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分享】学习如何善用钱财——树立正确金钱观的分享
在释迦牟尼佛时代的古印度,人被分为四大阶级, 即:1. 宗教师的婆罗门 2.从事军政得刹帝利 3.从事农工商业的吠舍 4. 从事杀生等贱业的首陀罗。 世尊除了不鼓励从事首陀罗的职业学佛以外,其他的职业都在允许的范围,并且加以赞叹。可见,佛教徒从事正当的农工商业活动是被允许的是被允许的。到了现代社会,我们的职业种类不断地的增加, 比如科技期货、保险、股票证券、网络交易、放息、地产买卖等。这些等多种多样的商业活动和职业充斥着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作为一个佛教徒,首先要判断出什么是正当的行业职业商业行为。 换句话说,首先要明白如何如理如法地的获取我们生活所需的钱财。我们很多人听过上师索达吉堪布的教言,作为一个佛教徒来说,必须要建立起为一切众生服务的菩提心。要为一切众生的福祉而贡献我们的力量。那么我们就相应地知道, 我们能够从事的行业一定要是合理合法,利用正当途径赚取的钱财才是佛陀所允许的。凡是损害别人而想利益自己的方式都是不如理不如法的。比如放高利贷,这种方式用《太上感应篇》等古籍的话来形容,就类似于剥人皮肉。这种方式显然与佛陀的教言背道而驰。
《善生经》中说,居士的收入最好四分来处理:1. 家计的生活 2. 储存在家以防意外 3.放款生息 4.营业的资本。这里面我们可以把放款生息和储存在家以防意外的部分钱财用来孝养我们的父母师长、放生、助印经典或资助贫苦救疗疾苦等,我们力所能及的各种善事。这也就是《观无量寿经》中提到的净业三福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在生活中的落实。
作为真正的学佛人,我们应当懂得,无论从事哪个行业,所得到的利润都要帮助世界苦难众生,自己生活愈简朴愈好。实在讲,愈是简单的生活,愈是健康的生活。有些同修们听说过新加坡的许哲居士一百多岁了,一生没有生过病,心地清净慈悲,生活非常简单、清苦。每天吃一餐,不吃油、盐、糖,只吃生菜;衣服是垃圾桶里捡来的。李木源居士问她:‘你为什么不做一件新衣服?’她说:‘我天天跟最穷的人在一起,我要是穿上新衣服,就对不起他们。’这是菩萨境界,不是凡夫。
我们凡夫无不贪图享受,对饮食无不讲求,结果出了一身毛病。许哲居士一生那么健康、自在,很值得我们反省、学习。所以,学佛一定要明理,通情达理,然后才能如理如法地的修学和,也就是如理如法过日子。 无论,工作、应酬都能做到不过分,都能懂得节度,做到恰到好处。因此,我们应当真正地的善用我们的钱财,把利益一切众生的根本作为我们众生奋斗的目标。
2017/6/16
17届入行论布里斯班学员妙度
于布里斯班
本月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