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你可以更快乐——浅议密法在当今时代的积极意义 Back

你可以更快乐——浅议密法在当今时代的积极意义

五论论文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2019-07-20

文|释圆檀


本文从见解、修行、证果的角度论述了密法的积极特性,对于避苦求乐的众生而言,密乘可以圆满断除一切苦因、赐予从轮回乃至涅槃的一切安乐。并且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试探讨密法的积极特性在当今时代利益众生方面具有的不共意义。


关键词:密法;见解;修行;证果;积极;心理学;时代意义



影视剧有一个烂透了的套路:某人生活、情感遭遇巨大创伤,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剧中出家人有一句出镜率极高的台词:“施主,苦海无涯,回头是岸。”荧屏故事从侧面反映人们的一个刻板偏见:佛教徒心里满满的都是苦,修行是为了逃避痛苦。


佛教诸乘中唯有声闻、缘觉乘以轮回诸苦的生灭为见解和修行的核心。菩萨乘了知胜义中轮涅一切法自性平等,轮回实有的“苦”之本性已不成立,故而菩萨们“悟法皆如幻,生如入乐园”。密咒乘因为有等净见的摄持,一切显现摄于大乐智慧中,无有任何苦乐、染净之别。


各乘对轮回显现的见解,随证悟法性境界的高低而有差别:愈了解法界实相,愈清楚一切显现无有自性,乃至蕴界处所摄一切法本自清净。


归纳而言,佛法诸乘中越往上,对苦难轮回持有的观点越积极、乐观。


全知麦彭仁波切曾指出:“末法时代的黑暗越来越深时,大圆满的日光就越来越强烈。”因此当众生的贪嗔痴烦恼越来越深、显宗法难以对治时,大圆满的加持也越来越大。密乘的见修行直接在众生本具的光明如来藏上起功用,不为迷乱显现的烦恼等所缚。


与此类似,二十多年前发生的一场心理学革命发现:对于深陷抑郁、焦虑等强烈心理痛苦的人们而言,一味关注病症本身并不能给人们带来健康,而强化人们本具的积极心理品质更能够帮助其获得健康、幸福的人生。可见无论是世出世间,苦难深重的人最需要光明积极的妙药。


本文试分析密乘的见解、修行、得果等方面较因相乘更为积极的特点,试探密法特殊的时代意义。



01

密乘是最积极的佛法

与因相乘相比,密咒乘拥有类似积极心理学革命的效用:不仅关注轮回迷乱显现的苦之自性,更重视众生本具的如来藏光明妙用,因而在见解、修行和得果三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积极特点与效用,堪称最积极的佛法。


1. 见解

声闻乘视二谛实有存在,认为轮回是苦的自性。因此声闻各宗派不承许众生本具如来藏功德,而是需要通过修行积累善根逐渐获得无漏智慧。


菩萨乘的中观、唯识各派,虽一致承许众生本具如来藏,但并未圆满抉择如来藏光明与空性双运之理:中观宗圆满抉择了如来藏的空性分但未涉及光明分,唯识宗虽讲了光明分但并没有宣说修持之道。


密咒乘抉择了如来藏明空双运的真如本性,阐述的唯是八地以上圣者的净见量:轮涅一切法无不是法性,所有显现均为如来藏光明妙用。


就算暂时不能现证密乘见解所阐述的境界,但它让人们以截然不同的视角去看待生活:无论生活正经历怎样的困境,其本体都是清净光明的心性妙用。这意味着痛苦和绝望仅仅是未认清楚现象本质而产生的错觉,并非实有,更非永恒。密乘见解给予了正感受轮回诸苦的众生最光明、最乐观、最真实、最圆满的希望。


2. 修行

修行随见解而定。声闻、菩萨乘的修行,因见解未至究竟,不能将佛果直接转为道用,只能在因上勤作,故称为因乘;密咒乘的修行建立在将佛果直接转为道用的基础上,被称为果乘。由此差别,密乘修行拥有许多独特的方便窍诀,与因相乘相比,堪称开挂的修行模式。


密乘的入门从灌顶开始。一切灌顶依赖于基灌顶,即凡夫本具如来藏的圆满功德,风脉明点的本性与四灌顶的功德是无二无别的存在。


如续中云:“自若无灌顶,灌顶岂能得?于荞麦豆米,灌顶无果现。”意思是说,假如众生本身不具备四灌顶的功德,那么上师给灌再多的顶都无法现前佛果。好比一个证得金刚持果位的大活佛天天给石头等无情法灌顶,也不可能让它们成佛。正因一切众生本具基灌顶,本来是佛,通过金刚上师授予四灌顶成熟相续,才有可能现前五道十地乃至佛果的一切功德。


上根者于获得灌顶时彻证佛果,中根者不同程度地现前五道十地的证悟功德,下根者即便没有任何证悟觉受也被赐予了将来成熟地道功德的能力。诚如莲花生大士所言:“修持无上密法如蛇入竹筒,若未直上趣入解脱,即为直下堕入地狱。”决定上证下堕的关键就是密乘戒律——誓言。


佛教中所有功德以戒律为基础,无有清净戒律的沃土,则不可能长出任何功德苗芽,这是显密各乘一致公认。三乘戒律有各自的得受条件:生起别解脱戒的所依身体,必须是东南西三洲的男女,且没有造下五无间罪等深重业障;

获得愿菩提心戒的条件较为宽松,只要具备知言解义的能力并且想受戒即可,天龙罗刹等非人以及人类中造五无间罪等业障深重者,都可生起愿菩提心,但是行菩提心戒必须在具足七种别解脱戒任意一种的基础上才能生起;

大净等见解摄持的密乘戒,平等给予所有种类众生获得三昧耶戒的机会,具缘的一切众生均堪为密乘法器,在六道中都有密乘持明者,往昔印度大成就者传记中,也留下了先造五无间罪,后入密乘,即生当中成就佛果的利根者传奇。


密法是世间最励志的窍诀,所谓英雄不问出身,不论先前造下多少恶业,只要有缘进入密乘并清净守护誓言,任何众生都可以修行成就。


不像因乘需要多生累世积累资粮而成就果位,趋入密乘不仅不需要先积累二资,在修行过程中也具备众多甚深方便窍诀。以不被自相烦恼所束缚为例:

声闻乘认为二谛实有,故别解脱戒必须断除烦恼;

菩萨乘了知烦恼无有自性,因而能将其转变为法性;

密乘在三清净的摄持下,直接将烦恼视为智慧自性而道用。此外,深陷烦恼的众生就算没有密乘的修证境界,依靠清净强烈的信心祈祷莲花生大士,也可以获得加持,甚至强行改变心相续,从强烈痛苦中解脱。这就是摄集密乘一切窍诀、最不可思议的上师瑜伽。


密乘的一切修行皆可摄于上师瑜伽,因此在现见法性上密乘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显宗行人在见道之前只能以总相的方式了解法性,无法现量见到心性。密乘中上资粮道的具信具缘弟子即可依靠上师的猛烈加持,被强行“按进”法界,现见心的本来面目。信心极为强烈的利根弟子,甚至可以强行夺取上师的证悟境界。莲师的“不修而成就法门”即是此意。


八万四千法门,找不到比无上大圆满密法更加便捷的修行之道。


3. 证果

声缘乘的修行就像一场马拉松,行人需多生修行并一一断除烦恼,从欲界下下品烦恼一直断到有顶上上品最细微烦恼,证得一个或一个半无我空性。


菩萨乘积累资粮证佛果的时间更长,发心最广大的利根者最快也得三大阿僧祇劫,中根者需七大阿僧祇劫,最慢要三十三大阿僧祇劫。


与此相比,密乘的证果速度简直像坐了火箭:灌顶获得三昧耶戒体后只要没有破誓言,就算今生不做任何勤修,最迟十六世或七世必定获得成就,利根者更是即生当中便可证得双运金刚持果位。对于无始以来漂泊黑暗轮回的老众生而言,解脱曙光触手可及。


从究竟上说,阿罗汉终将回小向大入大乘,所有菩萨无不是依密法成就圆满正等觉果位。《大乘经庄严论》云:“诸佛大光赐灌顶,真具一切法自在。”即是说十地末菩萨入金刚喻定,十方如来放光为其做金刚王权灌顶,此即意味着入密乘。菩萨通过接受灌顶净除最细微的三现迁移习气,现证佛果。由此可见,密法是直接成佛的捷径道。


总体上说,无上密乘基于如来藏明空本性、究竟了义的见解,阐明了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的真理,开显了具有众多甚深窍诀的修行坦途,让证果不再遥远。总结其特点,如《三相灯论》所说:“一义亦不昧,不难方便多,是为利根故,极胜秘密乘。”


密法从入门到证果,一贯秉持“不为任何迷乱现象所惑”的究竟圆满积极态度,对生于末法时代、缚于炽盛烦恼的众生有着难以估量的积极意义。人们很难像前辈大德那样苦行求道,而密法带来的希望宛如满月——夜晚越黑暗,群星越暗淡,月光愈发明亮。



02

密乘是最究竟圆满的幸福法门

佛法诸乘根据众生不同根基而安立。上上乘以下下乘为基础,下乘所具的功德上乘亦涵摄并超胜于下乘。密法与因乘在见修行果方面虽有许多不同之处,然因乘所具备的一切功德在密乘中都圆满具足,且密乘兼具许多不共的超胜功德。


避苦求乐是众生的本能。追求幸福、远离痛苦是生活与修行的共同目标,只不过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所不同。最究竟的密法,当然能够圆满赐予暂时、究竟的一切幸福安乐。


1. 密乘可断一切恶

一切万法本来清净、了无自性,但在世俗谛中遵循因果规律,毫无混杂、丝毫无谬地显现在众生面前。佛陀观察因果缘起,发现轮回当中所有痛苦都从恶业生,所有安乐皆因善业得。因此佛陀教导追求快乐的人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从声闻乘至无上大圆满,所有智者都承许产生不善业的自相烦恼必须断除。


①与因相乘共同之处

众善行中,以十善业为基础。所谓十善业,即断除杀生、盗窃、邪淫、妄语、绮语、离间语、恶语、贪心、嗔心、邪见十种不善业。如《佛为娑伽龙王所说大乘经》中云:“所谓十善之业,是为一切根本安住,是生天上、人间根本安住,世间、出世间殊胜善法根本安住,声闻、辟支佛、菩萨根本安住,无上正等正觉根本安住。”十善业是一切善法功德的基础,哪怕仅希望获得快乐的人生,都需要尊重因果的游戏规则。


人们对声闻乘和菩萨乘中弘扬十善的戒律并不陌生,提起密乘却总想起“降伏”、“双运”等与十善业道看起来格格不入的修行方法,因此对密法心生恐惧甚至诽谤。


实际上降伏、双运并非凡夫能够行持,对于大多数密乘修行人而言,行持十善业是必不可少的日常功课:外续部中行续的十四根本戒前十条即为断除十不善业;无上密乘的二十五禁行戒中第一个五根本罪即为断除杀生、偷盗、邪淫、妄语和绮语,第五个五根境罪特别遮止五根对五境的贪执。


无上密乘的总誓言就是和别解脱戒、菩萨戒以及外三续共同需要守护的所有戒律。令人闻之生惧的双运、降伏等属于无上密续的特殊誓言,初学者根本没有能力行持,倘若不自量力行持反而会造下严重罪业,因而必须严守与别解脱戒和菩萨戒相同的共同誓言。


实际上,密乘当中对不善业的遮止更为严格,以二十五禁行戒和别解脱戒比较为例:别解脱戒中只有杀人具足四支后才犯根本,密乘二十五禁行戒中杀生的对境,是连细微生灵都不可以刹那损恼心伤害;别解脱戒的偷盗对境唯是人类的财物,且达到一定的金额标准才犯根本,禁行戒中偷盗没有金额下限,并且连旁生执着的财物都不可以偷取。


印度伟大的佛教圣者阿底峡尊者曾说,他这一生中守持别解脱戒一尘不染,菩萨戒偶有违犯,但密乘戒的细微学处常常违犯。可见密乘戒的要求比下二戒严格得多,对一切痛苦之因的防范更为严密,堪称最坚固的恶业防火墙。即断苦因,便无苦果。


②超胜因相乘之处

密乘不仅圆满防护别解脱戒与菩萨戒所遮止的一切不善,对于下二戒无法遮止的三门细微习气、执着相状的分别心及其种子也可以有效防护。尤其将众生束缚于轮回之因、最细微所知障——精、血、风三现迁移习气,唯有依靠无上密乘九乘之巅的大圆满阿底约嘎来断除,其余诸乘皆未直接宣说净除此习气的修行之道。无上大圆满好比成佛修行大礼包,将最粗大乃至最细微的轮回一切种子和习气一网打尽。


密乘三昧耶的积极意义在忏悔方面尤为突出。对佛教不太了解的人,一听到因果和戒律就害怕,觉得佛陀制定出那么多“不遵守就下地狱” 的规矩实在是“太不人性化了”,故而徘徊在解脱门外;对密乘一知半解的人,被“要么直入解脱,要么直堕金刚地狱”的誓言吓得望而却步。


诚然,戒律作为一切功德的根本和源泉,倘若违犯有很大过失,但这一切并非佛陀故意制定出来恐吓、控制信徒。从自性罪的方面,无论是否信仰佛教,任何众生都被因果律一视同仁地对待,佛陀仅是阐明了如是因得如是果的自然规律。


佛陀说过世间有两种勇士,第一种是从不造作任何罪业的树立佛幢者,第二种是忏悔罪业的摧毁魔幢者。第一种人在现今时代极为稀少,第二种人则人人都有能力做到。因此佛陀教授了众多忏戒方法,以清净一切痛苦的因——恶业,其中当属密乘中的善巧方便最多。


以犯根本戒为例,别解脱戒无法忏净,就像泼出去的水、打破的陶罐无法复原;菩萨戒可以依靠殊胜善知识和三宝所依忏悔清净,重新受持,好比断了的金银器,经过能工巧匠的修复变得更为精致;密乘戒可依靠自力忏悔清净,如同凹陷的金器自己可以恢复。


密乘中有非常多的忏悔方法:观待越时的忏悔法、观待灌顶的忏悔法以及《精华庄严续》、《大象妙力续》等续部当中宣说的数十种善巧方便。密乘戒忏悔的时间界限也较为宽松,具足犯罪四支或七支四小时内立刻忏悔可以当下清净,即便违犯了一切罪业中最为可怕、最极严重的“诋毁三恩德上师”根本戒,三年内都有机会忏悔清净。


佛陀曾这样形容末法时期持戒的困难:圆满时期受持圆满戒律的功德,不及末世一日受持一分戒律的功德。“守戒难”的情势下忏悔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密乘戒的忏悔方便亦更加显著。当然,这绝不意味着可以肆无忌惮地毁犯戒律。以轻毁心哪怕失毁再细微的戒律,都会堕入三恶趣受苦。而是说对于身心都被轮回紧紧捆缚的众生来说,不要因为恐惧便与解脱安乐擦肩而过。虽然末法时代持圆满清净戒万分艰难,但无上至宝三昧耶属于每一个跌倒后勇于爬起来的真勇士。


2. 密乘可得一切乐

一切心性本自解脱,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显现本来清净。人们之所以看不见本自具足的佛性,体会不到本自拥有的大乐,只因迷于显现分别取舍,没有认识一切显现的本性。佛教诸乘的安立,无不是为了接引众生从迷梦中觉醒,开启心性,认识如其所显现的真相,恒享不变大乐。但因众生根基差别,觉醒之道亦分成几个层次阶段。


最基础的人天乘根器众生,不求解脱轮回,只愿在轮回中享受天界、人间的安乐。他们主要受持五戒十善,以此获得天、人之身。善趣之身是入解脱道的所依,现世的安乐给了人们修行佛法的闲暇和机会。


其上的声闻、缘觉行者,知足少欲、厌离轮回,唯求早日获得自我解脱的寂灭安乐,不愿发起救度一切众生的菩提大愿。他们主要行持别解脱戒律。阿罗汉果就像驿站,给心力不足以坚持长久修行的行人提供暂时休憩之地,当机缘成熟佛陀便会放光唤醒无余涅槃中的阿罗汉,教其发起菩提心。


再上的菩萨勇士,以空性智慧不入轮回,以大悲方便不住涅槃,为度化一切众生从虚妄痛苦中解脱,于轮回中游舞。他们主要奉行菩萨戒。每一位菩萨的初发心都是要为众生现证佛果。


修行的终极目标——佛,断尽一切惑,获证一切德,恒时安住于殊胜空性和不变大乐双运的本基法界中,其功德超胜一切世间圣人和出世间圣者,是所有修行人的终极目标。


如前文所说,十地菩萨必须接受诸佛灌顶入密乘,断除最细微的所知障。佛陀亲口说过:“虽施头与手足等,心境尚未清净故,不得菩提之果位。”每位发了菩提心的佛子,最终依靠无上密乘方得佛果究竟大乐智慧。


综上所述,无论追求哪一层面的快乐,都需要断除相应的痛苦之因——二障垢染。依靠密乘可将所有粗细苦因尽断无余,给予修行者下至今生快乐、上至涅槃大乐的所有安乐,是最圆满无缺的幸福法门。



03

密法的时代意义

每一个时代的众生都有其不共的特点,弘扬佛法的方式须适应众生的根基。心理学作为世间智者探索人类心灵世界的学科,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代众生意识运作的普遍规律。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心理学家们致力于钻研制造痛苦的各种心理问题,寻求灭苦得乐之道。20世纪30年代,哈佛和麻省理工最优秀的心理学家、哲学家、精神病学家在五年的时间里,为面临高犯罪率、高失业率等各种危险的社会底层人群提供家庭、生活、学业等各方面无条件、最好的援助,以便帮助他们应对现实困境、获得幸福人生。


经过长达40年的严谨跟踪调查,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参与援助干预的人群比未接受援助的人们过得更糟糕!时至今日,实验结果依旧为积极心理学家们津津乐道——仅仅聚焦痛苦、治疗病症,并不能给人们带来快乐。


同样面对“无可救药”的贫民区儿童,一位叫玛瓦·柯林斯的老师用自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改变了这些孩子的人生——没有一个孩子流落街头成为罪犯,每一个孩子长大后都拥有体面的职业,成为医生、律师和老师等。她创造奇迹的核心理念就是:聚焦于孩子本身具备的优秀品质。甚至惩罚犯错孩子的方式,都是让他们“按照字母表的顺序写出自己的优点”,并且每一次惩罚都不可以写重复的词。最后孩子们因为“懒得再向柯林斯老师说自己有多优秀”而谨慎言行,很少犯错。


大量的实验与事实面前,心理学家们开始给予人们本身具备的优秀心理品质同等关注,强化已有的优势,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人们不仅拥有更强的心理免疫力对抗痛苦,幸福感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积极心理学革命带来的启示,同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在末法时代密法更适应众生的根基。密乘不仅涵盖因相乘中断一切恶、行一切善的见修行,同样强调一切众生的自性光明如来藏。在见解上直接抉择究竟了义的法性,在行为层面严格要求初学者谨慎细微取舍因果,以平等清净的禁行对治中等者的染净分别,将利根者直接安住于无取舍的大净等境界中。


在心灵疾病肆虐全球的时代,大多数人属于中下等的初学者,密乘独具的特点,对深受粗重烦恼逼迫的人们有着积极作用和意义。

1. 面对痛苦需要勇气

人类最严重的执着有两种:一个执着“世界上任何一个物质都是实有的东西”,另一个执着“外面的世界都是不清净的,娑婆世界很痛苦”。显宗解决了第一个执着,没有解决第二个。


往昔圆满时期的人们福报深厚,罪业轻微,相续清净,用心理学的语言就是心理很健康、很幸福。彼时人们能够轻松面对、对治相续中的各种烦恼。而在末法时代,众生烦恼粗重,人们心中的苦因(烦恼)和苦果(痛苦)都非常沉重。抑郁症、焦虑症、自杀等已经成为时代的流行病,人心被烦恼层层裹挟,苦不堪言。痛苦的烦恼,已成为末法众生难以承受之重,唯恐避之不及。假如连面对烦恼的勇气都没有,又从何谈得上对治?这种情势下,显宗法难以帮助人们克服心中对痛苦的实执及深深恐惧,修行举步维艰。


密宗可以同时解决两个执着,并着重强调了显宗没有解决的事——一切现象都是诸佛的坛城。可以说密乘是最究竟的积极心理学,聚焦人类本具的终极积极特质——清净光明如来藏。“本来清净”的见解打破人们对痛苦的实执,生起“自己本来是佛,一切显现都是心性妙用”的信心,此即佛慢。虽然眼耳鼻舌还是能感觉到不清净的现象,内心也会有痛苦的感受,但并不会过分恐惧,因为知道一切都是本来清净的,烦恼以及对烦恼的畏惧只是自我欺骗的幻觉。


末法时代的人们不仅困于各种“烦恼牢笼”,恐惧更是给牢笼上了一把把看上去坚不可摧的大锁。对于大多数中下根者而言,修学密法并不能立刻证悟,但在意识中承认一切万法本来清净,烦恼便摘下了那令人恐怖的面具,获得面对烦恼的勇气,进而修行对治,千疮百孔的人生也许会呈现出另一番面貌。


2. 特殊时代的修行

末法时代的黑暗越浓郁,人们对光明的渴求越强烈。仅仅拥有追求光明的勇气并不足够,人们需要更详细的指引,一步步走出黑暗、靠近光明。显宗当中对本来清净的见解也有所提及,但是其中道理并没有讲明白,更没任何一个显宗经典和论典讲到“如何修行使一切显现为清净”。密宗则讲解得非常清楚,还有很多配套的修法。


密法给人带来的光明和希望,绝不是虚无缥缈的自我安慰,而是有迹可循、脚踏实地的修行法门。


藏传佛教历代具有高深证悟智慧的祖师大德,终其一生“研究、探讨、实修显密教法”,并把“其中的精华提炼出来,汇集成从前行到正行修法面面俱全的一个很完整的体系”。藏传佛教的每个教派都有自己独特的修法,包含初入门到获得各自果位的圆满修行次第,并且成就速度非常迅捷。诸多法门中既有很广的修法,也有简单易行的方法。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人,很难像古代修行人那样长期经历苦行。人们太“忙”了, 没有时间广泛深入经藏、没有耐心承受苦行,对复杂的修法“望而却步”。一些简单、方便的修法就很适合现代人的根机,快餐文化下的人们,可以抽出短小的碎片时间用于实修佛法,并获得很大的收益。因此密法的修行被称为“不难方便多”。


密乘最方便、殊胜的窍诀就是信心。所有的修法窍诀,都可以归摄于对上师和密法的信心当中:依靠坚稳、清净的信心,祈祷上师、本尊、空行、护法即可获得殊胜的加持;以清净信心受持密乘誓言,可以获得诸佛菩萨的加持以及各种成就、悉地;以无与伦比的信心依止上师,可以获得上师满瓶倾灌的意传加持。


龙钦巴尊者曾说:“有闻思、有智慧的弟子总是喜欢在二取分别上面思维,属于思维转道用。爱禅坐的弟子特别执着打坐的境界,执着空性。这些人都修不出大圆满法来。只有对上师有无比信心的弟子,他们的内心自然而然能够得到大圆满的境界。”


虽然说真正密乘法器的要求非常高,但是凭信心入门的亲民路线,无疑为人们广开修行之门,再以五十万加行、灌顶等种种善巧方便成熟相续,以系统的次第闻思修稳固见解、增上信心,每一个人只要守持好三昧耶戒,必定会在十六世或七世之内获得解脱。密乘就像一座超时空桥梁,让距离果法期2000年、身陷黑暗末法的人们,与光明解脱近在咫尺。



结语


佛陀被誉为大医王,善治世出世间一切身心疾病,在他开出的九乘药方中,密法堪称佛法中的积极心理学。它不仅可以治愈世间流行的种种心理疾病,也可以度化这一时代特殊的修行人。因相乘的传统修行方法,面对人们不断增胜的烦恼显得捉襟见肘,而密法的殊胜性日益显露。抉择光明分的等净见给重压之下的人们以信心和勇气;窍诀式修行不难且方便多,令更多人有机会走向解脱;得果迅疾让人们看见希望真正就在前方。


几十年来,积极心理学家研究当今人类感到幸福的心理规律,开出了获得今生暂时安乐的处方。无上密法,尤其前译大圆满与时代众生的心理特点十分相应,为希求获得今生快乐乃至究竟永恒大乐的人们,指明了一条方便捷径道,是最究竟圆满的积极心理学,给具缘弟子带来暂时究竟的一切安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