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30课-法师辅导
第一次法师辅导——加行教材2011版
课前部分
一
科判指引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分:闻法方式和所闻之法。
(一)闻法方式:分闻法的发心和行为。发心:广大大乘菩提心的发心和密宗清净观的发心。行为:分应舍的行为有“三过、六垢、五不持”和应取的行为。
(二)所闻之法:分共同外前行、不共内加行和捷径往生法三大主要内容。
(三)本课继续学习共同外前行中第二个引导:寿命无常。寿命无常分七个方面内容。本课所宣讲的是第三方面内容:思维殊胜正士而修无常。
二
学习前行的必要性和要求
(一)共同前行是大乘和小乘、显宗和密宗、自宗和他宗都需要学习的,只要寻求解脱必须要学习共同前行。
(二) 共同前行主要通过四种厌世心的修法,让我们相续中真正生起对轮回无违的出离心,有了出离心行持任何善法都能成为解脱之因。
(三)我们已经学完了四种厌世心中第一个引导:暇满难得,一定要对暇满的自性、暇满难得的比喻、暇满难得的数目、以及暇满难得的因,还有暇满的人身相对六道众生其功德所依身的殊胜性等等各方面都要多多去观修;只有真正生起人身暇满难得的定解,才能珍惜时间修持正法。
正课开示
我们虽然获得了暇满人身,但是我们的生命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是刹那、刹那在走向死亡,我们的生命恒时都在减短、而不是增长。
一
以诸佛及其圣者眷属的无常示现,
思维无常迁变之理
(一)过去诸佛及圣者眷属的无常示现
1、贤劫中已出世的包括释迦牟尼佛在内的四尊佛:
拘留孙佛、迦那迦牟尼佛、迦什佛和释迦牟尼佛;
贤劫之前出世的胜观佛(即毗婆尸佛)、宝髻佛(即尸弃佛)和毗舍浮佛等诸佛。
2、每一尊佛出世周围都会有不可胜数的声闻、缘觉、菩萨等众眷属围绕。他们都以三乘法饶益无量所化众生,如今只剩下释迦牟尼佛的教法,除此以外诸佛都已趋入涅槃、其教法也依次隐没。
3、例如宝髻佛:大家只会念他的名号,他当时是如何转法论的,连文字都没有。
(二)释迦牟尼佛及圣者眷属的无常示现
在我们释迦牟尼佛教法的果法时期,有很多阿罗汉、无数的菩萨眷属纷纷现世,最后他们也依次于法界中趋入无余涅槃。
1、例说:大爱道比丘尼与五百位比丘尼一起示现涅槃;目犍连因前世业缘被外道徒打得奄奄一息,舍利弗不愿亲眼见到好友目犍连死去,先行与八万阿罗汉趋入涅槃;随后目犍连与七万罗汉入灭;之后佛陀也与八千万阿罗汉示现涅槃。
2、比喻:当时佛陀以及圣者眷属纷纷隐没,佛法好像火燃尽后的烟一样无人传授,无常的到来如此突然。
(三)谴除对佛陀示现涅槃的错谬认识
1、错谬:把佛陀示现涅槃看成一个普通的老人去世;并说佛陀如世间80岁老人一般老态龙钟、非常可怜的死亡。
2、谴责:这是不合理的。因为佛陀是金刚身,它的本体是不生不灭。佛陀在众生面前示现涅槃,是以无常的道理来鞭策我们众生;只是一种示现;实际上佛陀就是法身,法身是不生不灭的。
3、教证:《大般涅槃经•金刚身品》中说:“如来身者,是常住身、不可坏身、金刚之身、非杂食身、即是法身。”
4、应取:我们要对佛陀示现涅槃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要明白佛陀多生累劫的发心,在《白莲花广传》里专门讲了佛陀在因地是怎么发菩提心、行持六度万行的,所以我们应对佛陀有全面的认识。
(四)无常迁变之理乃为佛法最深教义
1、教法:佛陀在三转法轮中始终以无常法来贯彻,四谛法轮中有无常、苦、空、无我,第一个就是无常。
2、金刚语:
(1)佛陀在《涅槃经》中对弟子说:“诸比丘,一切皆由因缘而生。”并教诲道:“如来出世犹如昙花现世,你们以后要常观一切万法皆为无常。”
(2)《阿含经》中记载佛陀在接近涅槃时金刚语:“诸比丘:世间无一法可依靠,应当舍弃世间,寻求不生不老、不病不死、无有恩爱离别的寂灭涅槃,汝等应常念无常迁变之理。”
3、归摄:佛陀在最后的遗嘱也是让我们长期忆念无常迁变的道理,这也是佛法最深的教义。
(五)思维一切万法皆无常
1、从佛陀示现涅槃的因缘看我们世间的任何一个组织,均离不开无常本性。不论是学院、佛学会、还是我们正在学习前行或净土的道场,不知道哪一天或哪个因缘无常会突然出现,因为总会有无常发生。
2、在无常面前,不管是圣者还是凡夫终将无一存留被无常吞没。佛陀得到了圆满的证悟,断除了一切的障碍,最终仍然要示现涅槃;神通第一、智慧第一的圣者也抵不过无常的冲击,何况我们这些脆弱如蚂蚁般的凡夫,所以我们要了知万法都是无常的道理。
二
思维印、藏、汉三地圣者而修无常
(一) 公案宣说:思维印度圣者而修无常
1、公案:印度八十位大成就者之一拉瓦巴尊者,曾示现种种神通和神奇妙相对付魔女侵扰的公案(具体略)。
2、启示:大成就者都非常了不起,弘法利生的事业非常广泛,有的也具备不可思议的神变和神通的功德,他们不仅受人尊敬、魔也不能侵害,但是在无常面前也无法逃脱,最后都要实现涅槃。
(二) 公案宣说:思维藏地圣者而修无常
1、公案:米拉日巴尊者在遭受猎人损害时,示现自在驾驭四大的公案(具体略)。
2、启示:大成就者来到世间已经证得了成就的果位,可以自由自在地驾驭四大:火不能焚、水不能溺、土不能压、不堕险地,完全远离了四大的损害。他们也能示现有实变无实、无实变有实等不可思议的神通,但他们也不能与世长存、长生不死,最后都要示现涅槃。
(三)公案宣说:思维汉地圣者而修无常
● 公案1:佛菩萨化现和尚、妓女、老母猪度众的公案(具体略)。
● 启示:
(1) 不管是文殊菩萨还是观音菩萨、普贤菩萨,他们的化现是不可思议的,分别都以不同方式来度化众生,但最后也都要示现圆寂。
(2) 很多佛菩萨为度化众生会示现各种各样的角色,不管是高贵或低贱,只要对众生有利,他们就会以什么身得度众生和说法,因此我们一定要常观清净心。
(3)作为一个修行人我们不要经常换上师、跑道场,我们应对有缘的上师和有缘的教法生起信心,从生起信心那一天起直到最后离开世间应一直保持不变,让上师和正法成为一生的依托,这样修行才可能成功。
(4)我们还要对具有法性和佛陀般的上师好好珍惜、经常忆念上师的功德和恩德,对上师生起无比的恭敬心和信心,经常祈祷上师,否则一旦上师离开了我们才了知上师的伟大、再也见不到上师了只能留下无穷的追忆和悔恨。
公案2:阿弥陀佛的化身永明延寿禅师,因泄佛密而圆寂的
● 公案(具体略)
● 启示:
(1) 即使永明禅师是阿弥陀佛的化现,最后也无法摆脱无常的命运。因为佛菩萨来到人世间示现时我们并不知道他的身份,一旦他的身份暴露就会实现圆寂。
(2) 我们平时观清净心很重要,因为我们不知道哪一位众生是佛菩萨的化现。如印光大师说:“看一切众生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因此只有常观清净心才不会有过失。
三
教诫应精勤修持无常
(一)观修无常不执著虚幻肉身
我们以往昔所造恶业为因而形成的不净肉身,只是一种四大假合,它被迷乱之风所吹,与恶劣习气相连,无法确定将于何时何地毁灭。在无常面前大成就者们尚且会示现涅槃,我们这些凡夫人,无论是能依的心,还是所依的身体都没有任何可靠性。所以我们应对虚幻的身心不要太执着,一定要经常观修死亡无常,让身、口、意三门策励行善修福。
(二) 修持无常可获得成就
观修无常非常重要,只要对上师有信心、对法有信心,仅仅依靠修习无常法也可以令修行成功。
1、引示公案:塔波仁波切弟子教诫求法者要勤修无常而获成就的公案(具体略)。
2、公案启发:上师的教言不在多,最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依教奉行;我们只要对上师有信心、仅仅依靠上师的一句教言也可获得成就;所以我们要懂得生命无常的重要性,依靠上师的教言专修无常也可获得成就。
3、生起无常观还要为后世做准备
不管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我们相续中一定要生起无常的观念,真正有了无常观后,才能以无常来鞭策自己精进的修行佛法。另外,仅仅生起无常观还不够,我们还要了知无常后应该如何面对死亡,要为后世做准备,所以更要精勤行持善法,当死亡来临时只有正法才对我们有利益,不让人身虚耗、我们的修行才会成功。
第二次法师辅导——加行教材2014版
一
课前部分
(一)我们需要谁来引导才能现前实相?
不能由一个只具有世间知识的人引导,也不能由仅仅获得阿罗汉果位的圣者引导。因为我们要趋向的是究竟的法界实相,所以必须是已经完全如实地现证了究竟实相法界的佛陀,或者佛陀的化身——殊胜的大德善知识才能够引导我们。通过他们一步一步的引导,我们的心逐渐从迷乱中脱离出来,和究竟的实相相应。
(二)我们为什么需要出离心这个智慧?
如果没有想要从当前这个状态出离的智慧,我们就会被当前形形色色的轮回的现象迷惑,还是会去追求这些。但这些本来是我们创造出来的,我们却要去追求它;本来是假立的,我们却把它当做实有去追求。如果我们不生起出离心,就会永远在这个模式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轮转。有了出离心后,我们就会为了获得究竟解脱而积资净障以及后面的等等修法。
(三)学习五加行是为了得灌顶修密法么?
整个五加行的修行都是让我们的心成熟的。如果我们认认真真地去落实皈依、发菩提心,在相续中生起相应的境界,然后通过百字明净业和供曼扎积资,再通过上师瑜伽成熟我们的相续,当我们的心成熟到很高的程度时,再接受灌顶和听密法的窍诀。在成熟的相续上面去接受一个成熟的教法,才容易相应,也很容易获得解脱。所以五加行纯粹是为了现证我们的实相、让我们相续成熟的一系列修法。
(四)五加行的修持可以停么?
五加行的修持是不能够停止的,乃至于我们的资粮没有圆满之前,罪障没有清净之前,都要不断地去修持皈依、发心、百字明、供曼扎等等的修法。那我们相续中所有证悟的因缘都成熟了,从而获得某个阶段的证悟,是不是就已经圆满了?不是这样的。获得了证悟、获得了初地,上面还有二地,二地上面还有三地等等,获得了十地上面还有佛地。所以,不能说我已经得灌顶了,已经有资格听密法了,五加行就彻底放弃了,这是万万不行的。
二
课程部分
(一)为何要思维殊胜正士而修无常?
1、不能以一个旁观者的眼光去看。比如观器世界没有了,有情世界都死了,好像和我们没关系,但不是这样的,我们通过思维殊胜正士的无常而修我们自身的寿命无常。
2、以殊胜正士入灭的示现来反观自己。比如曾经出世的佛陀、菩萨、阿罗汉、高僧大德、证悟者等等,他们都会有无常,都会入灭,那何况我们这些人呢?一定都会死。
(二)一个时期中只能有一个导师还是多个导师?
虽然在整个世界中会有很多的佛,以不同的化身住世来度化众生。但是在佛法的传统中有这种规律,一个时期中我们只能有一个导师。虽然同样是佛,但是其他佛就不能够显现导师的形象,即三十二相、八十二随形好的形象。他只能够显现成菩萨、阿罗汉或者其他居士的形象来利益众生。
(三)佛法是否住世,这要观待什么?
佛法住于世间中,这要观待一些有情的相续。如果有情的福报、善根强盛,因缘和合就可以显现佛陀,佛陀的教法就会住世。如果大家都对佛法没有兴趣了,依自然规律,佛法就会慢慢地隐没了,最后就看不到了。总之通过各式各样的方式隐没,显现无常的自性。
(四)如何理解涅槃?
1、涅槃分类: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之说。涅槃是指圆满和寂灭,圆满就是所有的功德圆满,寂灭是指所有的过患都已经寂灭,这叫做圆寂。圆寂是真正的涅槃。
2、小乘角度:从小乘的侧面讲,阿罗汉最后完全进入一种无余涅槃的状态,也叫做究竟的归宿无余涅槃,身体、心识、整个相续完全寂灭。小乘的行者认为这是最理想的境界。
3、大乘角度:真实的无余涅槃,只有佛才有,小乘道没有真实的无余涅槃。因为阿罗汉内心中的所知障还没有消尽,虽然暂时在涅槃中,但是他所证悟的空性智慧,还不足以把最微细的无分微尘的执著和无分刹那的执著给打破。所以他最后还会重新现起,之后进入大乘道,修持二无我空性。通过圆满的证悟二无我空性之后,所有这些业惑、烦恼障、所知障的种子和习气彻底地消亡。
(五)佛陀的无余涅槃会不会像小乘一样,一直安住在禅定状态中不出来呢?
这个绝对不会。佛陀获得无余涅槃之后,他的无勤做的弘法利生的广大事业,才真正地展开。以前是以菩萨身份来利益众生,能力还有限。在获得了无余涅槃之后,以佛的身份度化众生的事业才开始。这种弘法利生的事业是无有边际、无勤任运的。这也是大小乘无余涅盘之间一个大的区别,虽然是一样的无余涅槃,但是意义完全不相同。
(六)学习殊胜正士也会无常,应避免怎样的极端?
现在学习殊胜正士也会无常,是为了让我们精进,精进之后得到圣者的果位。当我们在讲这个思维殊胜正士修无常的时候,不要落入一个极端。比如,有的人会想,既然这一切都是无常的,连这些上师们,最后都要入灭了,那我好好修行干什么?成佛了最后不还是要死吗?这就落入了极端,其实并非如此。
(七)圣者们示现无常,是不是证明修持正法没有用呢?
1、必要性。圣者们在获得长寿持明的圣者果位之后,其实是完全有能力不入灭,他们示现无常,有其必要性,是为了给众生某种最后的启示。
2、两回事:圣者的无常和众生的死是两回事。现在我们是通过业缘、烦恼和罪业引发而投生轮回,我们是无自在投生轮回;然而,圣者们已经完全超越了这样的业惑,他们投生不是通过业惑推动的,而是通过大悲心和自在的证悟,为度化众生而投生的。
(八)佛陀入灭的原因是什么呢?
1、自身而言:化身就一定是相应于当时的有情的情况,佛陀选择成佛的时间是人寿百岁,因此佛陀住世一般不会超过这个年龄。
2、度化而言:所化众生本身具有明显的、粗大的生老病死的现象,针对于这种有生老病死现象的化身,佛陀也会示现生老病死的现象。以他的入灭来做最后的教诲,把他自己的入灭作为教法本身的一部分,这就是无常。
(九)何为“二胜六庄严”?
1、六庄严
(1)中观方面:龙树菩萨(造论者)和胜天菩萨(解释者)。
(2)唯识方面:无著菩萨(造论者)和世亲论师(解释者)。
(3)因明方面:陈那论师(造论者)和法称论师(解释者)。
2、二胜:戒律方面的功德光和释迦光
3、另外说法:二胜是龙树菩萨和无著菩萨,功德光和释迦光列入六庄严之中。还有些地方称“二大稀有盛世”,是指月官论师和寂天菩萨。
(十)思维殊胜正士示现的无常,有什么意义呢?
1、为了让懈怠懒惰的人精进起来。
2、教诫我们从现在开始,身、语、意三门应当策励行善修福,认认真真地把我们的身体、语言和心安住在善法上面。
3、将心安住在慈悲心、出离心、空性等等这样的心性当中。
4、策励修行,或者修到有一种把握,可以让自己自在往生极乐世界,如圣者一样生死自在;或者下一世一定可以继续转个人身修持殊胜教法。
编写师兄:定解B26 定解B34
审核师兄:定解B07
档案编号B05030-定解B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