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解读|《六祖坛经》02:智慧品之一
本期摘要|Table of Contents
介绍《坛经》真正核心的部分——智慧品。
《坛经》多处提到“法身”,主要是指我们心的本性——佛性。
修行人用心学习并实修般若波罗蜜多,一旦彻底了解自己的本性,就是证悟了。
下面介绍《坛经》真正核心的部分——智慧品。
摩诃般若波罗蜜者,西国梵语,唐言大智慧彼岸到。此法须行,不在口念;口念不行,如幻如化。修行者,法身与佛等也。
“摩诃般若波罗蜜者,西国梵语,唐言大智慧彼岸到。”“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文音译,唐朝时译为“大智慧彼岸到”,其中包含了摩诃、般若和波罗蜜三个词汇,后面会逐一加以解释。
“此法须行,不在口念”。“行”,指修行。一定要实修“大智慧彼岸到”,才能体会到何为大般若智慧,才能找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口念不行,如幻如化”。“不行”,即不修行;“幻”,指魔术师幻化出的东西;“化”,是变化。如果不用心修行,即使念诵一辈子《金刚经》《心经》,也是如幻如化,毫无意义。可是《坛经》又云:“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当知此经功德无量无边。”两者不是矛盾吗?这实际的意思是,仅仅嘴上念而不修行,没有意义;学习并修持《金刚经》,同时加以念诵,则功德无量。
当年达摩祖师与梁武帝见面时,梁武帝问,我平时吃斋、写经、造寺,有何功德?达摩祖师答说,并无功德。结果两人话不投机,达摩祖师只得离开。梁武帝对佛法非常虔诚,可是他做的善法全是人天福报,而非出世间的功德。《坛经》讲的也是这个意思,我们不要理解偏颇。
“修行者,法身与佛等也。”《坛经》多处提到“法身”,主要是指我们心的本性——佛性。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证悟了佛性,就等于佛了。当然,证悟之后,离成佛还有很长的距离。没有开悟时,我们充满了欲望和无知;开悟以后,虽然尚未成佛,但与之前相比,可以说很接近佛,快要成佛了。此处其他版本是“本性是佛”,即心的本性是佛。因此,修行人用心学习并实修般若波罗蜜多,一旦彻底了解自己的本性,就是证悟了。
下期预告|Forthcoming
解释“摩诃”这个词的含义。
证悟以后,心如虚空,可以容纳任何事物。
从大般若的角度,无论认为万事万物是空还是真实,都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