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在修习菩提心之前,首先要修什么?
三主要道论简释
5
丙二、如何发菩提心:
思为猛烈四瀑冲,难挡业索紧束缚,
困于我执铁网内,无明黑暗所笼罩,
辗转投生三有中,不断感受三大苦,
成此惨状诸慈母,是故当发殊胜心。
三界有情被猛烈的四大瀑流所冲击,以无法阻挡的业索紧紧束缚而囚困于我执的铁网之中,被无明的黑暗笼罩而不自在地辗转投生于三有,不断感受三大痛苦。思维处于此悲惨状况的老母有情,我应当发起殊胜的菩提心。
“四瀑”指四大瀑流。有两种解释方法:
第一种,四瀑流指生、老、病、死,因为每一位有情都在感受生、老、病、死四大痛苦,将此四者,喻如瀑流,就如同激流之中的水生动物不得自在而受难忍痛苦;同样,轮回苦海中,所有众生皆被此四大瀑流之苦水冲击,无有少许自在,感受无量痛苦,亦难以得到解脱的机会,非常可怜。
第二种解释,四瀑流指无明、见、欲、有四种,无明瀑流,即三界六道的一切众生皆有俱生无明,如瀑流之水无有间断;见瀑流,指末法时期的众生充满断见、常见、邪见等诸多恶劣之见;欲瀑流,所有的有情皆充满欲望,对名色财食睡不断地希求;有瀑流,众生以十二因缘作联结而沉溺于轮回,如同旋火轮,始终流转于三有苦海之中。
整个三界六道的一切众生,由于无明习气导致,无始以来在生死轮回之大海中,感受无量难忍的痛苦,时常被四大瀑流所冲击,无有停息之时,亦无有自由自在享受安乐的良机。
众生对贪嗔痴等烦恼的坚固串习,不是一两天修法即可止息的,即使佛陀显现也不会消尽,所以这里将业惑比喻成“绳索”,众生就是被这种业力之索束缚于三有轮回的监狱之中;众生相续中的俱生无明与遍计无明,以及无始以来的我法二执,则喻如坚硬的“铁网”,难以穿破。
就这样,可怜的有情被业力的绳索束缚,关在我执的铁网监狱之中,难以出离,就好像一个国王治罚犯人,先用绳子将其捆绑,然后丢到海中,他跟着波浪旋转了很长时间,终于出来之后,却又把他关在铁铸的监狱之中,难以逃脱。
“无明”是十二缘起的第一支,也即愚痴。这种愚痴是有情与生俱有的,当然,我执与无明可以合在一起讲,也可分开来讲,在这里将此二者分开,把无明比喻成一个大“黑暗”,轮回中的众生既没有智慧的日光,亦无有信心的月光,整个天空与世间都非常黑暗。
《华严经》中说:“众生皆有佛性。”又有经中说:“众生即迷,佛陀即觉。”众生虽然具足佛性,但无明烦恼如同厚厚的乌云,已将此光明的佛性遮蔽,无法明见心之本性,犹如太阳被浓厚之乌云障蔽,因此,宗喀巴大师说:“众生极可怜,既有生死老病等诸苦,亦有业力感受诸苦,还有无明烦恼等痛苦及我法二执诸苦。”寂天菩萨说:“自迷痴狂徒,呜呼满天下!”
所以,由此黑暗的笼罩,众生已经不知不觉地昏迷了,这都是我执与无明的缘故,而真正已经证悟的大菩萨看此世间,一方面发出十分稀有的感叹,一方面则将一切众生作为生起大悲之对境。
上面已经讲了发菩提心的所缘——可怜众生,那应该如何发起菩提心呢?
无始以来的众生不知道行持善法,在轮回的漩涡中生生死死,不停地旋转,龙树菩萨说:“每个众生无始以来流转轮回中,其生于地狱中所饮过的铁水,若能积聚者,较四大海洋还要多;其复生于微小旁生,如蚂蚁等之身肢,若能积聚者,则较须弥山还高。”
在流转过程中,恒常感受着苦苦、变苦、行苦的危害,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智者入门》中说:“三界轮回中,皆有三大苦,众生均遭此,痛苦受折磨。”
思维这些道理,目睹众生之苦,想到所有众生皆做过我的父母,其时对我恩德极大、格外慈愍、情深难量,而今他们沉沦在生死苦海中,感受难忍的痛苦,如果我不救度他们,谁来救度他们呢?从而生起无量的慈悲之心,愿所有众生解脱于生死轮回,此即为愿菩提心;在此愿力推动下,行持六度四摄、四无量心等菩萨行为来救度众生即行菩提心。
一般在修习菩提心之前,首先修持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这是菩提心的一个重要前行,此前行修好之后,无伪的菩提心即可随之生起,因此经常如此修习至关重要。
(未完待续)
敬摘录《三主要道论简释》
1.婚姻家庭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1
2. 真实因果案例: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2
3.不离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3
4. 心经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4
5. 金刚经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5
温馨提示:公众号后台,不是留言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