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俱舍论》和现代科学的世界观不相违
一、俱舍论与科学对于宇宙认识的差异
茫茫宇宙,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它的探索。在《俱舍论》当中,我们会发现一个完全不同于现代科学所认知的宇宙。其中差异诸多,现只举几例说明:
(一)、整体观
1、《俱舍论》
2、科学
(二)、关于四季交替的形成
1、《俱舍论》
2、科学
由于地球是倾斜着绕太阳旋转的,才使得太阳光的直射以赤道为中心,以南北回归线为界限南北扫动,每年一次、循环不断,从而形成了地球上一年四季顺序交替的现象。具体情况:当地球公转到3月21日左右的位置时,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时北半球的阳光是斜射的,正是春季,南半球此时正是秋季。当地球转到6月22日左右的位置时,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便进入了夏季,而南半球正是冬季。9月23日左右时,阳光又直射到赤道上,北半球进入秋季,南半球转为春季。当地球转到12月22日左右的位置时,阳光直射到南回归线上,北半球进入冬季,而南半球则进入夏季。
(三)、关于月亮的盈亏
1、《俱舍论》
2、科学
月亮本身并不会发光,我们看见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光的结果。随着月球公转地球的位置不同,地球上的观察者有时候只能看到“光亮面的一部分”等,即是月亮的盈亏变化。
当月亮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它的受光面并未朝向地球,我们就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大约是农历初一;当月亮受光面只有一小部分朝向地球,我们可以看见眉形弯月;当我们所见的月亮受光面愈来愈多,可以看见月亮从弦月→凸月→满月变化。此后我们所见的月亮受光面逐日减少,所以月亮的形状就由盈转亏,再从满月→凸月→弦月→残月,最后又回到新月。
二、圆融看待
作为佛教徒,到底如何圆融地看待这个问题呢?
(一)、观点不同,但不相违
其实对于任何一个事物,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即使科学家们研究同一个问题时也会有不同的说法,而佛教内部的显宗、密宗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很不相同。如果只希望用一个实有的、唯一的标准来描述这个世界,就有点绝对了。
例1:拿一本书来说,虽然视觉告诉我们它是长方形的,有一个红色的封面,可是如果用显微镜看即只是一堆无色的粒子。
例2:拿一个铁圈来说,正面的人看着是一个圆,侧面的人看着却是一条线,哪个形状才是铁圈的形状呢?
例3:站在地球上的人只看到平整的道路或陡坡,并不认为地球是圆的。
例4:大乘《华严经》的宇宙观是重重无尽,彼此“相即相入,一多相容”。《华严经》云:“一切国土。及此国土。所有微尘。一一尘中。有世界海。微尘数佛刹。”这也和《俱舍论》描述的完全不同。即使世间一个正直的人也不会说出前后颠倒矛盾的话,更何况佛陀的传法了。
从中可以看出,事物到底如何显现,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观察者的业力。我们并不否认科学的观察——地球是圆形的(上师讲过《宝鬘续》中有提到说地球是圆形的说法),但是也承认《俱舍论》中观点的正确性。
(二)、佛陀如此宣说之原因
1、佛陀乃针对当时根基的众生而宣说,当时的印度人认为须弥山是存在的,佛陀是随顺名言世间而说法。而如果一定要违背名言世间,也不一定有很好的效果,例如历史上的布鲁诺,为了维护哥白尼的学说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2、佛陀能如是宣讲的理论基础为缘起性空,这是关键之处。其实万法没有一个实有的基,正因为空性,才可以因为众生的业力不同而有不同的显现。因此,不仅佛教内部不同的世界观不相违,佛教与科学也不相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