫以来所有的众生都做过自己的大恩父母,这个时候就不要观父母的过失,而是观父母对自己的生养之恩、教育之恩,依次第一层一层地观下去,发自内心真正生起感恩心。修法都有窍诀性,只要按照引导修到量,就能够在相续中生起菩提心,会真正对所有众生都感恩戴德。
②学习净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养成善心所摄的习惯,心是一切万法的根本,如同驱使者一样能够掌控言行,如果心中产生恶念,言行就会变成恶的,罪业和痛苦自然也会追随,就像车轮的痕迹会追随车的方向一样,存有恶心者,不要说往生了,连善趣都无法获得;如果心由善念摄持,那言行也将是善的自性,所获得的福报和安乐就会如影随形。
4.害心的过患很严重。
①身语意三门比较起来,心是最主要的,如果心里没有慈悲心,那害心就会经常产生。有些人外在的行为看上去都是善行,但是不代表心相续就完全是清净的,如果害心没有断掉,临命终时依旧有堕落的可能性。如果心善,言语和行为都会被善心所摄持,就不会做不如法的事情。
②《入行论》云:“博施诸佛子,若人生恶心,佛言彼堕狱,长如心数劫。”行持广大布施的诸佛子们要了知,佛陀说过,生起恶心的人会堕入地狱中,有多少个刹那生起恶心,堕入地狱就有多少劫的痛苦。
③“谁制烧铁地?女众从何出?佛说彼一切,皆由恶心造。”八热地狱的热铁地面都是由自己的恶心所造,万法唯心而现,恶心的异熟果、增上果、等流果全都是一种不好的、不悦意的现象,所以我们要努力在心上去调整。
④《念住经》中说:“心为敌中敌,心外无他敌,如燧木自焚,心为自心毁。”自己的心是敌人中最可怕的,在心之外根本不存在其他敌人,就好像燧木摩擦生火之后自己就被烧没了一样,我们也不是被外在的怨敌所摧毁,而是被自己的心所毁。
⑤自己碰到的所有好与不好的事情,没有别的原因,也怪不得别人,因为都是自心所造的业。碰到事情是否觉得痛苦,其实都是分别念的认知问题,心可以毁坏自己,也能成就自己,关键就是看自己怎么想。
5.断除害心的功德。
①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经常生起良善的心念,即生中会安乐富足,他人不能让他自己心里生起畏惧心,自己的心会时常处在愉悦安定的状态,而且可以让周围的人舒心悦意。
②《因缘品》中云:“具有害心人之中,当住无有害心处,具害心中无害心,奇哉此人极安乐。”如果周围都是具有害心的人,那也不能舍弃自己的慈悲心,也要时常安住在无有害心的状态,这种状态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别人。善护自心、善调自心,外在的环境自然而然会发生改变。
③“何人无害心,怜悯众有情,慈爱诸含生,彼永不生怨。”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害心,并且能够悲悯、慈爱一切有情,对于包括含生以上的这些众生都不生怨恨等情绪,这种心态具有极大的福报,这个人死后将转生天界。
④“慈心不损恼,无有害心者,不伤诸有情,彼士转善趣。”一个人如果有慈心,能够做到不损恼众生,不伤害诸有情,必定能够转生到善趣中。
要努力断除害心以及和害心同类的负面情绪和不良心态,尽量生起良善之心,相续良善的人才有机会往生。
审核:定解E11
定解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