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论《俱舍论》和现代科学的世界观不相违 Back

论《俱舍论》和现代科学的世界观不相违

喇荣五明佛学院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2016-04-22


喇荣五明佛学院 汉学院
女众部俱舍系 释圆新
论《俱舍论》和现代科学的世界观不相违



一、俱舍论与科学对于宇宙认识的差异


茫茫宇宙,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它的探索。在《俱舍论》当中,我们会发现一个完全不同于现代科学所认知的宇宙。其中差异诸多,现只举几例说明:


(一)、整体观


1、《俱舍论》


《自释》中说:“千四大洲乃至梵世。如是总说为一小千。千倍小千名一中千界。千中千界总名一大千。”以须弥山为中心,周围环绕四大洲及九山八海,称为一小世界。我们所居住地即南赡部洲,合一千个小世界为小千世界,合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合一千个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
 


2、科学


地球是圆球形的,有月亮绕着它运转,并且地球同其他几大行星又环绕着太阳运转,这些便组成了一个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之外还有很多与银河系类似的被称为河外星系的星系,此外宇宙里还有星云等其他形态,这些共同构成了宇宙。银河系是一个由2000多亿颗恒星、数千个星团和星云组成的盘状恒星系统,侧看像一个中心略鼓的大圆盘,整个圆盘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太阳位于距银河中心2.3万光年处。河外星系有几十亿至几千亿颗恒星、星云和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目前已发现大约10亿个河外星系。
 


(二)、关于四季交替的形成


1、《俱舍论》


根据演培法师讲义中提到的《佛说立世阿毗昙论》:“日宫殿者。行一百八十路。月宫殿者。行十五路。日十二路。是月一路。若日出入时。十二日所行路。月出入时。一日行之得度。从极南路。至极北路。二百九十由旬。日月于是中行。无有减长。日复有两路。一者外路。二者内路。内路者。从剡浮路内。至北郁单越内路。相去四亿八万八百由旬。周回十四亿四万二千四百由旬。其外路者。相去四亿八万一千三百八十由旬。周回十四亿四万四千一百四十由旬。”也就是说,因为太阳一年当中有外路与内路轨道的运行差别,而导致太阳照在南赡部洲的位置不一样,因此形成了四季昼夜长短的变化。
 


2、科学


由于地球是倾斜着绕太阳旋转的,才使得太阳光的直射以赤道为中心,以南北回归线为界限南北扫动,每年一次、循环不断,从而形成了地球上一年四季顺序交替的现象。具体情况:当地球公转到3月21日左右的位置时,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时北半球的阳光是斜射的,正是春季,南半球此时正是秋季。当地球转到6月22日左右的位置时,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便进入了夏季,而南半球正是冬季。9月23日左右时,阳光又直射到赤道上,北半球进入秋季,南半球转为春季。当地球转到12月22日左右的位置时,阳光直射到南回归线上,北半球进入冬季,而南半球则进入夏季。


(三)、关于月亮的盈亏


1、《俱舍论》


由于月亮的基底是澄清明亮的水晶,自己可以发光,其边缘有由金子组成的围墙(不透明),当阳光照在围墙上时,围墙的影子便投到基水晶。当月亮与太阳最为趋近时,由于太阳光射到月亮上,自己的影子落到它的方向,从而将月亮全部遮住,因此月亮显现亏损。月亮与太阳的距离越来越远,月亮也就会变得越来越明显。达到最远时,月亮就会圆满显露出来。于是见到月亮有盈亏。
 


2、科学


月亮本身并不会发光,我们看见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光的结果。随着月球公转地球的位置不同,地球上的观察者有时候只能看到“光亮面的一部分”等,即是月亮的盈亏变化。


当月亮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它的受光面并未朝向地球,我们就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大约是农历初一;当月亮受光面只有一小部分朝向地球,我们可以看见眉形弯月;当我们所见的月亮受光面愈来愈多,可以看见月亮从弦月→凸月→满月变化。此后我们所见的月亮受光面逐日减少,所以月亮的形状就由盈转亏,再从满月→凸月→弦月→残月,最后又回到新月。


二、圆融看待


作为佛教徒,到底如何圆融地看待这个问题呢?


(一)、观点不同,但不相违


其实对于任何一个事物,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即使科学家们研究同一个问题时也会有不同的说法,而佛教内部的显宗、密宗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很不相同。如果只希望用一个实有的、唯一的标准来描述这个世界,就有点绝对了。


例1:拿一本书来说,虽然视觉告诉我们它是长方形的,有一个红色的封面,可是如果用显微镜看即只是一堆无色的粒子。


例2:拿一个铁圈来说,正面的人看着是一个圆,侧面的人看着却是一条线,哪个形状才是铁圈的形状呢?


例3:站在地球上的人只看到平整的道路或陡坡,并不认为地球是圆的。


例4:大乘《华严经》的宇宙观是重重无尽,彼此“相即相入,一多相容”。《华严经》云:“一切国土。及此国土。所有微尘。一一尘中。有世界海。微尘数佛刹。”这也和《俱舍论》描述的完全不同。即使世间一个正直的人也不会说出前后颠倒矛盾的话,更何况佛陀的传法了。


从中可以看出,事物到底如何显现,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观察者的业力。我们并不否认科学的观察——地球是圆形的(上师讲过《宝鬘续》中有提到说地球是圆形的说法),但是也承认《俱舍论》中观点的正确性。


(二)、佛陀如此宣说之原因


1、佛陀乃针对当时根基的众生而宣说,当时的印度人认为须弥山是存在的,佛陀是随顺名言世间而说法。而如果一定要违背名言世间,也不一定有很好的效果,例如历史上的布鲁诺,为了维护哥白尼的学说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2、佛陀能如是宣讲的理论基础为缘起性空,这是关键之处。其实万法没有一个实有的基,正因为空性,才可以因为众生的业力不同而有不同的显现。因此,不仅佛教内部不同的世界观不相违,佛教与科学也不相违。

世界青年
佛学研究会
微信号:WYBS_HK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成立宗旨:开放、包容、求真、利他!
官方网址:http://www.wybuddhist.com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3573842014
脸书账号:www.facebook.com/wybs2011
联系我们:wybuddhist@163.com