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 不离于生死,而别有涅槃。实相义如是,云何有分别?【每日一颂】《中论》
戊三(抉择有实法为空性)分二:一、破有实法之本体——观行品;二、破彼之能立。
己二(破彼之能立)分三:一、破有实法之作用接触——观和合品;二、破因缘之能生——观有无品;三、破暂时缚解——观缚解品。
十六 观缚解品
庚三(破暂时缚解)分三: 一、破轮回之本体;二、破彼能立之因果;三、宣说趋入真如之方便。
辛一(破轮回之本体——观缚解品)分二:一、以理证广说;二、以教证总结。
壬一(以理证广说)分三: 一、破轮涅自性成立;二、破缚解自性成立;三、断除太过。
癸三(断除太过)分二:一、断除发愿不合理之太过;二、宣说轮涅无二之正理。
子二(宣说轮涅无二之正理):
涅槃无有生,轮回亦无灭,
岂可为轮回?涅槃岂安立?
涅槃没有重新产生,轮回也不必灭除,既然如此,又怎么成立轮回?又岂能安立涅槃呢?
在小乘行人和初学者的心目中,涅槃应该是从很远的地方得到的,轮回则是指现存的一切不清净法。当把不清净的轮回去除之后,就会获得一个崭新的、特别清净悦意的解脱境界——涅槃。
其实,涅槃的真正含义是指欲解脱者在将此等一切彻底抛弃之后,以证悟无倒实相之智而彻见法性。在胜义实相中,既不存在新诞生的涅槃,也不存在以前有而后来被灭除的所谓轮回。既然如此,如何成立轮回?又如何安立涅槃呢?
《宝性论》和《现观庄严论》皆云: “此中无所遣, 亦无少可立, 于正性 正观, 正见而解脱。” 意思是,诸法没有什么所遣,也没有什么所安立,如果见到了真实义,才算真正获得了解脱。
◎ 轮涅的本体无二无别
人们一般都认为,轮回是要断除的法,而涅槃是在新境界中出现的法,两者有着天壤之别。虽然在现相中可以这样讲,但这并不符合实相,因为轮涅的本性无二无别。为什么呢?
因为在究竟实相中,净除二种障碍、究竟二种智慧的涅槃是一切万法的本体,不净的轮回也是一切万法的本体,从万法本体角度讲,轮涅无有丝毫差别。这就是为什么在大成就者面前,轮回即是涅槃、涅槃即是轮回、烦恼即是菩提的原因。
关于轮涅无二,或者说现相和实相本体无二的道理,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做过详细阐述。法王如意宝在讲《文殊大圆满》顶礼句的时候也说过:我们应在无离无合的境界中顶礼自己的心——文殊菩萨, 了义的文殊菩萨就是我们自己的心,这颗心与文殊菩萨 无离无合,即从没有离开过,也从没有和合过, “合” 与“离”只是我们的分别念而已。这个道理非常甚深,只有通过大圆满的窍诀和中观最甚深的窍诀才能明白。
说众生是佛的原因也在于此,凡夫现在只不过被客尘遮障未显现佛性而已。《大圆满前行》最后讲密宗法性时引用了《喜金刚·二观察续》的一个教证“众生本为佛,然为客尘遮,垢净现真佛”,意思是,众生本是相好圆满的佛陀,然而众生的佛性被无明烦恼的客尘障蔽了,当障垢清净之后,就会现前佛的一切功德。此教证也说明了众生与佛在本体上没有毫许差别。显宗最了义的《般若经》等经典和密宗《大幻化网》等密续都对万法的这一实相做过直接宣讲。
所以,认为“涅槃是从一个新的地方产生,轮回是从现在的地方被去除”的想法并不符合万法的实相。万法的实相是,涅槃没有所谓的诞生,轮回也没有所谓的存在或灭尽,轮涅的本体无二无别,两者之间没有能除所除的关系。我们要想真正解脱,就要完全断除轮涅分 开的执著,获得无二的智慧,以这种智慧才能彻见万法的实相。
为什么把这一科判安立为“轮涅无二之正理”呢?我想,对于境界较高或者希求实相的人来讲,这句话非常契合他们的根机,深入之后,就能了知轮涅无二的境界,进而对万法在究竟意义上平等、清净的观点自然而然生起定解。
敬摘录索·达·吉·堪·布讲记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新版讲解
记忆板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